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局部麻醉药

第三章局部麻醉药

醉。 ③毒性大,一般不用于浸润麻醉,以免吸收中毒 。
可用于传导麻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 ④肝脏代谢,毒性反应。 ❖ 眼科常用2种:丁卡因和丙美卡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利多卡因:又名赛罗卡因
是目前应用最多最广泛的局麻药。 作用特点: ①起效快,作用强而持久1-2h,为中效局麻药。 ②穿透力强,可用于多种形式的局部麻醉,有全能麻醉药 之称,主要用于传导麻醉和硬膜外麻醉。普鲁卡因过敏选 用。 ③安全范围较大,毒性低。 ④静脉注射还可用于抗心律失常。
❖ 常用药物:利多卡因、布比卡因
5、蛛网膜下腔麻醉(又称脊髓麻醉或腰 麻) 将局麻药注入腰椎蛛网膜下腔 麻醉神经根,从而取得躯体下半身某 一部位麻醉的方法。
引起麻醉区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和心脏 抑制。麻黄碱防治。
❖ 适用范围:下腹部和下肢手术。
❖ 药物:利多卡因、丁卡因、普鲁卡因
常用局麻药
普鲁卡因:又名奴佛卡因
第三章 局部麻醉药
局麻药的定义
局部麻醉药,简称局麻药,是一类以 适当的浓度应用于局部神经末梢或神经 干周围的药物,能暂时、完全和可逆性 地阻断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在意识 清醒的状态下,使局部痛觉暂时消失, 而对各类组织无损伤性的药物。
局麻药的化学结构
局麻药的化学结构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 ① 疏水亲脂性的芳香族环:利于渗入 神经组织发挥作用 ② 中间链:常为酯类或酰胺类,前者 毒性大,变态反应高。 ③ 疏水亲脂性的胺基:弱碱,利于制 成盐类后变为亲水疏脂性
③用前应做皮肤过敏试验。过敏者改用酰胺类局麻 药如利多卡因。过敏表现为皮炎和哮喘发作。
④过量易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⑤在血浆中水解后的对氨基苯甲酸能对抗磺胺类药 物的抗菌作用。
丁卡因又名地卡因
作用特点:麻醉强度、时间和毒性大于普鲁卡因 10倍
①起效快(1-3min)持续时间长(2-3h)。 ②对粘膜穿透力强,主要用于表面麻醉和脊髓麻
❖ 适用范围:四肢和口腔手术。
❖利多卡因、普鲁卡因和布比卡因, 或利多卡因+布比卡因
4. 硬 膜 外 麻 醉 ( epidural anaesthesia )
将药液注入硬膜外腔,麻醉药沿着神经鞘 扩散,穿过椎间孔阻断神经根。
引起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和心脏抑制。 麻黄碱防治。
❖ 适用范围:颈部到下肢的手术
2.浸润麻醉(infiltration anaesthesia)
将局麻药注入皮下或手术切口部位, 使局部神经末梢麻醉。
❖ 适用范围:较小手术。 ❖ 常利多卡因和普鲁卡因、布比卡因 ❖ 手指、足趾、耳垂、鼻尖、阴茎等
3.传导麻醉(conduction anaesthesia)
将局麻药溶液注射到外周神经干附 近,阻断神经冲动传导,使该神经 分布的区域麻醉。
局麻药的分类
根据中间链不同可分为两类:中间链为酯键的称为酯类局 麻药,易被血浆假性胆碱酯酶水解。
普鲁卡因
丁卡因
H2N
O COCH2CH2N(C2H5)2
C4H9 N H
O COCH2CH2N(C2H5)2
中间链为酰胺键的称为酰胺类局麻药,肝脏代谢,如
CH3 O NHCCH2N(CH3)2
CH3
利多卡因
❖布比卡因:有名麻卡因
作用特点:
①麻醉作用强利多卡因4-5倍,作用时间长 (5-10h)。
②严重心脏毒性如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肌抑制。 较利多卡因强,尤低氧和酸中毒、高碳酸 血症时。
③主要可用于浸润麻醉、传导麻醉、硬膜外 麻醉。广泛用于分娩止痛和术后止痛。
影响局麻药作用的因素 ● 组织pH ● 血管收缩情况 ●局麻药代谢 ● 体位与相对密度
局部麻醉方法
1.表面麻醉(surface anaesthesia) 穿透性较强的局麻药涂于粘膜表面, 使粘膜下神经末梢麻醉。
❖适用范围:眼、鼻、口腔、咽喉、 气管支气管、食管、泌尿生殖道等 粘膜部位的浅表手术。
❖ 常丁卡因、利多卡因、可卡因
作用特点:毒性较小,以前常用
①注射起效快(1-3min),持续时间短(30- 45min) , 加肾上腺素可延长作用时间20%(高血压、心脏病禁 加)。属于短效酯类局麻药。
②亲脂性低,粘膜穿透力弱,作用弱,一般不用于表面 麻醉。 常局部注射用于浸润麻醉,传导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 和硬膜外麻醉。局部封闭治疗。
CH3 O NHC
CH3
N C4H9
布比卡因
❖ 局麻药作用机制 ❖ 稳定细胞膜,降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阻断
Na+通道,阻滞Na+内流,阻止神经细胞动作电位 的产生而抑制冲动、传导。 ❖ 麻醉顺序:根据麻醉药浓度的作用顺序是:
痛觉→冷觉→温觉→触觉→压觉
局麻药的吸收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 心血管系统产生抑制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