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 编制依据31.1施工图纸31.2主要规X、规程31.3施工组织设计31.4参考图书3二. 工程概况3三. 施工部署43.1安全防护领导小组43.2设计总体思路4四. 施工准备4五. 建筑物特征5六. 构造要求及技术措施56.1扣件式脚手架的构造要求及技术措施56.2运输通道6七. 脚手架的搭设及拆除施工工艺77.1双排单立杆脚手架搭设施工工艺77.2脚手架的拆除施工工艺7八. 质量保证体系78.1构配件容许偏差78.2脚手架搭设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88.3扣件拧紧抽样检查数目及质量判定标准9九. 安全施工技术措施109.1材质及其使用的安全技术措施109.2脚手架搭设的安全技术措施109.3脚手架上施工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10 9.4脚手架拆除的安全技术措施11十.应急预案1110.1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110.2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12十. 安全防护措施1510.1结构临边防护措施15十一. 安全文明施工要求15十二. 落地式脚手架承载构造依据和要求17一.编制依据1.1施工图纸****设计研究院设计图纸1.2主要规X、规程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XJGJ 130-200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 59-99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DBJ 01-62-20021.3施工组织设计********号住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4参考图书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简明施工计算手册实用建筑施工安全手册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二.工程概况三.施工部署3.1安全防护领导小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是施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是达到无重大伤亡事故的必然保障,也是我项目部创建“文明现场”、“样板工地”的根本要求。
为此项目经理部成立以生产副经理为组长的安全防护领导小组,其机构组成、人员编制及责任分工如下:组长:(生产经理****)——负责协调工作副组长:(安全经理****)——安全总部署、安全交底组员:(项目总工程师****)——方案编制(总包队安全员****)——现场施工安全监督、检查3.2设计总体思路结合本工程结构形式、实际施工特点、工程进度情况,建筑物四周搭设落地式扣件式单立杆钢管脚手架。
此架用于运输通道使用。
脚手架搭设采用双排单立杆:内排立杆距离结构外沿为0.3m,立杆横距为1.5m,立杆纵距为1.50m,大横杆步距不大于1.50m(随楼层高度搭设)。
四.施工准备机具配备五.建筑物特征地上三层。
六.构造要求及技术措施6.1扣件式脚手架的构造要求及技术措施6.1.1地基处理搭设场地应平整、夯实并设排水设施。
6.1.2立杆脚手架采用单立杆,立杆顶端高出结构檐口(最高点)上皮1.5m,立杆底设置垫板,其厚度不小于50mm,宽度不小于200mm,布设必须平稳,不得悬空。
立杆接头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立杆与大横杆采用直角扣件连接。
接头交错布置,两个相邻立杆接头避免出现在同步同跨内,并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c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60cm。
6.1.3大横杆大横杆置于小横杆之下,在立杆的内侧,用直角扣件与立杆扣紧;其长度大于三跨不小于6.0m,同一步大横杆四周要交圈。
大横杆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其接头交错布置,不得在同步、同跨内。
相邻接头水平距离不小于50cm,各接头距立杆的距离不大于50cm。
6.1.4小横杆每一立杆与大横杆相交处(即主节点),都必须设置一根小横杆,并采用直角扣件扣紧在大横杆上,该杆轴线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15cm。
小横杆间距应与立杆间距相同,且根据作业层脚手板搭设的需要,可在两立杆之间在等间距设置增设1~2根小横杆,其最大间距不大于75cm。
小横杆伸出外排大横杆边缘距离不小于10cm;伸出里排大横杆距结构外边缘15cm,且长度不大于44cm。
上下层小横杆应在立杆处错开布置,同层的相邻小横杆在立杆处相向布置。
6.1.5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下皮20c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则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6.1.6剪刀撑本脚手架采用剪刀撑与横向斜支撑相结合的方式,随立杆、纵横向水平杆同步搭设,用通长剪刀撑沿架高连续布置。
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夹角在45~60°之间。
斜杆相交点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并沿架高连续布置。
剪刀撑的一根斜杆扣在立杆上,另一根斜杆扣在小横杆伸出的端头上,两端分别用旋转扣件固定,在其中间增加2~4个扣结点。
所有固定点距离不大于15cm。
最下部的斜杆与立杆的连接点距地面的高度控制在30cm 内。
剪刀撑的杆件连接采用搭接,其搭接长度不小于500cm,并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的距离≥10cm。
6.1.7防护设施脚手架外侧要满挂全封闭式的密目安全网。
密目网采用1.8m×6.0m的规格,用网绳绑扎在大横杆外立杆里侧。
作业层脚手架立杆设有防护栏杆,底部侧面设18cm高的挡脚板。
6.2运输通道6.2.1按照建筑物层高每层搭设通道;6.2.2通道外围应设置栏杆及挡脚板。
