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方法

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方法

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方法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必须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发挥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准确的价值观,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见,教法使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

古今中外,“方法”一词用得非常广泛,无论对它的解释增加多少新的内容,总离不开它最基本的含义,即指向一定目标的“途径”,“道路”,“工具、手段”和“操作、步骤”。

研究教学方法,同样要抓住这些要义。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

其最终结果是学生按照预定的目标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并发展他们的水平和创造素质。

教学方法的本质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学习理解活动(学习)和教师相对应活动(教学)的逻辑程序以及心理方面,即由教与学的协调一致的效果来决定。

20世纪80年代以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则将教学法分为三大类,每大类又分为几小类。

第一大类为组织和实行学习理解的方法,下分为:(1)传递信息和听觉感知信息的方法;(2)直接传递知识信息和视觉感知信息的方法;(3)通过实际活动和触觉、动觉传递与感知信息的方法。

第二大类为激发和形成学习理解活动的方法,下分为:(1)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2)激发学习义务感和责任心的方法。

第三大类为检查和自我检查学习理解活动效果的方法,下分为:(1)口头;(2)书面;(3)实验、实践。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教学引不起学生兴趣或教学效果不佳,就是因为教师偏重于教,一些教师只知讲条条,让学生背条条,教学方法呆板、陈旧。

全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林崇德教授曾在全国十省市搞了一个较大面积的理想、动机与兴趣的调查,中学生把政治课作为自己最感兴趣学科的只占1.67% ,再深入调查他们为什么喜欢政治课,回答却是共同的:“老师教得好!”所以,在思想品德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必须抛弃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要真正重视学生的学,教的得法是为了学的有效。

下面介绍国家级、省级实验区所采用的一些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水平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从总体上来说是一种归纳教学法,与我们经常采用的举例说明相比较,虽然都涉及了引用实例,但两者毕竟存有着显著区别。

很多老师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是一种直接来自现实生活中的材料,经过人工处理过的例子,而不是真正的案例,案例却是实实在在的现实情况的记录。

案例教学是一种稳定的或定型化的教学方法,具有特定的操作程序和要领,而举例一般是讲授、讨论等教学方法的辅助形式,不具备一系列详尽或定型化的操作程序。

(一)案例教学法的作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境,把真实的典型问题体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水平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极有益处。

其具体表现为:1.能够提升学生使用理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深入案例,充分体验角色,成为案例活动的主体,真正实现案例情境的“再现”,并设身处地地思考,学会使用理论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较好地激发自己创新思维,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水平。

2.培养学生的表达水平。

案例教学的重点在于讨论和相互交流,所以,学生要想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或有好的表现,就必须增强自己的语言水平,增强与他人的沟通并力争在讨论中说服对方。

3.缩短理论和实际的距离。

学校是学习的小课堂,社会是学习的大课堂。

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它能把大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引进小课堂,通过体现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让学生在已经经过实践的事件中充当角色,实行“实践”操演,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使学生实现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从而缩短理论和实际间的距离。

4.提升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既有实际情况的描述,又包含着问题。

它采取以学生为主实行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弄清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并使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实行分析,学生能深刻理解课文知识。

而且案例来源于活生生的现实,给学生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

内容生动有趣,没有那么多抽象的、复杂的概念、理论。

所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容易产生学习兴趣,能够提升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的类型案例教学离不开案例。

我们似乎能够说,一个优秀的案例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而一个优秀的案例总是以一定的形式来体现的。

教学案例的类型大致有:1.依据案例的情境不同,能够将案例划分为语言情境案例和实际情境案例。

语言情境案例是教师用语言表现已发生过的情境,引导学生综合使用相关的知识分析的案例。

实际情境案例是教师借助或设计一个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体验情境,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

2.依据案例的性质不同,能够将案例划分为描述性案例和分析性案例。

描述性案例一般是将事物整体或部分面貌,或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像讲故事一样原原本本、具体生动地描述出来,给学生以亲临其境之感。

分析性案例除具有描述性案例的特点外,还包含着可分析讨论的问题。

3.依据案例的内容不同,能够将案例划分为专题性案例和综合性案例。

专题性案例是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而编写的案例,供学生分析、理解某一问题时使用。

