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洋山办公楼规划建筑设计(中建) 产业园方案文本产业园文本

上海洋山办公楼规划建筑设计(中建) 产业园方案文本产业园文本

上海洋山检验检疫行政办公楼规划建筑设计方案技术说明1.建筑设计说明1.1.设计依据、设计要求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1.1.设计所采用的主要法规和标准●上海洋山检验检疫行政办公楼规划建筑设计方案《征集文件》(编号:SITEN-SX3-NC0621)●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关于核发上海洋山检验检疫行政办公楼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通知》●征集文件答疑(2006年3月7日稿)●答疑补充文件(2006年3月13日稿)●临港新城详规资料●地形图(电子版本)●相关现行国家标准法规,行业(专业)标准法规及上海市地方性标准法规1.1.2.设计概况本次设计为上海洋山检验检疫行政办公楼,位于临港新城滴水湖畔,是发展中国对外贸易,面向世界的主要服务窗口。

主要用于检验检疫的行政办公,同时也具有具体业务的受理场所。

建设基地位于临港新城中心区一期WNW-A1-27-1地块内,东至环湖西一路,南至规划道路,西至环二路北至临港大道,基地用地8168平方米。

设计标高±0.00为吴淞标高+4.2米。

规划要求东侧环湖西一路和北侧临港大道建筑均应退出地块边界线3米以上,西侧环二路及南侧规划道路应退出地块边界1.5米以上,同时地块转角退出相应视距三角形控制线。

基地主要出入口沿南侧规划道路设置,沿西侧环二路和北侧临港大道可各设一个右进右出出入口,出入口距交叉口均不得小于五十米。

1.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次行政办公楼为一类高层建筑,建筑耐火性等级为一级。

建筑主楼十五层,群房二层,局部一层,地下一层,建筑高度60米。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下:建筑占地面积:8168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24926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5965平方米建筑密度:0.49绿化率:0.31容积率:3.05各层建筑面积如下:地下一层建筑面积:5965平方米一层建筑面积:4003平方米二层建筑面积:3176平方米三层至十五层每层建筑面积均为1365平方米1.2.设计目标1.2.1.方案构思1.城市轴线的交点及可识别性项目用地位于新城临港大道与环一路道路交叉口西侧,同时也是城市绿地与滴水湖临水区两大景观资源的空间汇集点,在设计中,建筑采用了与之平行的轴线呼应强化了这一地理文脉,整体布局上将报检大厅临湖布置,主楼面向滴水湖湖面水平展开,造型挺拔,从而为这一城市地标位置匹配了可识别性极强的标志性建筑。

2.城市风貌的完整性本次方案在建筑设计上贴近城市用地边界,最大化的利用了基地进行建造,同时延续了环西路界面滴水湖沿线整体柱廊空间及临港大道完整的布局形式,取得了建筑风格于城市规划整体上的同一。

3.花园式办公环境新鲜的空气,美丽的滴水湖休闲区,大尺度的城市绿化广场,这些都共同为基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景观资源,最大化与之共享共存,形成多空间,多方位的交融互动是本次设计力图展现的主要方向。

首先,建筑布局上以用地中部绿化广场为核心,南北两侧分别布置了办公主楼及部分报检大厅,正对广场的东侧则是整个建筑的公共大厅,与西侧基地主入口地处同一水平轴线,这一半环形格局为整个办公区域提供了良好的内部庭院环境。

其次,设计中将中部尺度接近30米x60米的绿化广场处理成无明显地面车流的水平景观与坡地庭院相结合的立体景观形式,营造出独特丰富的空间环境氛围,其中的坡地庭院由基地入口缓缓下行至-4.0米处的到达厅前部广场,其间种植林木,于鸟语花香中将地面车流引至办公楼到达厅及停车位。

第三,在近滴水湖建筑实体设计中引入了中式园林的借景手法,采用将封闭界面敞开,二层设置观景平台的形式,使内外景观空间互相渗透,增加了建筑整体的通达感受,也反应出现代化办检工作广迎天下宾客的胸怀。

第四,十五层高的办公主楼面向滴水湖水平展开,远眺水波徐徐的湖面,近享绿意盎然的内部景观庭院,并在主楼内部结合电梯厅设置了空中休息平台,贯通二层,更是极大的提高了办公空间的工作品质。

4.便捷舒适的办检空间建筑整体中部到达厅与报检大厅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景观丰富,尺度充足的公共空间,使人们在怡然舒畅的流线中完成日常的工作生活。

1.2.2.空间布局及流线1.空间布局本次办公楼设计组成为主楼加群房式,其中主楼集中了主要业务用房,实验以及检验检疫内部流程为主的办公空间,群房为公共大厅及外来人员办检大厅,地下一层为到达厅,车库及设备机房。

2.各功能流线互不干扰人员流线-分为内部办公人员及外来办检人员两部分,两者皆可由位于规划道路的主入口步行进入各自门厅或经地下一层到达厅转换至一层公共大厅,内部办公人员则通过功能区整体分层处理及门禁系统加以区分控制,满足了检验检疫办公各种复杂流线的独立运行。

车行流线-本次设计通过缓坡式全景观庭院将地面车辆直接由规划道路主入口引入到达厅或地下车库,道路成环行,车行线路快捷独立,人员离到便捷。

货运流线-货运口开设于环二路,避免了于内部庭院景观及办公流线的交叉,保证了货运流线的独立及隐蔽性。

1.2.3.立面造型本次办公楼设计总体为欧洲现代式,立面风格精致流畅,主楼组成为两个象征检验及检疫两大功能的简洁体量及中部充满中式古典窗檩联想的图案构成,三者整体又组成大门的空间形象,隐喻广迎宾客,对外门户窗口及端庄稳重。

