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安文学(1)古乐府诗的杰出代表:曹操,中国第一位创作山水诗的诗人,作品《观沧海》《蒿里行》。
《步出厦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步出厦门行·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足,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3)曹丕《燕歌行》,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4)1、曹植:背诵《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起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七哀》: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馀哀。
借问叹着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尘路。
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和依?2、简答:曹植前后诗的对比:曹植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作品特点:主要歌唱他的理想与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
如《白马篇》写了游侠儿的豪情与壮志。
“白马饰金给,连翩西北驰”白马骁勇健美,少年勇武潇洒;“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表现了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宿昔秉良弓····性命安可怀”表现了他愿为国捐躯、建功立业的心愿。
因为曹植少年时很有文学才华,颇受曹操赏识,曾一度欲立为太子。
他为人不饰雕饰,流放不羁,过着贵公子的豪逸生活,具有满腔的建功立业的抱负。
后期诗歌主要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内容分为四类:①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
如《野田黄雀行》中写恶势力的强大,朋友的无辜受害以及自己的无能为力,以幻想结束,表达了作者的愿望。
②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或叹盛年无偶,或自述无辜被弃,旨在抒发自己的失意。
如《七哀》“上有愁思妇,悲叹有馀哀”,以孤妾自喻,表失意之情。
③述志诗。
如《杂诗》“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表示愿意为伐吴效力,但报国无门,充满慷慨之音。
④游仙诗。
如《远游篇》中所描写的神仙境界皆明净高洁,实际是诗人理想世界的象征,是其忧生之心、忧患之词。
曹植的诗有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4)建安七子:指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
其中王粲被刘勰称为“七子之冠冕”。
“七子”的创作风格共同特点体现为建安文学的时代特征,内容上包括反映现实、渴望建功、对动乱之中人生的哀叹以及高扬个性;诗文以慷慨悲凉为主体风格;语言形式上以五言诗为主。
代表作有王粲的《七哀诗》等。
(5)“建安风骨”:指建安诗歌的风格特色,所谓“风”主要指建安诗歌反映社会动乱,抒写理想壮志的现实内容,“骨”主要是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特色。
建安风骨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学倾向,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烈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展现了东汉末年动荡的时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所以被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琰等。
(6)竹林七贤:指魏正始年间(240~249)的七位名士,分别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其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代表作有阮籍的《咏怀诗》(咏怀诗82首)等。
背诵阮籍《咏怀诗》其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心。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相思。
二、两晋诗坛(1)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
(2)太康文学:西晋太康年间,文人自觉追求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主义文风盛行,追求文学的华美,代表作家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这一时期的作品特征是①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②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③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代表人物:陆机、潘岳。
陆机有《赴洛道中作》二首、《招隐》《悲哉行》;潘岳:《悼亡诗》三首、《河阳县作诗》两首(3)左思以《三都赋》名震京都使洛阳纸贵,但奠定其文学地位的,却是其《咏史》诗八首。
(4)为什么称左思的《咏史》八首有建安风骨?因为左思他直接跳过太康诗风,而继承了建安风骨,被称为“左思风力”。
《咏史》其二: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耳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5)郭璞的游仙诗以“游仙”为题材(6)玄言诗的特点“理乎其辞,淡乎寡味”三、陶渊明(1)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征:1、自然是其诗歌的总艺术特征。
