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本课程开发讲座

校本课程开发讲座


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中小学信 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大赛 中,有3名学生获全国一等 奖,3名教师获优秀指导教 师奖。
在重庆举行的“第六届中国 青少年创造力大赛全国总决 赛”中,10名参赛选手全部 获得创意设计一等奖,并将 由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国家 专利证书;王万水等6名老 师获得“2012中国创新型 名师奖”;孙校长获 “2012中国创新型校长 奖”,晏婴小学被评为 “2012年度中国创新型学 校”,并获得本次比赛的 “全国优秀组织奖”。
义义 务务 教教 育育 课课 程程 设设 置置 实实 验验 方方 案案











思想品德
思想品德
思想品德
课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历 地理 历 地理 历 地理






社 历史 社 历史 社 历史




语文
语文

数学
数学
体育
体育

艺术
(或 选 择 : 音 乐 、 美 术 )
科学
语文
语文
二、校本课程的内涵、意义 与现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 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第二部分第14条(1999)
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 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 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 程和学校课程。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 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 性。
这种课程论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太注重掌握系 统知识。
模拟联合国大会
“模拟联合国”校本课程的操作:
模仿联合国及相关国际机构,依据其运作方式和 议事原则,围绕国际上热点问题召开的会议。青 年学生们扮演不同国家的外交官,作为各国代表, 参与到“联合国会议”当中。代表们遵循大会原 则,在会议主席团的主持下,通过演讲阐述“自 己国家”的观点,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进行 辩论、游说,他们与友好国家沟通协作,解决冲 突;他们讨论决议草案,促进国际合作;他们在 联合国的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还有表现机会
回答3
课程是一致性解决四个基本问题,即为什 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与教到什么程度 (目标、内容、实施、评价)
课程是一种完整的、复杂的教育专业活动, 是思辨教育+科学思潮+实用主义的产物
课程是由一个专业共同体来完成的 影响课程还有许多重要变量是:教谁、谁
教、时间、载体、资源、经费……
它是由学校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 程,或者说是以学校为基地开发的课程 。它流行于欧美的70年代。90年代在中 国推开。
■校本课程要具有针对性
的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形态多样化
学科课程、专题课程;长期课程、阶段 课程或短期课程;认知性课程、体验性课 程;等等。
语文
语文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体育
体育
体育
体育
艺术 (或选择:音乐、美术)
生物
生物
科 学
科 学
物理
科 学
物理
化学
语文
语文
语文
数学
数学
数学
外语
外语
外语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
艺术 (或选择:音乐、美术)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
地方与学校编制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
2012.11
主要内容
• 课程是什么 • 校本课程的内涵、意义与现状 •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 • 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基点 • 校本课程开发的三种模式 • 校本课程开发的三种类型 •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流程 •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编制
一、课程是什么?
教育官员:课程即计划 课程专家:课程即经验 学科专家:课程即知识与技能 教师代表:课程即教材(教科书) 学生代表:复杂的课表+讨厌的教材+恐惧
6
提高的选修模 文化以及自
6
块,供学生根 身条件开设
6
据自己的学习 的校本课程,