正立面表面材料竖向划分动感明快,象征了信息时代快捷流畅的特色,显示了工作部门为民服务高效便捷的宗旨,中式文脉的引用则提示了建筑的地域位置。

建筑中部大厅通透明亮,象征了公平公正。

整体建筑体量由滴水湖面向外围轴线,从低而高展开,呼应了规划轴线发展,也体现了现代化检验检疫部门立足脚下,面向世界的心态。

1.2.4.材料选用本次设计在材料选用上充分考虑新城的规划特色,采用了主体石材,局部景观界面玻璃幕墙相结合的展示形式,同时满足环保节能要求。

2.结构设计说明 :2.1.工程概况洋山检验检疫行政办公楼工程,总建筑面积约25000平方米,地下1层,地上15层。

地下1层为汽车库及设备用房,地上裙房为检验检疫大厅,主楼为办公用房;建筑总高度为60米。

2.2主要设计依据及资料(1)设计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上海市标准):DGJ08-11-199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上海市标准):DBJ08-9-20032.3.工程设计标准:设计基准期为50年;本工程属丙类建筑,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第一组,IV类场地土。

2.4.基本设计参数:(1)风、雪荷载:基本风压荷载标准值0.55KN/㎡(按50年一遇风压);基本雪压荷载标准值0.20KN/㎡(按50年一遇风压);(2)活荷载: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为基本依据,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活荷载取值如下:楼面停车场: 4.0KN/㎡卫生间: 3.0 KN/㎡办公、会议室: 2.0 KN/㎡报检大厅、门厅、走廊: 2.5 KN/㎡电梯机房:7.0KN/㎡档案库: 5.0KN/㎡食堂、餐厅: 2.5KN/㎡计算机房: 3.0KN/㎡程控机房: 6.0KN/㎡屋面:不上人屋面: 0.5 KN/㎡上人屋面: 2.0 KN/㎡(3)使用材料:1)钢筋: 6 ~8为HPB235级钢;10~25为HRB335级钢。

2)混凝土:垫层为C15素混凝土;梁、板、柱:C30混凝土;地下室外墙、底板: C30混凝土,抗渗等级为0.6MPa。

3)钢板:Q235。

2.5.结构体系(1)地下室:地下室顶板采用梁板体系;考虑建筑功能及防水要求,高层部分地下室为一整体,设计采用设置温度后浇带及砼中添加微膨胀剂等措施解决地下室超长问题,高层地下室车库与多层地下室车库用沉降缝(兼抗震缝)脱开,缝两侧设置防水档墙,各车库由通道相连。

(2)上部结构:高层部分采用框剪结构形式,框架、剪力墙抗震等级均为二级。

多层裙房和埋地车库采用框架结构形式,抗震等级均为三级。

(3)基础设计高层部分暂定为桩筏基础,多层部分采用天然筏基,埋地车库采用天然筏基带抗浮桩,各基础由沉降逢分开,具体情况待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出来后定。

3.暖通设计说明3.1.工程概况:洋山检验检疫行政办公楼工程,总建筑面积约25000平方米,地下1层,地上15层。

地下1层为汽车库及设备用房,地上裙房为检验检疫大厅,主楼为办公用房;建筑总高度为60米。

3.2设计依据: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2、《民用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DGJ08-88-2000)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5、《机动车停车库(场)环境保护设计规程》(DGJ08-98-2002)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7、《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3.3设计范围:1、本工程除车库、设备用房外,全部设置舒适性空调。

2、按规范与规程,设计防排烟系统。

3、按规范设计各通风系统。

3.4设计参数:1、室外设计参数:夏季 Tw=34℃ Tws=28.2℃ Vw=3.2m/s冬季 Tw=-4℃φs=75% Vw=3.1m/s2、室内设计参数3.5空调系统:本工程空调系统采用冷媒直接蒸发式变频一拖多空调系统(VRV),VRV系统可根据室内负荷情况,自动调整室外机的输出功率,减少能耗;同时每台室内机可单独控制、单独设定温度,使用较为方便。

主楼室外机置于每层工作阳台,外加百叶遮挡,室内机采用天花板嵌入导管内藏型;裙房接待大厅等大开间,室外机置于裙房屋面,建筑采用隐藏方式遮挡,室内机采用高静压风管式,散流器送风,集中回风。

3.6通风系统:1、地下一层车库,无汽车坡道的防火分区均设机械送排风系统,有汽车坡道的防火分区采用机械排风,由车道自然补风。

2、地下各设备用房,如变配电间,水泵房等,均按各自要求设置送排风系统。

3、大空间餐厅、接待大厅等空调区域均设机械排风系统。

换气次数:空调区域按卫生要求地下车库排风6次/时,送风5次/时水泵房排风3次/时,送风2次/时厕所排风>10次/时变电所根据热平衡计算确定3.7消防系统:1、地下汽车库均利用平时排风系统,兼作排烟系统,利用部分送风系统,兼作消防补风系统。

2、走道、餐厅等需要排烟的场所,均设排烟系统,3、各防烟楼梯间均设正压送风系统,独立前室不送风。

风机分别设于屋顶层。

4、防烟楼梯与消防电梯合用的前室,均设正压送风系统。

5、进出机房或穿越楼板的空调风管中及各与立管相接的水平支管中均设防火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