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月亮PPT课件
人类登月
飞到月亮上去,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幻想。随着 空间技术的发展,1959年,苏联发射的“月球1 号”飞到月球附近,进行绕月飞行,开始了人类 对月球的考察。1961年5月,美国总统肯尼迪在 国会上提出了在60年代末把人送到月球上探测的 计划“阿波罗月球探测计划”。“阿波罗”计划 的任务包括为载人月球飞行作准备(由“阿波 罗”1——10号完成),并进行载人月球飞行 (由“阿波罗”11——17承担)。1969年7月20 日,“阿波罗”登月舱降落到月面,开始了人类 有史以来的登月活动。到了1972年,人类先后 登月6次,对月球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考察,使
月球的表面是怎样的?
环形山
没有生机,没有生物,表面有许多的坑洞 明亮部分是山脉,阴暗部分是海
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
可能是月球表面是遭受某种气流冲击熔融而
成的。月球在其历史早期曾经有一段时间遭 受着连续不断的袭击。据推测,月球上的这 场大灾难可能只持续了20万年,在那段时间 内,形成了将近2千个大“弹坑”,也就是今 天为人们所知的月亮上的那些冲击而成的盆 地。
“阿波罗”登月成功,是人类科学的 结晶,开创了人类认识月球的新纪 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将 可能建立沿月球轨道飞行的实验室, 巨大的天文望远镜也将在月球上从 没有空气的太空观测天空;人类也 将可能把月球作为出发到遥远行星月技术
月球
月球是距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意大利天文学家伽 利略最早用望远镜观察月球,他看到月球上有群山,有 密如麻点般的坑洞——环形山。不断的观察,人类对这 个近邻有了许多认识,月球是地球唯一的一个卫星,距 地球约38.4X104千米,半径约1740千米,是 地球半径的1/4米左右,它一面自转一面绕着地球公 转,因为它自转一周和公转一周的时间都是27天7小 时43分,所以它总是以同一半球面对着地球,人类从 来没有见过它的背面。月球的质量比地球小很多,根据 万有引力定律,同一个物体在月球所受的引力只有地球 上的1/6,如果你的体重是600牛,到月球上就只 有100牛了,在月球上人人都是跳高健将、举重能手。 由于月球的引力小,抓不住空气,因此月球上的空气极 为稀薄,没有大气层的阻力,天外飞来的大小陨石便毫 无阻拦撞在月面上,使月球伤痕累累——布满了环形山。
认识月球
现在你对月亮了解多少?
比一比,看谁说得多?
看看谁对月亮提得问题多?
为什么白天很少看见太阳?
为什么我们看见的太阳和月亮差不多大? 月球是怎样绕着地球转的?
月亮表面是什么样的?
人类能在月球生存吗? 月球上能打电话吗? 我们能在月球上行走吗? 月亮为什么有时候圆,有时缺呢?
磁性;月球样品中存在许多太阳活动事件踪迹; 根据样品的同位素分析,得出月球年龄约46亿年。 在大部分被月尘和岩屑覆盖的月球表面上,宇航 员看到各种形状、大小、出现频率不一的岩石, 还发现月球表面散布着一些具有光泽的玻璃物质。 月尘在各处的厚度不同,薄的地方只有几厘米, 厚的地方有5——6米。 到达月球的宇航员在漆黑的月空中看到大而发光 的地球。月球探测器还在月球空间拍下地球的照 片以及绕观月球和地球队的照片。月球上的地球 光要比地球上的月光明亮8倍多。 本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对月球探测所取得的成 就,远远超过了多少世纪以来的地面观测。
月亮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
月亮是什么时候开始存在的呢?世界上最早试图回答这个 问题的,是英国天文学家小达尔文(他是提出生物进化论的生 物学家达尔文的儿子)。他在1879年提出,月亮本来是地 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某种原因不明的灾变,被地球甩了出去, 从而在地球上留下一个巨大的太平洋。这个假说有两个根据: 第一,太平洋能容纳下月亮;第二,按照天文学的观察和计算, 月亮的密度约为3.3克/立方厘米,同地面岩石的密度差不多, 而太平洋的洋底又没有地壳中常见的花岗岩。 小达尔文的假说曾经轰动一时,但对它抱怀疑态度的人也 不少。有什么力量能够把月亮那么大的东西从地球上“撕开”, 抛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呢 ? 1969年,美国宇航员登上月亮以后,科学家们仔细分 析了他们带回的月岩,发现月亮上岩石的年龄约为45亿年, 同地球的岁数差不多,它们的成分和结构也同地球的岩石几乎 一样。根据这一点,有人提出了一个同小达尔文相似的看法, 认为月亮曾经是地球的一部分,不过,它是在地壳凝固以前脱 离地球的,那时,地球的重物质已在重力作用下向地核集中, 外围的物质比较轻,加之整个结构还是相当松散的,所以要分 裂出去并不太费劲。看来,这个假说比较合理。
分布不均匀,月球近侧存在几个“质量瘤”的重 力异常区。 在“阿波罗”科学实验站里装设了很先进的月 震仪器。经探测,月球上也有月震,但月震的次 数比地震少得多,释入的能量也远远小于地震。 月震很弱,最大的月震为1-2级。除了陨星撞击 引起的震动之外,当月亮离地球最近或最远的时 候,由于地球的起潮力作用,常会出现月震。 许多国家的科学家对宇航员带回的月岩样品进行 了多种项目的共同研究。经实验室分析得出:月 岩中已发现近60多种矿物,其中有6种在地面上 尚未发现;在月岩和月土中发现了地球上的全部 化学元素;没有发现可生存的月球有机物,也无 古微生物的证据;在某些月岩中有微弱的剩余
宇航员们放在月球上的地震仪记录表明,月球和 地球一样,也有一层外壳,其厚度为40——60 公里。这个数据是在风暴洋和弗。拉摩洛等地区 测定的。月壳下面是月幔。月幔大致又分为三层。 上层月幔厚240公里左右,主要由古代“岩浆海” 里沉淀 下来的较重物质构成。中层月幔达480公 里以上,这里大概还保存着混沌时代形成原始月 球的“胚胎物质”。上述两层都是固态的,但具 有可塑性。内层月幔处于局部熔融状态。月球的 中心部分是月核,其温度约为1000摄氏度,远 远不如地核那么热(地核温度为5000——6000 摄氏度)。月核很可能是熔融的,可能是由低熔 点的硫公铁物质构成。对月球的探测还发现月球 的质量分布不均匀,月球近侧存在几个
月亮美称
月球在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有趣的美称:
玉兔(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辛弃疾); 夜光(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屈原); 素娥(素娥即月亮之别称——《幼学琼林》); 冰轮(玉钩定谁挂,冰轮了无辙——陆游); 玉轮(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李贺); 玉蟾(凉宵烟霭外,三五玉蟾秋——方干); 桂魄(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苏轼); 蟾蜍(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贾岛); 顾菟(阳鸟未出谷,顾菟半藏身——李白); 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此外,月球还有许多别致的雅号,如玉弓、玉桂、玉盘、 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等。
比较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的差异?
观察下面四张漫画,你发现了什么?
人会变 得很轻, 人人是 跳高冠 军。
夜
日
昼夜 温差 达300 摄氏 度
表面布 满大大 小小的 陨石 坑—— 环形山
听 不 到 声 音
人类登月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 阿姆斯特朗和艾尔德林乘坐 “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实现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