表现为诗歌不追求强烈的刺激、没有浓烈色彩、没有曲折结构,而是自然流露,如《归田园居》其一;他的自然还表现为将日常生活诗化,写普普通通的生活,然而也诗意盎然。
2、情、景、事、理的浑融。
陶渊明通过描写普通、日常生活之事,却表达了景物融为一体的心境,如《饮酒》其五就是一首富有哲理、韵味的田园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其中就写了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之间的关系,只要“心远”,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不会受到尘俗喧嚣的干扰。
《拟挽歌辞》其三也是情景事理浑融的佳作。
3、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陶诗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凡的事物:村舍、鸡犬、桑麻、豆苗等等,但经诗人笔触往往出现警策。
如《拟古》其三:“我心固匪石,君情定如何?”似乎燕子在问诗人,其实是诗人内心的直白他的归田园居的决心。
(2)背诵:《归田园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四、南北朝民歌(1)南朝民歌按地域不同分为长江中下游的吴歌(326首)、长江中游江汉流域的西曲(142首);吴歌以爱情诗为主,西曲有爱情,更坦率直白但是也有相思、羁旅(旅人商妇)的内容。
南朝民歌大都分保存在(宋)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背诵《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杂曲歌辞)(2)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郭茂倩)的《梁鼓角横吹曲》中。
(梁:梁代;鼓角:乐器,鼓和号角;横吹曲: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
)(3)北朝民歌《木兰诗》《敕勒川》(4)《木兰诗》的意义:1、成功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她把祖国和亲人的爱融合在一起。
木兰的形象是人民理想的化身,集中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的优质品质,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尤其可贵。
2、此外,《木兰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描写有繁有简,裁剪精当而结构严谨;通过人物的行动和气氛的烘托来刻画人物的心理、性格,将叙事与抒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诗中的复沓、排比、对偶、问答的句式,叠字、夸张、比喻的运用,均服务于木兰形象的塑造。
其中既有自然朴素的口语,又有对仗工整的律句,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
五、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1)谢灵运诗歌的特色:1、第一个有意识地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2、富丽精工、雕琢工笔,真实再现山水的客观景象3、重客观描摹,轻真情实感的抒发4、诗歌公式化:写水+写山+所闻+所思+堆砌用典+拖一条玄言尾巴5、有佳句无佳篇6、描摹了谢灵运人永嘉太守时的江浙一带的风光背诵《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2)从《拟行路难》其四、其六,来总结鲍照诗歌的艺术特征鲍照诗歌的艺术风格是“俊逸豪放,奇矫凌厉”1、当时鲍照的诗歌被称为“险俗”,“险”:在贵族当权的时代为寒门庶卒鸣不平,如《拟行路难》其六中说“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不仅是为士卒鸣不平也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俗”以描摹古代民歌为主明白晓畅,《拟行路难》便是模仿汉乐府而作的诗歌。
2、与那个时候玄言诗山水诗不同的是他继承了建安诗风,慷慨激昂。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将满腔愁闷抒发出来,显得慷慨激昂。
3、他的诗歌大多以七言诗为主,为唐代七言诗打下了基础。
4、具有语言魅力,以“才俊俊逸”著称。
《拟行路难》其四、其六,虽明白晓畅,朗朗上口,但是其中感情充沛,其六中充满亲情的温暖,意味深长。
5、鲍照诗歌分五古与乐府两大类,继承汉魏乐府诗形式及传统,笔力雄健,抒发了强烈的感情;工于写景,长于比兴,声调抑扬顿挫,句式长短不齐;奇特瑰丽,气象雄浑,风格豪迈俊逸,雄恣奔放,颇富浪漫色彩。
背诵:拟行路难(其四):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拟行路难(其六):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蝶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六、永明体与齐梁诗坛(1)永明体:齐梁陈三代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也叫永明体。
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
(2)什么是四声?平上去入(3)什么是“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旁纽、正纽、大韵、小韵(4)背诵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5)两谢诗歌比较:同:1、都是创作山水诗的高手2、都善于精工雕琢语言,描摹山水景色异:1、谢眺在客观描摹山水时,能够将感情融入其中,做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而谢灵运没有。
2、谢眺创作的山水诗已经退掉了玄言诗的尾巴3、谢灵运是有佳句无佳篇,谢眺既有佳句也有佳篇4、谢眺的诗比谢灵运更加清新自然。
(6)宫体诗?:南朝梁代为宫廷创作所形成的一种诗风。
宫体之称始于萧纲入主东宫时。
就其内容而言主要以宫廷生活为描摹对象,具体的题材不外乎咏物与描写女性。
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柔糜缓弱。
倡导者是梁简文帝萧纲,徐陵、庾信父子是代表作家,其创作风格流丽轻艳、“辑裁巧密”,被称为“徐庾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