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陶瓷厂工艺设计毕业论文

陶瓷厂工艺设计毕业论文

瓷厂工艺设计毕业论文目录绪论0项目背景0产业前景21 概述41.1选题的依据41.2建设规模,产品方案,质量标准41.3本设计遵循的原则41.4工程的建筑规模51.5厂址的选择51.5.1建厂地选择的主要因素51.5.2厂址具体位置选择的原则61.5.3厂址选择62 工艺流程62.1确定工艺流程的原则62.2生产方法及生产工艺流程的确定与论证72.3生产工艺流程73 配方的确定与论述83.1 确定坯料配方的原则83.2 釉料配置原则83.3坯料组分中各种氧化物的作用83.4 釉用原料的性能93.5各原料在瓷生产中的作用103.5.1 粘土类原料103.5.2 长石类原料103.5.3 滑石113.6 坯料的配方计算113.6.1 坯料的配方113.6.2 坯料无灼减量的化学组成113.7 釉料配方的计算144 物料平衡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4.1物料平衡计算164.2 工作制度确定194.3设备选型的原则204.4 确定设备数量的原则204.5主要设备选型计算204.6主要设备选型214.6.1 颚式破碎机214.6.2轮碾机224.6.3球磨机234.6.4 泥浆池数量计算244.6.5 泥浆泵254.6.6 电磁除铁设备264.6.7 圆形震动筛264.6.8 泥浆搅拌机264.6.9 喷雾干燥塔数量计算274.6.10 旋风除尘器274.6.12 连续式辊道干燥窑284.6.13 一次烧成辊道窑294.6.14 浇釉机组294.6.15 窑前储坯机及施釉线储坯机294.6.16 称量设备304.6.17斗式提升机304.6.18 辅助设备304.7储库平衡304.7.1料仓计算304.7.2贮库堆场面积计算304.7.3原料的贮存和堆放315 总平面设计325.1 总平面设计依据、原则325.2 厂区的划分325.3 工厂总平面的布置方式335.4 联合车间生产工艺布置335.4.1车间工艺布置的基本原则335.4.2原料车间335.4.3成型车间345.4.4烧成车间346 技术经济分析356.1 建设投资估算356.2 劳动定员356.3 技术经济指标367 工艺设计的其他部分387.1 土建建筑387.2 给水与排水397.2.1 给水397.2.2 排水397.3 采暖通风408 中心实验室418.1设计依据和围418.1.1 设计依据418.1.2 设计目的418.1.3 设计任务418.1.4 设计规模418.2 分析项目及仪器、设备的选择418.2.1分析项目418.2.2 仪器设备的选择419环境保护及安全卫生439.1 设计依据449.2 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449.2.1 粉尘、烟气来源及处理449.2.2 废水来源及处理459.2.3 噪声来源459.3 绿化设计459.4 企业安全卫生45结论46致 48参考文献49附录50连续式辊道干燥窑50绪论项目背景五千年的传统文化,铸造了中国瓷的生产和发展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瓷是器和瓷器的总称;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器。

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

常见的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铝、高岭土等。

瓷材料一般硬度较高,但可塑性较差。

除了在食器、装饰的使用上,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

瓷原料是地球原有的大量资源黏土经过淬取而成。

而粘土的性质具韧性,常温遇水可塑,微干可雕,全干可磨;烧至700度可成器能装水;烧至1230度则瓷化,可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

其用法之弹性,在今日文化科技有各种创意的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昌盛、社会的进步,瓷工业的地位日益提高,特别是八十年代中期以来,许多大中型企业纷纷采用国外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技术设备,短时间就显著的改变了我国建筑卫生瓷工业的面貌,随着瓷行业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未来的瓷行业必将发生更深刻的革命。

中国的建筑瓷发展到了今天,瓷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瓷的发明和发展更具有独特的意义,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技术特点。

英文中的"china"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瓷的意思,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就是"瓷的故乡"。

早在欧洲人掌握瓷器制造技术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就已经制造出很精美的瓷器。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器的国家之一,而中国瓷器因其极高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而备受世人的推崇。

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近百年来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瓷品种。

它们不再使用或很少使用粘土、长石、石英等传统瓷原料,而是使用其他特殊原料,甚至扩大到非硅酸盐,非氧化物的围,并且出现了许多新的工艺。

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的文献已将"Ceramic"一词理解为各种无机非金属固体材料的通称。

因此瓷的含义实际上已远远超越过去狭窄的传统观念了。

已经出现了、、华东、、、等几大瓷产区。

这些产区的年产量已达25亿平方米,占了世界总产量的一半;2005年,中国瓷制品制造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66291861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2006年,中国瓷制品制造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71291997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12%;2008~2009年的年产量更远远大于往年。

目前国市场墙地砖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有待于投建一批见效快,效益好和靠近原料产地的大中型瓷厂。

