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检索课期末综合作业班级:姓名:学号:成绩:第一部分:写出文献检索的基本步骤(10分)(1)分析检索的课题是什么?确定时间范围等。
(2)选择检索的工具。
(3)选择检索的途径(4)查找文献的线索(5)索取所需文献第二部分(90分),检索应用一检索课题:(题目自拟)认识牛顿二选择检索数据库(一)数据库1:万方数据检索途径:主题途径分类途检索标识:牛顿牛顿与微积分牛顿的宇宙观牛顿与神学(二)数据库2:中国引文数据库检索途径:主题途径分类途检索标识:牛顿的思想牛顿的科学研究方法牛顿与物理学检索结果:(1)《玻意耳-牛顿思想体系及其信仰之矢──17世纪英国自然哲学变革是如何发生的》期刊作者:袁江洋来源:自然辩证法通讯出版时间:1995年01期(2)《论牛顿的宇宙论思想》期刊作者:袁江洋王克迪来源:自然辩证法通讯出版时间1995-02-10(3)《牛顿的科学美学思想评述》期刊作者:程明治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出版时间2003-07-304.《牛顿、莱布尼茨创立微积分哲学思想之比较》期刊作者:刘巍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出版时间2000-12-305《牛顿的科学研究思想探索》期刊作者:韩小卫来源: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报出版时间:2006-04-206《一个杰出的科学研究纲领—试论牛顿的科学方法结构》期刊作者:郭贵春来源:哲学研究出版时间1984-01-317《牛顿与经典力学的建立》期刊作者:吕增建来源:焦作大学学报出版时间:1999-11-15(一)数据库3:The NASA Astrophysics Data System检索途径:分类途径主题途经检索标识:newton and the giant newton and sciencephilosophiae Naturalis Principia Mathematica检索结果:(1) 《Between Leibniz, Newton, and Kant : philosophy and science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著者:;图书文种:英语出版商:D d cht ; B st : K uw Ac d mic Pub ish s, ©2001.(2) 》著者:Gale E Christianson图书 : 传记文种:英语出版商:N w Y k : F P ss ; d : C i M cmi , ©1984(3)mathematical clash of all time》著者:Jason Socrates Bardi图书 : 传记文种:英语出版商: New York : Thunder's Mouth Press, 2006.(4) 《Standing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 : a longer view of Newtonand Halley 》著者:Norman Joseph William Thrower;图书 : 传记: 州政府或者省政府刊物文种:英语出版商:B k y : U i sity C i i P ss, ©1990.著者: s c N wt , i ; A d K y ; I Bernard Cohen图书文种:拉丁语出版商: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2三、根据检索到的文献线索,获取原文文献(全文文献),在阅读这些原文的基础上,请写出一篇与所检索课题内容相关的文章。
文章标题自拟,要求写出的文章不少于1500字,文后要列出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
认识牛顿(一)牛顿的科学建树简述(二)牛顿的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牛顿的哲学方法论思想与其自然科学思想既一致又有矛盾之处,这对后世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927年,爱因斯坦在纪念牛顿逝世200周年所写的文章中说:"在他以前和以后,都还没有人能够像他那样决定着西方思想、研究和实践的方向。
他不仅作为某些关键性方法的发明者来说是杰出的,而且他在善于运用他那时的经验材料上也是独特的,同时他还对数学和物理学的详细证明方法有惊人的创造才能。
由于这些理由,他应当受到我们最深挚的尊敬。
"牛顿在《原理》第二卷《哲学中的推理法则》一章中,提出了4条推理规则。
这是牛顿科学方法论的总则,非常凝炼地总结了牛顿的科学哲理思想,至今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牛顿提出的第一条法则,是科学中的简单性原则。
这也是人们进行科学抽象和科学理论评价时所依据的重要原则,即在寻求自然现象的原因时,一要真实,二要足够,做到既必要又充分。