栏杆高度为1.2m,挡脚板高度不小于180mm;6.2.3通道两侧,平台外围和端部均应与墙体拉结;6.2.4通道脚手板横铺时应在横向水平杆下增设纵向支托,间距不大于500mm;6.2.5脚手板顺铺时接头采用搭接;下面的板头应压住上面的板头。
七.脚手架的搭设及拆除施工工艺7.1双排单立杆脚手架搭设施工工艺脚手架搭设的工艺流程为:场地平整、夯实→定位设置垫板→纵向扫地杆→立杆→横向扫地杆→小横杆→大横杆→剪刀撑→扎防护栏杆→扎安全网。
定距定位。
根据构造要求在建筑物四角用尺量出内、外立杆离墙距离,并做好标记;用钢卷尺拉直,分出立杆位置,并用白灰点出立杆的位置标记,把垫板放在定位线上,垫板必须铺放平稳,不得悬空。
每排立杆宜先立两头的,再立中间的一根,互相看齐后,立中间部分各杆。
7.2脚手架的拆除施工工艺拆架程序应遵守由上而下,先搭后拆的原则,即先拆拉杆、脚手板、剪刀撑、斜撑,而后拆小横杆、大横杆、立杆等(一般的拆除顺序为:安全网→栏杆→剪刀撑→小横杆→大横杆→立杆)。
不准分立面拆架或在上下两步同时进行拆架。
做到一步一清。
拆立杆时,要先抱住立杆再拆开最后两个扣。
拆除大横杆、斜撑、剪刀撑时,应先拆中间扣件,然后拖住中间,再解端头扣。
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步。
拆除后架体的稳定性不被破坏,拆除各标准节时,应防止失稳。
八.质量保证体系8.1构配件容许偏差8.2脚手架搭设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8.3扣件拧紧抽样检查数目及质量判定标准九.安全施工技术措施9.1材质及其使用的安全技术措施9.1.1扣件的紧固程度应在40~50N.m并不大于65N.m,对接扣件的抗拉承载力为3KN。
扣件上螺栓保持适当的拧紧程度。
对接扣件安装时其开口应向内,以防止进雨水,直角扣件安装时开口不得向下,以保证安全。
9.1.2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
9.1.3钢管有严重锈蚀、压扁或裂纹的不得使用。
禁止使用有脆裂、变形、滑丝等现象的扣件。
9.1.4脚手架严禁钢竹、钢木混搭,禁止扣件、绳索、铁丝、塑料混用。
9.1.5严禁将外径48mm与51mm9.2脚手架搭设的安全技术措施9.2.1脚手架的基础必须经过夯实处理,做到不积水、不沉陷,基础的混凝土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才能施工。
9.2.2搭设过程中划出工作标志区,禁止行人进入、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严禁在无人指挥下作业。
当解开与另一人有关的扣件时必须先告诉对方,并得到允许,以防坠落伤人。
9.2.3开始搭设立杆时,应每隔6跨设置一根抛撑,直至稳定后,方可根据情况拆除。
9.2.4脚手架及时与结构或采用临时支顶,以保证搭设过程安全,未完成脚手架在每日收工前,一定要保证架子稳定。
9.2.5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
9.2.6在搭设过程中应由安全员、架子班长等进行检查、验收和签证。
每两步验收一次,达到设计施工要求后挂合格牌一块。
9.3脚手架上施工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9.3.1脚手架每支搭一层,支搭完毕后,经项目部安全员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任何班组长和个人,未经同意不得任意拆除脚手架部件。
9.3.2定期检查脚手架发现问题和隐患,特别是雨后立杆垫板下有无雨水冲刷,在施工作业前及时维修加固,以达到坚固稳定,确保施工安全。
9.4脚手架拆除的安全技术措施9.4.1拆架前,全面检查待拆脚手架,根据检查结果,拟定出作业计划,报请批准,进行技术交底后才准工作。
9.4.2架体拆除前,必须察看施工现场环境,包括架空线路、防护脚手架、地面的设施等各类障碍物、地锚、缆风绳及被拆架体各吊点、附件、电气装置情况,凡能提前拆除的尽量拆除。
9.4.3拆除时应划分作业区,周围设绳绑围栏或竖立警戒标志,地面应设专人指挥,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入。
9.4.4拆除时要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当解开与另一人有关的结扣时,应先通知对方,以防坠落。
9.4.5在拆架时,不得中途换人,如必须换人时,应将拆除情况交待清楚后方可离开。
9.4.6每天拆除下班时,不得留下隐患部位。
9.4.7拆架时严禁碰撞脚手架附近电源线,以防触电事故。
9.4.8所有杆件和扣件在拆除时应分离,不准在杆件上附着扣件或两杆连着送到地面。
9.4.9拆下的零配件要装入容器内;拆下的钢管要绑扎牢固,双点起吊,严禁从高空抛掷。
十.应急预案10.1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0.1.1目标与原则目标:通过本工作方案的实施,加强宣传性防治,完善监测信息报告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控制疫情传播,保障全体职工的生命健康和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原则:防治结合,以防为主;平战结合,应急为主;强化培训,演练为主;依法管理,科学防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10.1.2应急组织10.1.2.1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副经理****为副组长,现场设****、****、****、****为四个分组长,随时掌握所有职工的疫情,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为组员的安全生产应急领导小组。
应急领导小组下设现场抢救组、医疗救治组、后勤服务组和保安组。
应急领导小组职责:工地发生突发性传染病事故、事件时,负责指挥工地抢救工作,向各抢救小组下达抢救指令,协调各组之间的抢救工作,第一时间向110、120企业救援指挥部、当地主管部门求援并报告传染病紧急情况。
平时各小组轮流值班,值班时手机24小时开通。
现场抢救组:****为组长,安全组全体成员及各班组为现场抢救组员;职责:采取紧急措施,尽最快的速度抢救传染病人员和隔离措施,防止传染病进一步扩大。
医疗救治组:****为组长,医务室(办公室兼)全体人员为救治组成员;职责:对于受伤人员视情况采取处置措施,尽快送医院抢救和治疗;后勤服务组:****为组长,后勤组全体人员为后勤服务组成员;职责:负责交通车辆的调配,紧急救援物资的征集及人员都餐饮供应;保安组:****为组长,全体值勤人员为组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