顾名思义,釉面砖就是砖的表面经过烧釉处理的砖。

根据原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制釉面砖和瓷制釉面砖两大类。

制釉面砖,由土烧制而成,吸水率较高,强度相对较低。

瓷制釉面砖,由瓷土烧制而成,吸水率较低,强度相对较高。

要注意的是,上面所说的吸水率和强度的比较都是相对的,也有一些制釉面砖的吸水率和强度比瓷制釉面砖要高。

根据光泽的不同,釉面砖又可以分为光面釉面砖和哑光釉面砖两类。

釉面砖是装修中最常见的砖种,由于色彩图案丰富,而且防污能力强,因此被广泛使用于墙面和地面装修。

产业前景世界房地产业发展迅速,使得世界瓷砖的生产和消费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由于中国瓷砖产品花色品种多、数量大、质量好、高中低档产品齐全、选择余地大且价格适宜,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非常青睐中国瓷砖产品,中国瓷砖在国际市场中的比重日益扩大。

中国房地产业的空前发展,紧紧围绕着房产伴生的建筑墙、地瓷砖市场需求巨大。

随着中国瓷生产工艺和技术迅猛发展,瓷砖市场个性化产品突出,产品发展开始趋向高端。

中国瓷砖企业在瞄准高端市场,强调调整产品结构和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同时,还兼顾行业的整体利益,通过努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加大自主创新、培育自主品牌等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

2008年1-10月,中国进口未上釉瓷贴面砖、铺面砖、马赛克及类似品数量为36.5万千元;2008年1-10月,中国出口未上釉瓷贴面砖、铺面砖、马赛克及类似品数量为233570874千元。

2008年1-10月,中国进口上釉瓷贴面砖、铺面砖、马赛克及类似品数量为2191984千元。

2008年1-10月,中国出口上釉瓷贴面砖、铺面砖、马赛克及类似品数量为337935945千元。

随着个人收入和欣赏品位的提高,中高端瓷砖产品需求不断扩大。

另外,随着基础设施改造、居民住房建设的投资也日益增加,伴随GDP的稳步增长,普通民众的收入也不断增加,且开始讲究装饰住房,瓷砖等建材商品需求日益上升,未来瓷砖市场前景广阔。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笼罩下,中国各行业普遍受到影响,但中国总共5万亿元的基础建设投资计划对于建筑建材行业在较长一段时间将极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对于建材行业拉动十分明显,市场对于该板块不可能只是短期炒作,因此在市场出现新的热点前,该板块仍旧十分值得关注。

从行业前景来看,建材板块在此次金融危机拥有较大的优势。

建材行业景气度持续,未来行业集中度有望提高。

由于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依然保持高位运行——虽然投资增速回落较快的可能是房地产投资和工业投资,但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水泥等建材需求的拉动依然很明显。

1 概述1.1选题的依据〔1根据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下达的毕业设计任务书设计。

〔2根据任务书中所提供的原始资料及一些在设计中需要的参数而设计。

〔3选题依据:根据指导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要求来选题。

1.2建设规模,产品方案,质量标准〔1建设规模:年产200万平方米瓷质地砖〔2产品规格:800×800×12mm〔3产品单位面积重量30kg〔4抗折强度:≧30MPa〔5理化性能:吸水率小于0.4%1.3本设计遵循的原则〔1设计是要充分了解国家的产业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结合国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确定设计标准,力争做到技术先进,市场广阔,节能降耗,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2 综合利用当地的资源、环境、政策、能源、交通等各项优势,合理规划布局,大胆创新,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致力于全面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设计中应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原料及燃料的消耗,提高生产率,降低废率。

〔4合理选择工艺流程和设计指标,设计中的指标应切合实际。

〔5充分考虑在连续生产过程量物料的装卸、运输及重大设备的检修,尽可能实现自动化。

〔6保护环境,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利用"为原则,采用先进的设备和工艺,使污染尽可能的消除在生产环节中。

〔7设计应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工业企业在环保、劳动保护、卫生等方面的规定,保证工人健康,避免环境污染。

1.4工程的建筑规模设计拟建一个年产200万㎡的瓷质地砖瓷工厂。

主要产品:〔1瓷质地砖产品规格〔2800×800×12m〔3产品重量:30kg/㎡1.5厂址的选择厂址的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建厂速度、建设投资、产品成本、生产发展和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所以厂址选择是工业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一项政策性和科学性很强的综合性工作。

建厂地选择的主要因素工厂的建厂地址,首先是由国家计划部门及有关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情况、资源利用以及工业的布局等条件进行确定的。

确定建厂地址还应考虑以下方面的因素:〔1燃料和电力的供应〔2产品运输距离及与消费区〔产品集散地接近的程度。

〔3丰富的水资源。

1.5.2厂址具体位置选择的原则〔1厂址需要靠近销售地区。

〔2要考虑燃料来源,选择合理的燃料对工艺技术、产品质量、燃料销售、产品成本有重大影响。

〔3厂址应具有丰富的水源和电力资源。

〔4厂址面积和外形应符合构筑物的整体布局,满足工厂生产流程的要求,且尽量为工厂以后进行改建、扩建留有余地。

〔5厂址应有自己的动力系统和污水排放系统等。

〔6 厂区应用平坦的地面,以及为保证排除地面水所需的坡度,厂区不应有矿藏、地下文物、古河、古井或废弃矿坑等,厂区不应占用耕地等业用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