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铁路选线工作思路总结
摘要:铁路作为我国极其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一方面承载着人们的回家之路,另一方面也兼具着商品运输的重任。
因此必须重点关注线路的选择问题。
只有确
保铁路线路的选择最为合理和经济,才能够为我国社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文章
主要从环保选线、规划选线、工程地质选线和工程经济选线等角度论述了铁路选
线的创新理念,仅供参考。
关键词:铁路选线;创新;实践
一、有关选线工作的基本概念
(一)选线设计的性质和本质
铁路选线设计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很强的综合性工作,是认识自然和改
造自然的创造性劳动。
选线设计中应加强设计的总体性,与地质、路基、桥涵、
隧道和站场等有关工种密切配合,考虑施工和运营的安全,充分协商解决好有关
问题,使选择的线路方案系统最优。
(二)选线工作层次及概念
影响铁路选线设计的因素很多,不同区域的铁路建设项目,所受控制因素不同,沿线地方需求不同,必须将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
选线设计应循序渐进,选
线是经由宏观到微观的过程,从整体到局部,从面到带,从带到线,逐步接近最
佳线路位置。
由概念的提出到落实到具体、细微。
从大的层次上选线可分为:经
济选线和综合选线。
经济选线:分为铁路网规划的路网性经济选线(国家或地区路网规划性质)
和对已确定接轨区域的某条新建铁路进行的线性经济选线,提出综合效益最大的
推荐方案、解决线路走向方案、接轨点以及建设规模等重大的原则问题。
综合选线:根据经济选线推荐方案,再结合自然条件、工程、运营条件和经
济合理等方面因素,进行综合选线。
二、从事选线工作应注意事项
(一)从事选线工作需具备基本能力
1.扎实的读图能力-熟练掌握不同比例尺图纸承载的地理信息。
选线工作需掌握地图右侧的图例信息;尤其要熟识渡槽、输水隧洞、矿井、
油库、科学测站、行政区界等图例符号,以免疏忽、出现不应有的错误。
军事设施、矿区、不良地质基本判别;等高线、高程等读图能力。
军事设施、矿区、不良地质基本判别;等高线、高程等读图能力。
2.相关专业基本规范及基本概念-站场、桥梁、隧道、路基、地质、环保、
工经。
(1)站场-站场设置基本要求,平纵断面要求、站场布置。
(2)桥梁-设桥原则、基本要求、汇水面积计算、常用桥梁结构尺寸等。
(3)隧道-线形条件、进出口条件、坡度要求、斜井设置。
(4)路基-陡坡路基、高路堤、深路堑、路桥与路隧比较取舍;解决方案:
Ⅰ通过横断面选线-太中银、张唐、集通线;Ⅱ通过路桥路隧方案比较。
(5)地质-基本概念、不同不良地质对线路安全影响程度。
(6)环保-相关环保法规,涉及各种专项自然保护区(动物、植物、地类、
地貌、地质)、文物、水源地、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水源地等。
(7)工经-基本掌握各种工程措施指标:桥梁、隧道、路基、电化工程等每
公里造价。
(二)广泛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是选线、方案研究的最基本工作。
1.院内不同比例尺、相关线路设计文件、资料。
2.购买研究区域最新大比例尺地形图-5万、1万,电子版更佳。
3.研究区域相关线院外资料收集-有关部门、相关设计院资料。
4.研究区域有关城市总体规划、交通规划、生产力布局、矿产及不良地质、环境敏感点资料(沿线地方-省市县各级)。
---尤为重要。
(三)计算机网络应用
1.资料收集-地区概况(经济、人口、矿产分布)、城镇规划、交通状况。
既有铁路修建历史、标准。
2.重要控制因素核查。
目前主要利用Google地球软件沿线核实是否有重大遗漏控制因素,已弥补老旧图纸的信息不足,如厂矿企业、军事设施、新建水库等等。
(四)综合选线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忽视越岭选线中垭口的地质条件
一般垭口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下水发育,有:“垭口连沟,逢沟多断,遇断有水”的说法。
