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路工程检测方案

公路工程检测方案

道路桥梁工程检测方案总则1、为加强城镇道路施工技术管理,规范施工要求,统一施工质量检验及验收标准,提高工程质量,制定本方案。

2、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公路、停车场等工程和大、中型维修工程的施工和质量检验。

3、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的质量标准,凡本规范有规定者,应按照执行;无规定者,应按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执行。

4、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本方案执行,未涉及的内容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及设计文件执行。

第一章路基工程第一节路基填料一、路基填料的要求1. 填方前应将地面积水、积雪(冰)和冻土层、生活垃圾等清除干净。

2. 填方材料的强度(CBR)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最小强度应符合1-1-1规定。

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泥炭土、冻土、有机土以及含生活垃圾的土做路基填料。

对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可溶盐含量大于5%、700℃有机质烧失量大于8%的土,未经技术处理不得作路基填料。

1-1-1 路基填料强度(CBR)的最小值3. 路基施工前,应将现状地面上的积水排除、疏干,将树根坑、井穴、坟坑等进行技术处理,并将地面大致整平。

4. 遇有翻浆,必须采取处理措施。

当采用石灰土处理翻浆时,土壤宜就地取材。

5. 填方中使用房渣土、工业废渣等需经过试验,确认可靠并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同意后方可使用。

6. 不同性质的土应分类、分层填筑,不得混填,填土中大于10cm的土块应打碎或剔除。

7. 路基填土中断时,应对已填路基表面土层压实并进行维护。

8. 路基压实度应符合表1-1-2的规定。

1-1-2 路基压实度标准二、砂砾石回填1. 路堤及路堤部位的沟槽所用砂砾石应级配良好(不均匀系数Cu≥5,曲率系数Cc=1~3,粒径小于150mm,且不超过层厚的2/3.2. 路床及路床部位的沟槽所用砂砾石级配符合第一条规定,粒径小于100mm且不宜超过的2/3,液限应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9.三、灰土(包括石灰稳定土、水泥稳定土、石灰水泥稳定土)1. 灰土就是对不良土进行改善和增强的一种土,即在土中掺加一定数量的石灰或水泥,对原不良土进行改善。

对塑性指数15—20的粘性土宜用石灰稳定,塑性指数在12以下的宜采用水泥稳定。

塑性指数过大宜用水泥石灰综合稳定。

2. 水泥宜采用初凝时间3h以上,终凝时间6h以上的水泥,不宜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使用过期或受潮变质的水泥,宜再用低标号32.5的水泥。

3. 灰土应采用中心站集中厂拌法。

4. 灰土层宜在当天拌合当天碾压,及时进行保温养生。

5. 灰剂量检测,按照工作日或每2000m3取样一次进行检测。

第二节沟槽及路堤施工一、施工要求1.沟槽开挖时应及时界定和剔除不良土质,并按回填顺序分别堆放土方。

沟槽底部应留出足够工作面以便于机械夯实。

管道沟槽底部的开挖宽度,宜按公式:开挖宽度=管道外径+2*(单侧工作面宽度+单侧支撑厚度+混凝土包管单侧模板厚度)2.管道单侧的工作面宽度按照表1-2-3采用1-2-3管道单侧的工作面宽度(mm)承插管道安装应按照相关要求使用铁葫芦、千斤顶或卷扬机等专用设备进行,严禁使用挖掘机直接顶管,避免损坏排水管。

管道安装完毕后,应按要求进行闭水试验,具体要求按设计及《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要求执行。

3.沟槽及路堤回填工作开始前,施工单位应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中心试验室的见证下,针对不同材料多的填料、不同压实机械、不同压实部位、压实度要求进行试验段施工,现场确定压实工艺主要参数。

包括施工机械、机械重量规格、松铺厚度、碾压遍数、碾压速度、最佳含水量等。

试验段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总结记录,并形成正式标准文件,上报监理、建设、施工、中心试验室等单位共同签署,作为压实工作的指导性标准。

4.回填土的松铺厚度宜符合1-2-4表要求1-2-4 每层回填土的松铺厚度5.大土块应该及时粉碎,粉碎后的粒径应≤5cm.6.沟槽每层填土压实后厚度应不大于0.2m。

7.不同土质不宜填筑在同一层,每种土质的填筑层在压实后的连续厚度不宜小于0.5m。

8.松铺厚度的检测频率为:沟槽为每2井间每层检测1处,每结构物周围每层1处;路堤为每层每1500-2000m2 6个点。

9.沟槽密实度检测频率为:每井段每层每侧检测3点,每个构筑物周围每层1点;路堤密实度为每1000m2检测3点。

第三节路床施工一、压实机械、试验段、厚度1.路床每层的压实应先进行找平处理,然后用压路机静压1遍后,最后用16-18t振动压路机压实,碾压遍数按照试验段标准进行。

2.路床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中心试验室的见证下进行试验段施工,现场确定路床压实工艺、参数、机械组合、压实机械、松铺厚度、碾压遍数等,并进行结果整理、汇总,形成标准文件上报,作为路床压实工作的指导标准。

3.松铺厚度的检测频率为:每层每1500-2000m2检测6个点。

4.每层填料压实后的最小厚度为0.1m,严禁采用贴皮填法。

二、路床的外形尺寸1. 为防止路床结构层厚薄不均匀等缺陷,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严格控制路床各个填层的外形尺寸。

2. 路床每层的外形尺寸检查项目、频率和质量标准应符合表1-3-5要求1-3-5 路床的外形尺寸检查项目、频率和质量标准三、路床检测频率1. 路床密实度、弯沉、灰剂量检测按照表2-1-6标准执行路床密实度、弯沉、灰剂量检测频率表2-1-62. 检查井、雨水口、涵洞、桥等结构物周围的回填土松铺厚度不得大于0.2m。

