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女生不爱体育运动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由于心理特征、体育认知、社会环境、教学方式、体育设施等方面因素影响,农村初中女生普遍表现不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因此,要引导初中女生科学对待生理现象,正确认知体育运动,创新体育教学方法,促使初中女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在体育运动中体会激烈竞争、战胜自我的快乐,提高身体素质。
体育运动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在体育锻炼中才能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而女生是体育运动的主要对象之一,了解及掌握她们不爱活动的心理状况及原因,对于遵循生理心理规律,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女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半边天”的身体素质,对于贯彻落实《体育教学大纲》,执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有着重要意义。
一、农村初中女生不爱体育运动的原因
1、因心理上的害羞而排斥体育运动
害羞这一心理特征在初中女生进行体育运动时表现最为突出。
探其原因,是由多方面造成的。
第一,初中女生正直身体发育的高峰期,由于皮下脂肪的增厚,体重增加,肌肉力量相对减弱而对完成体育课的相关动作缺乏信心;第二,随着女生年龄的增长,对于美的追求和自我优质形象的塑造,导致她们越来越看重别人的态度。
由于受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女生认为自己在运动时体型外露不好看,怕脏、怕累、怕疼、怕失淑女形象,如不愿意当着男生的面做仰卧起坐、分腿腾跃等动作;第三,初中阶段女生第二性特征开始出现,但由于缺乏生理常识,如错误的把月经误以为疾病,认为月经期就是“倒霉期”,认为参加体育运动会使月经无规律等,容易产生青春期自闭心理,导致了多愁善感、孤僻害羞。
不少假借“例假”之名欺骗老师,逃避体育运动。
2、因认知上的错误而逃避体育运动
体育认知上的错误,导致初中女生逃避体育运动。
首先,女生文静的性格导致她们更喜欢学习,而认为进行体育运动是浪费宝贵的时间。
其次,相当一部分女生认为在“生理周期”期间进行体育运动会损害身体。
而且,青春期的女生过于注重外表的美丽,认为体育运动会影响自己的外在形象,特别是有些女生会认为自己体型变形是受到体育锻炼的影响,如,认为体育会导致手臂、小腿、大腿变
粗等等。
最后,一些社会舆论甚至学校部分师生认为,体育运动不适合女生。
提出的理由是女生的肺容量小,气道阻力大,女生的肺通气能力小于男生,以及女生的静力性力量与动力性力量小于男生。
这些仅仅只能表明女生不适宜从事大体力与大运动量的竞技运动,而不是一般体育锻炼活动。
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她们对于体育活动避而远之。
3、农村社会环境制约着体育运动的开展
首先,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带动相应的农村体育的发展,社会新思想也没深入影响到农村,消息的闭塞和思维的限制却直接影响到农村家庭父辈们对体育的理解,父辈们几乎不会鼓励自己的孩子,尤其女孩参加体育锻炼,发展体育爱好。
农村甚至不喜欢收看体育类电视节目,农村妇女甚至不清楚奥运会、亚运会、城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农村也极少涌现出体育特长生;其次,农村初中女生承担了更多的家务、农活,绝大部分初中女生能够洗衣、做饭,下地干活。
沉重的学业负担和繁重的家务劳动占据了农村初中女生的大部分时间,导致众多女生的精神和体力双重透支,致使她们对于运动的参与性减弱;最后,社会偏见依旧严重地影响着农村,依旧崇尚男性主导地位,习惯性将女生定位为文静、不好动、软弱、遇到困难往后退缩,甚至对于女性接不接受教育也存在愚昧的认识,更何况参加体育运动。
4、农村教学条件影响体育运动的效果
首先,由于大多数农村都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缺乏额外的资金去聘请专业的体育教师,农村初中体育老师相当一部分由其他科目老师来兼职担任,或是退役等其他转岗人员。
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他们往往不能很好地完成体育教学工作;另外,老师的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教学内容不够新颖,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缺失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意识。
很多体育老师只是单纯教授机械的体育技能和运动技术,而没有在学生的思想上进行教育以至于转变她们对于体育运动的价值观;此外,农村体育场地的不完善与体育设施的缺乏也大大制约着农村初中女生参加体育运动。
场地与器材的供给不足对本身就不爱运动的女生造成更大的排斥性与陌生感,也会影响到一些年轻体育教师教好体育课的信心,消极贯彻《体育教学大纲》。
二、提高农村初中女生体育运动积极性的对策
1、消除心理障碍,树立新女性形象
中学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生理常识教育,正确认识生理现象,消除初中女生心理上排斥体育运动的误区。
如,“月经期”适当的活动可以改善盆腔的血液循环,减少不舒适的感觉。
体育运动可以使体质增强、身体逐渐丰满、肌肉富有弹性、青春充满活力。
现在的女生是未来的“半边天”,新时代女性同样具有勇敢顽强的一面。
将和男性一样参与激烈的社会竞争,独挡一面的处理事情,而胆小软弱将会被社会淘汰。
通过表扬、鼓励,帮助初中女生树立自信心,提高自我能效感。
2、强化体育认识,科学对待体育运动
通过理论知识讲座激发女生内在的强烈锻炼动机,达到享受体育、强身健美的目的,提高初中女生体育锻炼自觉性与积极性。
首先,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其次,要认清体育运动本身的作用与功能,它可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改善人的情绪,培养吃苦耐劳的优良思想品质。
最后,体育运动以它特有的健身功能、娱乐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情感功能、教育功能、政治和经济功能,在社会机制的健康运行和社会的良性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3、转变思想观念,优化社会舆论环境
家庭对于女生的成长最为重要。
只有家长正确对待体育运动,才能更好地培养农村初中女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
应该加大在农村宣传体育运动知识的力度,鼓励人们参与体育运动。
帮助农村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社会有关团体或学校组织“体育下乡”活动,大力发展新农村体育建设。
大众媒体等需要加大力度宣传女性参与体育运动的各种信息,宣传报道典型女性运动员健康健美的形象,使初中女生找到更多的心中偶像,从而提高参与体育运动的激情。
同时,还要通过多方渠道宣传女性体育在现代社会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在农村初中构建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学校和社会应该多举办一些适合女生参与的体育活动,并鼓励她们积极参与体育运动。
4、改进教学方法,完善体育课程建设
体育课程的改革和体制的创新都是搞好体育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丰富教学内容和改善教学方法的重要保证。
只有不断的创新与发展体育教学中的内容与教授方式,才能不断地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体育的魅力值,并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支持和推进学校体育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注意培养女体育骨干学生,让她们带动影响别的同学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来。
教师要深入到课外体育活动中,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体育活动,使学生掌握一至两项喜爱的运动项目。
如举办健美操、武术等学习班,使学生在得到满足的同时身体得到锻炼,养成活动的自觉性。
把握女生生理、心理特点,合理选择体育教材,多安排一些女生感兴趣、锻炼价值又相对较高的运动项目,如健美操、羽毛球、排球等。
通过趣味性、娱乐性活动来改变她们对参加体育运动的戒备心理,引导她们的体育兴趣朝健
康的方向发展,全面培养女生的体育技能。
增加一些生理学、运动医学知识讲座,使她们了解运动健身、健美的生理机理。
体育教师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增强交流能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影响初中女生消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女生自身因素。
只有把握她们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去感化她们的行为,唤醒她们的思想,从本质上解决她们的认识问题,培养体育运动兴趣,激发体育锻炼动力,从而主动积极的投入到体育运动中来,达到女性身体素质提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