故选择垭口时,应摸清分水岭地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对隧道工程和线路工程影响的程度,以及线路绕避不良地质的可能性。
2.丘陵地区选线易忽视节约土地资源的问题
(1)有条件时,线路宜靠近山坡,以减少占用农田特别是良田。
但应避免因靠近山坡,增加大量工程;或少占良田,但大量占用旱地或山坡上的经济林地。
应作出不同方案,征求地方意见。
(2)当线路通过个别高台地或山丘鞍部时,出现深挖地段,在不能抬高线路标高时,为节约农田资源或避免深路堑病害,应结合地质、水文条件。
作深路堑与隧道方案的比选。
(3)当线路跨越宽阔沟谷或洼地,不能压低线路标高时,也应结合节约用地的要求作旱桥与高路堤方案的比选。
(4)平原地区选线线路交点理由要充分。
平原地区线路应尽量顺直。
离开短直方向的线路方案,必须有足够的依据。
使每交点都要有充分依据;当绕避障碍物时,应尽量减小交点的曲线偏角和采用较大曲线半径,以减小线路的展线系数。
(5)一般隧道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1)隧道尽量绕避不良地质,绕避困难时,尽量将不良地质对线路、隧道的影响降至最小。
2)隧道洞身要保证足够的埋深,傍山隧道,尽量避免浅埋,线路适当靠里,避免偏压、洞身结构变形、失稳。
3)注意隧道的排水问题:隧道的纵坡设计应注意进洞标高不宜太低,以免洪水灌入隧道洞中。
(6)尽量加大曲线半径、适当预留发展,合理利用最小曲线半径。
在对工程投资影响不大的条件下尽量采用较大的曲线半径,使之在适当合理范围,线路便于养护维修同时具有较高平面标准。
(尤其重载货运铁路-根据大秦线养护维修统计数据,随着近年来运量的增大,小于1200m的曲线地段钢轨磨耗加剧换轨频次加快。
)
一般情况下,最小曲线半径用于线路两端引入既有站。
区间特殊困难条件下
可采用最小曲线半径。
三、选线设计基本原则
应遵循规划选线、地质选线、环保选线、工程选线的基本原则。
(一)符合铁路网规划
国家铁路网规划是铁路选线的基本框架。
铁路选线应服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考虑铁路建设与沿线经济发展的关系,铁路与公路、空运等运输方式的合理衔接和协调发展。
重要政治经济据点经由的选择应与国家铁路网规划相符合。
根据沿线城市分布及客流构成选择线路走向,具有重要政治、经济地位的城市和客流聚集区为线路走向的主要控制点。
线位应尽量靠近城市中心区域,方便旅客换乘。
线位应充分利用有交通走廊,以减少对城市的分割,节约土地资源。
(二)行经主要城市
根据沿线城市分布及客流构成选择线路走向,具有重要政治、经济地位的城市和客流聚集区为线路走向的主要控制点。
线位应尽量靠近城市中心区域,方便旅客换乘。
线位应充分利用有交通走廊,以减少对城市的分割,节约土地资源。
(三)环保、水保选线
铁路选线需绕避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环境敏感区;必须经过环境敏感区时,需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并采取适宜的工程措施以减缓不利影响;通过居民集中地区时,需采用适宜的减振降噪措施,满足环境保护要求。
(四)与城市规划相协调
线路走向及车站设置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其他交通方式相协调,做到布局合理。
城市总体规划对铁路选线具有导向作用,同时铁路建设带来的土地利用与开发,同样对城市发展具有较大的带动作用。
(五)地质选线
铁路选线设计应充分考虑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的影响,应尽量绕避各类不良地质体,对于难以绕避的应做好工程整治措施。
(六)工程选线
根据确定的经济据点及接轨点,区间线路走向力求短、顺、直,以缩短线路长度,节省工程投资,减少旅客旅行时间。
注重优化线路平、纵断面,绕避不良地质和复杂地形,减少拆迁工程量,合理确定工程类型,避免高填深挖,做好工程方案比较。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铁路局.TB10098-2017,铁路线路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7
[2] 赵志峰.铁路选线理念的创新与实践[J].工程技术,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