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弘扬法治精神_

弘扬法治精神_


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有哪些?
行 为 规 范
道德 纪律、规章、制度 法律
小明的日记
早晨出门,我坐上了开往学校的公共汽车。车 上,我为一位老人让了座。经过十字路口时,司 机看见没什么车,冲红灯闯过路口,差点撞到了 一个过马路的行人。 回到学校上课,有个同学迟到了,被老师批评。 下午,全校在操场观看文化艺术节汇演,有几个 同学几次发出嘘声,我觉得他们真没礼貌! 下午放学的路上,我看见路边的下水道井盖又 被人偷走了。路人对此议论纷纷,指责那些偷盗 公共设施的小偷。 晚上看新闻,一个政府高官因贪污被判了死刑, 父母拍手称快。
法律的四个特征: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与义务
特征一: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中央国家机构图
特征二: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这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
国家强制力——即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
特征三: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课堂练习
二、多项选择题
1.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 ABCD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
2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除了依法治国外, 还包括( ABCD ) A.执法为民 B.公平正义 C.服务大局 D.党的领导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 建设法治国家
学习目标1.明确法Fra bibliotek的特点、基本作用和 意义,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2.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养成遵 纪守法的好习惯。
离娄(lou3)之明,公输子之巧,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
一个人,没有一定的规则来规范 约束自己,不会自然的成长为一个有 用的人,一个社会,没有一定的规则 来规范,也不能正常的运行。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
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有法可依 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有法必依 依法治国的关键和重点──执法必严 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违法必究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一)公民在守法面前一律平等 (二)公民在适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 法治:权威性和强制性
案 例
• 39岁的湖北京山县雁门口镇人佘祥林在 背负“杀妻”之名服刑11年后,2005年 4月初终于被中断刑期重获自由,(因为 “被杀”的妻子张在玉又回到了家乡)并 累计获得70余万元国家赔偿。
除此之外还有广受关注的 赵作海案和张辉张高平案
启示?
公司 正法 司为 法民
3.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 依法治国——核心内容 • 执法为民——本质要求 • 公平正义——价值追求 • 服务大局——重要使命 • 党的领导——根本保证
——不敢 • 德治:感召力和劝导力 ——不愿
中职生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认真学习法律知识 不断增强法律意识 积极宣传法律知识 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学以致用:小偷事件 • [材料]某中职学校一男生宿舍,经常 被小偷光顾,令同学们深恶痛绝,便 设下埋伏,以期抓到小偷,功夫不负 有心人,小偷终于被同学们擒获,为 解心头之恨,同学们你一拳我一腿, 对着小偷一阵猛打,致使小偷住院花 去近万元。
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 A.服务大局 B.公平正义 C.依法治国 D.党的领导 C )
2.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法治和德治的 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D A.法治比德治更重要 B.德治比法治更重要 C.法治是德治的前提 D.法治和德治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特征四: 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 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批评、建议、申 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社会 经济权;文化教育权;特定主体权利
公民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民族团结; 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 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 织;依法纳税;其他义务
根据《小明的日记》,请回答下面1-3题 1.在《小明的日记中》体现道德规范的有 A.在公车上为老人让座 B.个别同学看文艺汇演发出嘘声 C.小偷偷井盖 D.同学迟到 2.《在小明的日记》中,体现了纪律的有 A.政府高官贪污被判刑 B.司机冲红灯 C.同学迟到 D.个别同学看文艺汇演发出嘘声 3.《在小明的日记》中,体现了法律的有 A.司机冲红灯 B.小偷偷井盖 C.政府高官贪污被判刑 D.同学迟到
思考:纪律与自由的关系? “Freedom is not free.”
纪律和自由好比 甲乙双方,是对 立统一的。真正 的自由是在纪律 许可范围内行使 权力的自由。
2.纪律与法律
纪 律 的 内 涵 和 作 用 纪律是指社会一定组织为维 护集体利益并保证活动正常 进行而制定的、要求每个成 员遵守的行为准则。 有用性 惩罚性 自律性
• 同学们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
2.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
• 案例:“安乐死”
• 在情理法三者中,法律是首要的判断标准 • “合情合理”不合法,不能去做 • “不合情理”但法律允许,可以去做
• • • • • 如何做到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 (1)共产党依法执政 (2)政府依法行政 (3)司法机关公正司法 (4)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缰绳在驭马中起什么作用? 课堂纪律在保证教学效果上有什么作用?
1.规则与秩序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与秩序
如果没有规则和秩序,会是什么样?
不要过分地醉心放任自由,一点儿也 不加以限制的自由,它的害处与危险实在 不少。 ——克雷洛夫
• 人要受两方面的制约: • 其一,受自然规律的制约 • 其二,受社会规则的制约
导入
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毛泽东 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在第二 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中国工农红军制订 的纪律,曾经是红军以及后来的八路军、 新四军、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是我军保持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它对于加 强军队建设,密切军民关系,增强官兵团 结,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大作 用。后被谱写为歌曲,广为传唱。
无锡街头亮起“人体红绿灯”
在江苏无锡街头出现了一道道由“人墙”组成的 “人体红绿灯”。 “中国式”过马路该怎么办?
“红灯停,绿灯行”,这简单的六字其实每个人都十分熟悉,但是 在日常生活中,闯红灯、不走斑马线这样的行为还是经常发生, 这是为什么?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 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 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 社会规范。
纪律和法律
纪律与法律的关系
纪律
法律
相同 不同
1.两者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 2.违反纪律和法律都会造成一定 的后果并受到相应的惩处 1.制定者不同 2.规范对象不同 3.适用范围不同 4.内容的多寡详略不同 5.处罚的裁定者不同 6.处罚的方式和强度不同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 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一)旷课、夜不归宿; (二)携带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 读物等; (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 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3、做遵纪守法的人
这些血淋淋的事实是如何造成的?怎样 才能避免? 体会违反规则的危害和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做遵纪守法的人
做遵纪守法人
违反规则的 危害性
增强规则意识, 做遵纪守法的人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法律具有制裁犯罪行为 ,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的作用
• 根据国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规定:“营业性电子游乐场所在国 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外,不得允许 未成年人进入,并应当设置明显的 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标志。” • 按照该法律,网吧老板会怎么样?
课堂练习 小丽的爸爸不愿意出钱让小丽上 学,如果你是小丽,你怎么做?
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探究活动一:阅读教材第68~69 页山杠爷的案例,了解情景。
目的? 出发点好=事情办得好? 违法侵权的表现? 启发?
德治要与法治结合,必须依法治村;法治是治理国家最合理的模式
1.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 的基本方略,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 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 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 务,管理社会事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