这类案例的内容单一,主题鲜明。

综合性案例是对事物的整体或全局及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实行描述,供学生思考分析,提升其综合使用知识的水平。

(三)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根据案例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的不同,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类:1.案例讲授法。

教师使用案例,通过讲解来说明课程内容,使案例与课程的基本理论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内容体系。

这种方法又可具体分为以讲案例为主来说明理论知识,或者以讲授基本理论为主,引用案例实行论证。

2.案例讨论法。

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对案例实行讨论分析的一种方法。

3.案例模拟法。

它是事先编好案例的“脚本”,由学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再现案例情境,如小品、模拟法庭等,给学生以真实、具体的情境感受,然后引导学生对模拟的案例实行评析。

4.案例练习法。

在课上、课后和单元练习及考试时,引入典型案例,创设问题情境,以培养和检测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四)案例教学法的操作过程【案例24】一位老师在上“肯定生命,尊重生命”这个课时,有这么一个教学片断:既然每个人对国家、社会、他人都有价值,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呢?让我们来读一读下面的两个真实的故事。

(媒体展示)桑兰的故事桑兰,一个美丽的女孩,一个前程似锦的女孩,不过,一场意外却改变了她的命运。

那是1998年7月,桑兰在美国纽约参加第四届世界友好运动会期间,在训练时不幸造成严重的颈椎脊髓损坏,使胸部以下完全瘫痪。

从跌倒的那一刻起,她便不再是体操冠军,不再有平静的生活,甚至很难再行走,可17岁的桑兰却坦然擦去父母、亲友的泪水,她说:“别难过,我会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高贵的施舍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

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

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不过母亲却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

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母亲并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

她故意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

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动了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的左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

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吁吁,脸上有很多灰尘,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在额头上。

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

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母亲又递给乞丐 20元钱。

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的工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

”他对母亲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

……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

他西装革履,气度非凡,跟电视上的大老板一模一样。

美中不足的是,这个大老板只有一只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不用说,你肯定知道了。

他就是当年那个乞丐,他是来感谢我母亲的。

问题:(1)母亲为什么不直接对那个乞丐给予施舍?(2)“高贵”的本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母亲的施舍是“高贵”的施舍?(3)母亲和桑兰分别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对待生命?(小组讨论)在这两个案例中,教师是使用案例教学法实行教学。

从案例的类型来说,“桑兰的故事”和“高贵的施舍”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案例、分析性案例、专题性案例。

从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来看,属于案例讨论法。

那么,如何使用案例来实行教学呢?1.精选案例精选案例是顺利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

案例不是学习的最终目标,而是用于揭示思想品德原理和规律,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水平的载体。

案例在案例教学法的使用中不但不能少,而且决定着实施效果的优劣好坏。

所以,选用的案例必须典型、新颖、精致、简练、具体,富有时代感和贴近学生的生活,每个案例都要有其自身的应用价值、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

案例1中的“桑兰的故事”和“高贵的施舍”两个案例选得比较恰当,突出了教学重点。

2.表现案例表现案例作为案例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案例课堂教学的开始。

而选择合理的表现方式能够节省时间,提升课堂效益,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表现案例既能够在讲授知识之前,也能够放到讲授知识之后。

既能够在讲授某一块知识时表现,也能够在讲完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之后表现。

既能够先“案”后“理”,或先“理”后“案”,或“案”、“理”同步,也能够“例—理—例”组合,或“例—例—理”组合。

不同案例的特点不同,表现方式也应有所区别。

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师(生)阅读、学案配合、图表展示、实景模拟、多媒体展示等多样化的方式出示案例,以最适合案例内容,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展示方法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案例1中的两个案例是采用多媒体展示,采用先“案”后“理”的组合形式。

3.据“案”析“理”这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情境,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的相关事实、情况,积极思考,展开讨论。

就分析讨论的方式来说,教师组织学生采用的形式有:(1)个人思考;(2)小组讨论;(3)分组讨论;(4)情境模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