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房地产论文5296550369

房地产论文5296550369

【摘要】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而我国关系国计民生的房地产行业更是首当其冲,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影响,供求失衡现象日益严重。

2009年后,房地产市场开始反弹,量价齐升,这主要得益于金融危机以后中国政府推进的信贷宽松政策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复。

本文主要就我国2009年信贷政策对房地产的供需的影响进行论述。

【关键词】房地产供需信贷政策0、引言2009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形势最为变幻莫测,经济增长过程最为跌宕的一年。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为了保持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国家提出了经济增长“保八”的任务。

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不利局面下,我国政府及时、准确的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

2008年底,国务院果断出手,推出四万亿投资计划,2008年底举行的经济工作会议确立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国家陆续出台了新能源战略、产业振兴、区域规划、央企重组、住房消费优惠、家电下乡、汽车减免购置税等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

在国家优惠政策及经济刺激计划的推动下,2009年,我国经济走出一个漂亮的“v”形曲线:GDP增速在一季度触底(6.1%),二季度强劲反弹(7.9%),三季度继续上升(8.9%),12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1.9%,已经开始正向连续增长,表明我国经济刺激计划已见成效。

四季度GDP增长10.7%,达到年峰值,全年GDP增长8.7%,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年初制定的GDP“保八”目标。

与之相伴随的是,投资高速增长,工业生产增加值同比增速持续反弹,消费保持强劲,出口止跌企稳回升,物价逐步走出通缩。

在银行信贷方面,2009年在中国的货币政策史上必将留下厚重的一页。

面对金融海啸冲击,中央果断提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并配合一揽子计划将信贷洪流注入经济体。

“天量”信贷前所未有,金融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也立竿见影,中国经济率先回暖。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为经济回暖提供了必要的流动性支持。

2009年全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5万亿元,同比增长30.1%,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4.6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5%。

各项主要经济运行指标先抑后扬,企业景气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稳步上升。

在巨量信贷利好及一揽子计划刺激下,2009年我国股市走出了一波迅猛的反弹行情,上证综指从年初的1800多点,最高时攀升至3400多点。

楼市更是超预期回暖,信贷投放对房地产的支撑居功甚伟。

2、信贷政策盘点:前期宽松平稳,年底政策突变政策一: 2009年1月3日,四大国有银行宣布,只要2008年10月27日前执行基准利率0.85倍优惠、无不良信用记录的优质客户,原则上都可以申请七折优惠利率。

2月10日,继农行出台房贷细则后,工商银行开始执行购房者可享受住房贷款七折的优惠利率,随后不久,其他银行的优惠政策细则相继出台,为楼市回暖蓄积了政策基础。

政策二:5月27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通知》中明确,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其他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

这是自2004年以来执行35%自有资本金贷款比例后的首次下调,已恢复到1996年开始实行资本金制度时的水平,从而预示着紧缩了数年的房地产开发信贷政策开始“松绑”。

政策三:6月19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按揭贷款风险管理的通知》,针对部分地区房地产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房地产信贷尤其是按揭贷款业务中诸如“假按揭”、“假首付”、“假房价”、“二套房贷”标准放宽等所暴露的问题,要求加强信贷管理,切实防按揭贷款风险,促进按揭贷款业务健康有序发展。

坚持重点支持借款人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的贷款需求,严格遵守第二套房贷的有关政策不动摇。

政策四:10月16日,住建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在优先保证职工提取和个人住房贷款、留足备付准备金的前提下,可将50%以的住房公积金结余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贷款利率按照五年期以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上浮10%执行。

“公积金”和“保障房”实现“对接”。

政策五:12月14日,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发布了“国四条”,其中第二条为“继续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

加大差别化信贷政策执行力度,切实防各类住房按揭贷款风险。

”3、信贷政策背景3、1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国实体经济,波及房地产市场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2008 年以来全球经济进一步恶化,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互拖累加速了世界经济向下的调整过程,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也开始逐渐显现并不断深化。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国家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正发生重大调整和转变,这将直接影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房地产业发展。

在宏观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2008 年房地产市场也明显“降温”。

1~12 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6.2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9.7%。

截至12 月末,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1.6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1.8%,增幅比1~11月提高6.5个百分点。

图1: 2004~2008 年国生产总值及增长3、2资本市场低迷,房地产企业资金紧2008 年是房地产企业融资最为困难的一年。

一方面,2008 年上半年从紧的货币政策使得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的难度加大,成本上升。

