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章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
第三章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国家规划新教材
第三单元 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
第七课 维护宪法权威 当好国家公民
一、维护宪法的权威
认识宪法
1.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主要体现着三个方面。 a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涉及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 根本性问题。国家性质和根本任务
国家制度、社会制度 和其他基本制度
3.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
法律权威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严、力量和威信。 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树立,既有赖于国家的 努力,也有赖于公民个人的努力。
对于中学生来说,应当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努力 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1)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不断增强法律意识。 (2)积极宣传法律知识 (3)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2.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宪法是法治的标志
领悟宪法
没有宪法,就没有法治
“法律至上”是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
没有“宪法至上”,“法律至上”就难以实现
维护宪法
3.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1.宪法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使广大公民了解宪法、
掌握宪法,增强宪法观念,树立宪法权威。 3.要把青少年作为普法教育的重点。
自由权利
人身自由 公民的基本权利 社会经济权利
宗教信仰自由
获得救济权利
1.增强公民意识
1.增强公民意识
我国宪法在规定公民享有广泛权利的同时, 也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第一,公民必须履行政治性义务,包括,维护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纪守法和尊重社会公 德;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 加民兵组织。 第二,公民必须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 第三,公民必须履行的其他义务,包括,公民 有劳动、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 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 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国家规划新教材
第三单元 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 建设法治国家
一、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1.纪律保证我们的学习生活秩序
a、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保证我们工作和 生活正常有序进行而要求一定社会组织成员共同 遵守的行为规范
考试时
公交车上
纪律还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哪些方面?
坚决捍卫宪法
二、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1.增强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 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 位的自我认识,是公 民对于自己应享受的 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
的自觉意识。
健全的公民意识 是现代社会文明
的标志之一
权利指公民依法应享有的权力和利益。 义务与权利相对,指政治上、法律上、道义上应 尽的责任。
1.增强公民意识 平等权利 政治权利
第二,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第三,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依法行政,建设社会
主义法治政府。 第四,推进司法改革,完善司法制度,确保司法
公正。 第五,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完善监督制约体系。 第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培植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
Hale Waihona Puke (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
法
可依
基本
依
要求
有法 必依
b、纪律和自由的关系 纪律和自由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一方面,自由离不开严明的纪律。 另一方面,纪律是对自由的保障。 c、纪律的作用
纪律是维护我们正常生
活秩序的重要保证
2.法律保护我们的健康成长
(1)法律的四大特征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具有强制性;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
3.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中职学生要坚持依法行使公民权利,依法 履行公民义务,还要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坚持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的原则; 第二,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国家规划新教材
第八课 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国家标志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家机关的组织及职权
宪法规定与确认
认识宪法
b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的强制性和约束力。 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 础和依据,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另一方面,
普通法律与宪法相抵触无效。
c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 和修改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1.增强公民意识
应征入伍 依法纳税
义务植树 海地维和
1.增强公民意识
2.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人权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人权是人之所以为人应该享有的权利,其
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方面: ★ 人身人格权利(如生命权、人身安全权、 人身自由权、思想自由权等); ★ 政治权利与自由(如选举与被选举权、参 政权、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 ★ 经济文化和社会权利(如工作权、最低生 活保障权、婚姻自由权等)。
(1)依法治国,是党领 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
国家事务
本方略,是广大人民
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 管理
依法
文化
照宪法和法律规定, 经济
治国
事务
管理国家事务,管理
经济和文化事务,管
理社会事务。
社会事务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做到:
第一,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治
执法
违法
必严
国
必究
二、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
2.崇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为: 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公义、服 务大局、党的领导,其中: 依法治国——核心内容 执法为民——本质要求 公平公义——价值追求 服务大局——重要使命 党的领导——根本保证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包括: 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公民在实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约束力; 4.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2)法律的作用
法律具有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 法律具有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
人与人之间的纠纷或矛盾的作用。 法律具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
合法权益的作用。 (3)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3.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二、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
1.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一、崇尚程序正义
引思明理
1.诉讼的基本程序
a诉讼的内涵及种类
诉讼:俗称“打官司”。是指人民法院对在当事 人之间争议的事实,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理解决 争议的活动。
根据诉讼要解决的案件性质、诉讼的内容、程 序等因素的不同,我国的诉讼可分为刑事诉讼、 民事诉讼、行政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