除了那些真实的,已足够说明其现象者外,不必去寻求自然界的其他原因。
牛顿把简单性看做是自然界的固有属性。
他说:"自然界不做无用之事,若少做已成,多做则无用,因为自然界喜欢简单化,不爱用多余的原因夸耀自己。
"牛顿提出的第二条法则,是寻求自然界的因果关系方法论中的相似性、统一性原则。
对于自然界中的同一结果,必须尽可能归之于同一种原因。
在对许多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研究中,在自然现象的相似性和统一性中寻求普遍的因果律,这是科学研究中因果解释的客观基础。
在牛顿看来,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都是和某些力相联系的,可以依靠力来解释各种现象。
牛顿提出的第三条法则,是要在实验的基础上发现所有物体的普遍属性。
"物体的属性,凡既不能增强又不能减弱者,又为我们的实验所能及的范围内的一切物体所具有,就应视为物体的普遍属性。
"这里既强调了要以实验为认识的基础,又要求根据实验范围内的有限物体进行理性的综合和归纳,从中概括出普遍性,也就是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这意味着牛顿继承了培根的唯物主义经验论传统。
牛顿提出的第四条法则,是要正确对待归纳论的原则。
"在实验哲学中,我们必须把那些从各种现象中运用一般的归纳导出的命题看做是正确的,或者说非常接近于正确的。
虽然可以想像出任何与之相反的假说,但是没有出现其他现象足以使之更为正确或者出现例外前,仍然应当给予如此地对待。
"这说明,牛顿一方面肯定了根据实验运用一般归纳所导出的命题具有可靠性,另一方面也指出了这种归纳法的局限性。
牛顿对归纳法的态度是严肃的和实事求是的。
(三)一事无成的晚年与神学思想牛顿是古典力学的奠基人.他在自发的唯物论指导下,创立了万有引力的理论,对自然科学特别是对力学和数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他在哲学上是个盲人.他厌恶理论思维,曾自我警告:"物理学,当心形而上学呵!"(当时的形而上学指哲学思维)这是他为了排斥理论思维发出的警告.事实上他自己也不可能摆脱哲学的影响和支配.为了解决太阳系最初是怎样开始运动以及行星又是如何绕太阳运转这类问题时,他认为除了万有引力的作用外,还必须有一个"切线力".这个力从何而来呢他陷入了困境.于是,他提出了"上帝是第一推动力"作为太阳及行星运动的起因,从而,从自发的唯物论坠入唯心论的泥坑.晚年,他埋头注释《约翰启示录》,写了130万字的神学著作,妄图用科学的发现来证明上帝的存在.这就完全作了宗教神学的俘虏,阻碍了他在科学上做出新的贡献。
(四)牛顿与莱布尼茨的发明权之争在数学史上最为引人注目数学公案,要算是牛顿与莱布尼茨的“微积分的发明权之争”,在当时,谁都意识不到,这一场争论,对英国数学发展来说无疑就一场灾难,因为发明权之争,英国的数学界并没有接受莱布尼茨有关新数学符号的应用,一味的排斥,固执的坚持牛顿的的有关数学表述方法,最终导致英国迅速丧失其在数学领域的引导地位,但是,当时的学者们的态度并不能代表当事人的态度。
因为当事人牛顿和莱布尼茨两位,均是谦逊礼让。
牛顿对他同时代的莱布尼茨,态度极为诚恳,他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的第一版中,毫不含糊地承认了莱布尼茨的天才。
而莱布尼茨对牛顿的评价非常的高,1701年,在柏林宫廷的一次宴会上,普鲁士国王询问莱布尼茨对牛顿的看法,莱布尼茨说道“在从世界开始到牛顿生活的时代的全部数学中,牛顿的工作超过了一半”。
从这里来看,莱布尼茨和牛顿彼此相惜,但是事情的发展,又总是偏离当事人的愿望,正因为外界的争论,总是以怀疑作为位基础,所以使微积分的发明权问题变得朴素迷离,于是有了对簿公堂的后果,而牛顿也因为其当时的权威身份,被怀疑利用权力之便起草了莱布尼茨的剽窃其作品的文件。
其时间如下:1699年,移居英国的一名瑞士人一方面为了讨好英国人,另一方面由于与莱布尼茨的个人恩怨,指责莱布尼茨的微积分是剽窃自牛顿的流数术,但此人并无威望,遭到莱布尼茨的驳斥后,就没了下文。
1704年,在其光学著作的附录中,牛顿首次完整地发表了其流数术。
当年出现了一篇匿名评论,反过来指责牛顿的流数术是剽窃自莱布尼茨的微积分。
于是究竟是谁首先发现了微积分,就成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了。
1711年,苏格兰科学家、英国王家学会会员约翰•凯尔在致王家学会书记的信中,指责莱布尼茨剽窃了牛顿的成果,只不过用不同的符号表示法改头换面。
同样身为王家学会会员的莱布尼茨提出抗议,要求王家学会禁止凯尔的诽谤。
王家学会组成一个委员会调查此事,在次年发布的调查报告中认定牛顿首先发现了微积分,并谴责莱布尼茨有意隐瞒他知道牛顿的研究工作。
此时牛顿是王家学会的会长,虽然在公开的场合假装与这个事件无关,但是这篇调查报告其实是牛顿本人起草的。
他还匿名写了一篇攻击莱布尼茨的长篇文章。
1995-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