第四节不良土质一、不良土质:指设计文件中明确规定不能使用的土,不适宜作为公路工程材料的土质。

二、不良土取样标准1. 当怀疑为不良土时,应在取样时联系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中心试验室及施工单位共同参加取样,对分布情况及地质情况复杂的原土取样还应该与勘察设计单位联系、参加。

经过共同认证、签字认可后送经相关检测单位检验后形成正式检测报告。

取样时应明确样品的来源、取样地点、色泽、分布范围、方量等相关信息。

2. 不良土质类别、危害、处理方式参考表第二章基层直接位于沥青面层下、用高质量材料铺筑的主要承重层或直接位于水泥混凝土面板下、用高质量材料铺筑的一层称做基层。

基层可以是一层或两层,可以是一种或两种材料。

第一节基层材料一、水泥:1.水泥优先选用初凝时间3h以上,终凝时间6h以上的水泥。

宜采用325或425水泥,不宜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

2.碎石碎石的压碎值、含泥量、泥块含量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当设计无明确规定时,应符合表2-1-1规定。

表 2-1-1 水泥稳定土类的粒料范围及技术指标细粒土无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得超过7%;②当用中粒土、粗粒土作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底基层时,颗粒组成范围宜采用作次干路基层的组成。

粒料应符合下列要求:1)级配碎石、砂砾、未筛分碎石、碎石土、砾石和煤矸石、粒状矿渣等材料均可做粒料源材;2)当作基层时,粒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37.5mm;3)当作底基层时,粒料最大粒径:对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不得超过37.5mm;对次干路及以下道路不得超过53mm;4)各种粒料,应按其自然级配状况,经人工调整使其符合表7.5.2的规定;5)碎石、砾石、煤矸石等的压碎值:对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基层与底基层不得大于30%;对其他道路基层不得大于30%,对底基层不得大于35%;6)集料中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2%;7)集料中硫酸盐含量不得超过0.25%3. 用作底基层的砂砾、砂砾土或其他材料的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明确规定时,应符合表2-1-2要求。

表 2-1-2 砂砾底基层级配范围3.混合料组成设计3.1各级公路用水泥稳定土的 7d 浸水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规范的规定。

3. 2 水泥稳定土的组成设计应根据设计文件的强度标准,通过试验选取最适宜于稳定的土,确定必需的水泥剂量和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在需要改善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质时,还应确定掺加料的比例。

3.3 综合稳定土的组成设计应通过试验选取最适宜于稳定的土,确定必需的水泥和石灰剂量以及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

3.4 原材料的试验1 在水泥稳定土层施工前,应取所定料场中有代表性的土样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进行下列试验:(1)颗粒分析;(2)液限和塑性指数;(3)相对密度;(4)击实试验;(5)碎石或砾石的压碎值;(6)有机质含量(必要时做);(7)硫酸盐含量(必要时做)。

2 对级配不良的碎石、碎石土、砂砾、砂砾土、砂等,宜改善其级配。

3 应检验水泥的标号和终凝时间。

第二节基层和底基层的检测项目和频率一、在组织现场施工以前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原材料(包括土)或混合料发生变化时,必须对拟采用的材料进行规定的基本性质试验,评定材料质量和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二、对用做底基层和基层的原材料,应进行表3-2-4所列的试验。

三、对初步确定使用的底基层和基层混合料,包括掺配后不用结合料稳定的材料,应进行表 2-2-3 所列的试验。

表2-2-3 底基层和基层原材料的试验项目备注:对重型击实、承载比、延迟时间,应按照相关设计要求进行检测。

表2-2-4 底基层和基层混合料的试验项目第三节基层施工一、铺筑试验段在底基层和基层正式开工之前,应铺筑试验段。

1.1 应通过铺筑无结合料的集料基层试验段,确定以下主要项目:(1)用于施工的集料配合比例。

(2)材料的松铺系数。

(3)确定标准施工方法:。

①集料数量的控制;②集料摊铺方法和适用机具;③合适的拌和机械、拌和方法、拌和深度和拌和遍数;④集料含水量的增加和控制方法;⑤整平和整形的合适机具和方法;⑥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⑦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和配合;⑧密实度的检查方法,初定每一作业段的最小检查数量。

(4)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

(5)确定一次铺筑的合适厚度。

1.2 通过铺筑水泥稳定土、石灰稳定土和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基层试验段,除确定9.3.2条所列者外,还应确定控制结合料数量和拌和均匀性的方法对于水泥稳定土基层,还包括通过严密组织拌和、洒水、整形、碾压等工序,缩短延迟时间,规定允许的拌和时间。

二、质量管理1.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包括外形尺寸的控制和检查以及质量控制和检查。

2. 外形尺寸检查项目、频度和质量标准应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

3. 质量控制的项目、频度和质量标准应符合表2-3-6的要求。

表2-3-6 质量控制的项目、频度和质量标准4. 对于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应取钻件(俗称路面芯样)检验其整体性。

水泥稳定基层的龄期7~10d时,应能取出完整的钻件。

二灰稳定基层的龄期20—28d时,应能取出完整的钻件。

如果路面钻机取不出水泥稳定基层或二灰稳定基层的完整钻件,则应找出不合格基层的界限,进行返工处理。

5. 当采用厂拌法生产时,水泥掺量应比试验剂量加0.5%,水泥最小掺量粗粒土、中粒土应为3%,细粒土为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