而房地产企业偏高的资产负债率,也使房地产企业未能在下半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获得宽裕的资金。

另一方面,无论是境,还是境外,资本市场的低迷,也让房地产企业的资金环境显得更加困窘。

恒生指数由2007 年的近3 万点跌落至1.3 万点左右,上证指数也有6000 点跌至最低1600多点。

由于宏观经济不景气,投资者普遍对房地产投资行业缺乏信心,企业股权融资困难重重。

恒产上市失败被认为是房地产企业资本市场融资受挫的标志。

恒产作为国几产商之一,原计划于3 月28 日在主板上市,其IPO 集资额最高为166 亿港元。

但由于路演过程未获得任何一家机构认购,上市过程被迫中止,由此导致排队准备上市的企业也被迫陆续暂停上市计划。

SOHU 董事长石屹在恒产上市失败以后,称:“未来100 天中国房地产企业将发生剧变”,可见房地产企业资金的紧。

1998年-2007年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平均每年增长24.3%,销售额年均增长33.2%,但在2008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全面萎缩,房地产交易量和房价齐跌。

2008年全年总计商品房销售面积下跌19.7%,销售额下跌20.1%,十年来首次出现年度房价下跌。

房地产业萎缩的主要原因是政策调控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而我国关系国计民生的房地产行业更是首当其冲,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影响,供求失衡现象日益严重。

在市场总体不景气的情况下,2009 年,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将更加紧。

3、3中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失衡3、3、0中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失衡背景2006年春季开始美国“次贷危机”逐步显现,至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对中国的的房地产市场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原因是美国宏观调控的失误和美联储利率调节不恰当,导致了房地产市场泡沫的产生,而其崩溃又直接引发了美国的次贷危机。

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

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

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次贷危机”,并最终演变成整个金融体系的危机。

之后,美国次级房贷危机以人们始料未及的凶猛方式继续蔓延。

在全球金融市场已不安地颤栗了三周之后,在美国住宅抵押贷款投资公司8月3日宣布倒闭、多家按揭机构面临倒闭危机、著名投行贝尔斯登将被下调信用等级、从德国到的间接投资者都宣布巨亏等等消息不断传出之后,一个事实已被强力证明:美国次贷危机远未到结束的时候,而且其冲击力无远弗届。

假设国房贷危机一旦出现,一定会率先在银行与开发商之间引爆,房价下跌,资金链断裂,抵押房产贬值,房地产关联产业出现缩水,引发实体经济紊乱,诱发经济领域深层次矛盾集中爆发……3、3、1中国房地产市场需求分析表1 中国1978—2006年人均住宅面积统计表年份城镇新建住宅面积农村新建住宅面积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亿平方米) (亿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米)1978 0.38 1.00 6.7 8.11980 0.92 5.00 7.2 9.41985 1.88 7.22 10.0 14.71986 2.22 9.84 12.4 15.31987 2.23 8.84 12.7 16.01988 2.40 8.45 13.0 16.61989 1.97 6.76 13.5 17.21990 1.73 6.91 13.7 17.81991 1.92 7.54 14.2 18.51992 2.40 6.19 14.8 18.91993 3.08 4.81 15.2 20.71994 3.57 6.18 15.7 20.21995 3.75 6.99 16.3 21.01996 3.95 8.28 17.0 21.71997 4.06 8.06 17.8 22.51998 4.76 8.00 18.7 23.31999 5.59 8.34 19.4 24.22000 5.49 7.97 20.3 24.82001 5.75 7.29 20.8 25.72002 5.98 7.42 22.8 26.52003 5.50 7.52 23.7 27.22004 5.69 6.80 25.0 27.92005 6.61 6.67 26.1 29.72006 6.30 6.84 27.0 30.7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由表1可以看出,1978年我国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6.7平方米,2006年我国城市的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为27.0平方米。

按照现在一般的家庭人数来算,那么1978年我国的一个三口之家的家庭住房面积为20多个平方米,而2006年我国的一个三口之家的家庭住房面积约为80—90平米。

根据以上数据可作图如下:图1 我国城镇新建住宅面积与人居住宅面积趋势图图2 我国城镇新建住宅面积与人居住宅面积趋势图1、我国房地产市场需求潜力评估。

由表1知,我国在78—06年,人均住宅面积增长4.02倍。

从图1和图2 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均住宅面积持续增高,而新建住宅面积走势趋缓,说明我国的房地产市场需求的饱和度已经越来越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