生物
6
兴趣和未来发 供学生选择。

技术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4
展需要选择。
4

艺术
艺术或 音乐、美术
6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
11
综合 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 社会实践
15 6
1、什么是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亦称“学校本位课程”或“学 校自编课程”。
的考试
回答1
课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目的,用“课” 的方式,规范、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
课程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过程 学生的学习永远是第一位的 课程不是学问,而是专业活动
回答2
课程是教育者有计划地安排儿童学习机会 的过程,并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丰富 活动体验、参与多样表现。
课程不是教材,也不是学科 课程是安排机会而不是安排知识的过程 课程所带来的结果:既有过程,又有成果,
虽然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是两种不同的课 程形式,但它们之间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3、校本课程的意义与价值
第一、它可以弥补国家课程的诸多不足。
国家课程要面向全国,故容易导致与 地方教育需求脱节。主要面向所有学校, 所以容易与学校办学条件脱节。它要面 向全体学校教师,容易与学校教师脱节。 容易与学科发展脱节,因为国家课程的 编制周期和修订周期间隔较长,教材陈 旧和知识老化就在所难免。
主要缺点:
•造成学科与学科的隔离; •学科与生活的隔离; •忽视学生兴趣爱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不易适应知识与学科的持续增长; •学生没有可能参与课程的开发
青岛实验初中
在对学生三年所学学科知识点的学习难度 进行了调研后老师们吃惊地发现:在英语 学习上,出现了群体难度的现象,即男生 的英语成绩普遍没有女生高,而“男生发 音障碍”成为导致与女生英语差异大的重 要原因。由此,青岛实验初中对学科课程 进行了二度开发,开发出“学前引 桥”“难点引桥”“发展引桥”三类“引 桥课程”。“学前引桥”旨在帮助初一新 生消除学习的前置障碍;“难点引桥课 程”,重点在于破解学习难点,减少两极 分化;“发展引桥课程”着眼于学生的长 远发展,为其顺利适应高中学习打下基础 。
• 要善于利用现场课程资源
形成和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校本课程开发必须置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 计划中来理解
此外,校本课程开发还要根据不同年级学 生的情况进行统筹安排。比如,在实施方 式上可以考虑:1—3年级以开设各种游戏 活动为主,4—6年级以开展兴趣小组活动 为主,7一12年级根据学生需要以开设各种 选修课为主。
再次,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学校提供额外的人
力物力和财力,比实施国家课程要花更多的工作 和资源。
影响校本课程的主要因素有
• 学校领导的鼓励与支持; • 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开发课程的水平。 • 学生的兴趣与家长的态度; • 课程本身的质量与适应性(包括可操作可推广性、
深度和广度、相对优越性等)。
淄博市晏婴小学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基点
1、学科中心课程 学科中心又称“知识中心”,以有组
织的学科知识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点。
学科中心要求对学科知识进行合乎逻 辑的组织,因而课程开发者要充分考虑 组织学科知识的顺序和范围。
学科中心课程 主要优点:
•学科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强; •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学科知识; •课程设置和课程管理比较容易; •便于使用教科书; •便于进行课程评价;
学生中心课程
主要优点:
▪体现学生的需要、兴趣、 能力和已有经验;
▪充分考虑学生个人之间的 差异;
▪学生学习是一个互动过程 ,积极性高;
▪有利于学生能力尤其是自 学能力的培养。
主要缺点:
▪所学知识缺乏必要的 系统性、完整性;
▪教师指导学生负担加 重; ▪学习活动过于随意。
3、社会中心课程
这种课程论主张以社会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 点,这是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和改造 社会的重要途径,课程应与社会密切结合,课 程内容主要应来自社会生活与人类不断面临的 社会问题,社会问题应成为选择课程内容的首 要标准,也应成为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2、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的关系
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而言的。
国家课程亦称“国家统一课程”,它是自上 而下由中央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实施的课程。 学校教师一般在此类课程的编制中自主权比较 少,他们主要只负责课程的实施。
校本课程是由教师编制、实施与评价的课 程。这里所指的教师,既可以是本校的教 师,也可以是其他学校的教师。就是说, 校本课程包括校际之间教师合作编制的课 程。
学习领域
科目
必修学分
选修I学分
共118学分,占 共55学分,占
总学分的 总学分的
62.4%
29.1%
选修II学分
共16学分, 占总学分的
8.5%
普 语言与文学
语文 外语

数学
数学 政治
高 人文与社会
历史


科学
地理 物理 化学
10
10 10
每个科目都在 学校根据当
8
必修的基础上 地社会、经
6
设置了若干个 济、科技、
这种看似正常的现象却被善于研究问题的张校 长抓住,开始了专题研究。于是有了“离校课 程”,确立了“倾诉感恩”“担当责任”“把 心留住”三个课程目标,按照“主题班 会”“毕业校会”“校园送别”三个课程板块 层层推进。毕业时,最令老师头疼很固执的孩 子在班主任面前含泪低下 了头;经常跟老师顶 嘴的女学生在离开老师的时候却哭成了一个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