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系统解剖学骨学部分总结

系统解剖学骨学部分总结

1.骨总论
1.1骨的分类:
长骨(体又称骨干,内有空腔称髓腔,容纳骨髓,表面有1~2个滋养孔,供血管出入,两端膨大称骺,骨干与骨骺相邻的部分称干骺端,幼年时保留一片软
骨,称骺软骨,成年后骺软骨骨化,骨干与骨骺融为一体,其间遗留一骺线。

)短骨(如腕骨和跗骨,较灵活)

扁骨(主要构成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起保护作用,如颅盖骨和肋骨。


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

有些不规则骨内有腔洞,称含气骨,如上颌骨。

位于某些肌腱内的扁圆形小骨,称籽骨,如髌骨。


1.2骨的构造:
骨密质(质地致密,耐压性强,分布于骨的表面。

特例:卢盖骨表层
为骨密质,分外板和内板,外板厚而坚韧,富有弹性,内板
薄而松脆。

二板间为骨松质,称板障,有板障静脉通过。

)骨质
骨松质(呈海绵状,由相互交织的骨小梁排列而成,分布于骨的内部。


内层(疏松,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有产生新骨质,破坏原骨质和
重塑骨的功能。


骨骨膜
外层(致密,有许多胶原纤维束穿入骨质,使骨膜固着于骨面。


红骨髓(在椎骨,髂骨,肋骨,胸骨,肱骨和股骨等长骨的骨骺内终
生都是红骨髓,胎儿和幼儿的骨髓全是红骨髓。

)骨髓
黄骨髓(5岁以后,长骨骨干内沉积大量脂肪失去造血活力)
区分概念:骨膜与骨内膜(衬在骨髓腔内面和骨松质间隙内的骨膜,也含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2.人体骨骼
脑颅骨
颅骨
面颅骨
中轴骨
躯干骨
人体骨骼
(成人206块)
上肢骨
四肢骨
下肢骨
成对:颞骨、顶骨
不成对:额骨、顶骨、蝶骨、枕骨 成对: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腭骨、下鼻甲 不成对:犁骨、下颌骨、舌骨 棘突1个 横突1对 关节突2对 24块椎骨 1块骶骨 1块尾骨 1块胸骨 12对肋 1个椎体 1对椎弓 7个凸起 上肢带骨(肩带骨):锁骨、肩胛骨 自由上肢骨: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指骨 腕骨口诀: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沟。

下肢带骨(盆带骨):髋骨 自由下肢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跗骨、跖骨、趾骨 跗骨口诀:距上跟下,舟连三楔,骰骨在外。

2.1椎骨的一般形态
(1)椎骨分为颈椎,胸椎,腰椎。

(2)第一颈椎又名寰椎,第二颈椎又名枢椎。

(3)椎骨由椎体,椎弓和7个突起组成。

(4)7个突起分为1个棘突,1对横突,2对关节突。

(5)颈椎的特征:有横突孔、棘突末端分叉、第3~7颈椎有椎体沟。

(6)胸椎的特征:有肋凹、棘突长,斜向后下方。

(12只胸椎对应12对肋。

)(7)腰椎的特征:椎体粗壮、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方向后伸、棘突间隙较宽,可做腰椎穿刺术。

2.2胸骨:
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剑突。

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结处为胸骨角,略微凸起,平对第二肋,是骨性标志。

2.3肋:肋属于扁骨,形成胸廓的主要组成部分,起到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

注:肋由肋骨和肋软骨构成,共12对,肋软骨终生不骨化。

肋分为真肋,假肋和浮肋(大家看图可学会区分)
2.4鼻旁窦包括哪些?各开口于何处?
鼻旁窦包括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

额窦:开口于中鼻道前部。

位于眉弓深面。

筛窦: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后群开口于上鼻道。

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位于蝶骨内。

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

位于上颌骨体内。

名词解释:
1、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的结合处,微微向前凸起,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的骨性标
2、翼点:是顶骨,额骨,颞骨,蝶骨大翼相互交界所形成的“H”形骨缝,此处骨质菲薄,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易骨折,骨折易破损血管形成硬膜外血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