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心理辅导案例4篇小学班主任心理辅导案例第1篇做班主任时间不长,但也遇到了不少的事。
班主任是学生心目中最完美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以及处理班级事务的一些方法,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班主任对每位同学要平等对待,让他们觉得老师对每位学生都公平。
同时,班主任要有一颗爱心,用爱浇灌心灵之花,学生才会心理健康,健康成长。
基本情况:谢某是位做了坏事能不承认就不承认的学生。
案例一:出早操排队时,谢某说孙某坏话, 孙某就推了谢某,使谢某不慎跌倒在花坛里,并哭了。
案例二: 谢某用垫板打前座的全某多次,结果,谢某的手被全某用铅笔扎破了,在哭。
教育过程:案例之一:学生告诉我谢某被孙某推倒在花坛里了,谢某哭了。
首先我让学生把两个人都叫来。
先让谢某说说原因:我好好地排在队伍中,正走到花坛边上,孙某就从后面把我推到花坛里了。
还有没有什么原因?是无缘无故推你的吗?回答:是。
接着我让孙某说说原因:他说我坏话,所以我才推他的。
你确实听到是说你吗?回答:是的。
首先,孙某,老师要批评你,因为你动手了。
即使是他说你坏话,你完全可以告诉老师,老师就会批评他,。
你为什么不采用这种方法呢?如果你推了不巧,他摔成骨折或出血了,你就要付全部责任。
你说是吗?。
谢某,你有没有说过他坏话。
回答:没有。
到底有没有?很坚决地回答:没有。
好,那说明你们当中肯定有一个人在说谎,老师对说谎的人是最恨的。
我严肃地自语道:到底有没有说过?只要是说过,排在你们前后和边上的同学肯定也会听到,我会去了解的。
现在我给你们做诚实孩子的机会,你们两个再好好想想。
谢某想了想只好承认是说过的。
你刚才为什么不承认?说同学的坏话,你说应该吗?回答:不对。
撒谎呢?回答:不对。
撒谎的人是最懦弱、最没出息的人,连自己说过的话都不敢承认,这种人将来还有什么出息?这种人将来谁敢相信他讲的话?以后有错不允许撒谎,下次再犯老师就不客气了,知道吗?回答:知道了。
你们两个人都是有错的,一个是随便说同学的坏话,还说谎;一个是动手推同学。
你们想一想:如果换位思考一下,孙某,你说谢某的坏话,你想谢某会舒服吗?谢某,你把孙某推倒到花坛里去,你想孙某会舒服吗?两人都摇头。
所以,两个人互相赔礼道歉。
他们互相赔礼道歉了。
通过这事,两个同学都认识了自己身上的错误,只见,在互相赔礼道歉后,他们又在一起玩了。
学生真是好天真啊!案例之二:学生到办公室说:谢某的手被全某用铅笔戳破了。
我赶紧走向教室,一群学生都围了上来。
我让谢某先到卫生室去消毒、上药。
在静等谢某回来时,学生七嘴八舌地告诉我他们知道的原因。
我制止了学生的话,问道:谁看到了全部过程?记住,看到一点点你都没有说谁对谁错的权利,相反,事情会因为你看到的一点点而变得复杂,甚至会歪曲事实,知道吗?围观的学生们好像都听懂似的,有人说哦!有人说我看到一点点,有的人则不说话了,睁大眼睛看着老师。
这时,谭某边举手边说:老师,我知道全过程。
原先谢某是跟我捣乱,我没理他,接着他就用手打了几下全某的头,全某回过头来吐吐沫,两人就互相吐了一会,后来全某回过头去做作业了,他就用垫板打全某头大概有十下左右,大概是打痛了,这时全某就回过头用手里的铅笔扎了谢某,就把他手扎破了,事情就是这样的。
我没想到我班的学生讲了那么清晰,着实让我吃了一惊。
过了一会,谢某来了,两人都站到我的边上,鉴于上次谢某的表现,我想再看看他是否诚实。
于是,我先说出要求,我问谁,谁回答,其他人不允许说话,这是对同学的尊重,懂吗?谢某,你好好想想自己错在哪里?我要听你说说自己不对的地方。
谢某答:我不该吐他吐沫。
还有呢?想了很久看了看老师后勉强说:不该打他头。
还有呢?没有了。
再想想没有了。
全某,你好好想想自己错在哪里?我也要听你说说自己不对的地方。
我不该吐他吐沫、不该用铅笔戳他手。
还有吗?没有了。
第二个问题:谁先动手的?想好了回答我。
全某,是你吗?不是。
谢某,是你吗?不是。
都不是,那肯定是有一个说谎了!再给你们1分钟思考,再问,结果谢某很勉强地说不记得了。
那老师给你找个见证人,谭某你看到了全过程是吗?答:是。
你说给谢某听,他不记得了。
谭某又说了一遍,并证明说是谢某先动手的;这时张某也举手说,她也看到了全过程,也证明是谢某先动手的。
我问谢某想起来了吗?在证据面前只好点头想起来了。
换位思考一下,全某用垫板打谢某的头,谢某你会痛吗?会厌烦吗?谢某如果用铅笔戳破了全某的手,全某你会痛吗?想想别人的感受,这样伤害同学对吗?不对。
好,现在自己检讨一下错的地方,并说说以后怎么改正。
学生都认识了自己的问题,并表示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
教育反思:通过谢某的两件事,我觉得谈话教育是一门艺术。
每次找学生谈话前,先把握好学生当时的实际心理,是揣测的、防御的、恐惧的、沮丧的、或对立的,针对学生的实际心理活动,采用相应的对策,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
在教育学生过程中,首先,我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老师的公正形象。
关心、爱护和帮助他们,在交谈中,主要是听,而不是说,聆听学生的讲话,关注学生的讲话内容。
目睹即观察学生的体态语言,从而听出学生的心声。
比如:谢某第一次跌倒在花坛里,用手撑着地,眼睛看着老师,就是不爬起来。
从眼神交流中告诉我他没摔痛,可为什么等我叫他起来他才自己起来了呢?第二次,看到我一进教室就把被铅笔戳破的手举到我面前给我看,意在告诉我他是受伤者吗?其次,我关注事实、证据,使怀揣侥幸心理的撒谎学生认识自己的问题。
使只看到自己吃亏,不看到别人受伤的学生在换位思考中调整心理,健康成长。
两次事情都是谢某先不对,可他只看到自己吃亏的地方,看到别人错的地方,但绝不承认自己关键错的地方,这种侥幸心理在他身上清晰的得以体现,如果不改正这种心理,将来就会助长撒谎行为、耍赖行为,从而使学生心理成长出现偏差。
然,针对这样的学生,只有用事实证据让他明白撒谎、耍赖都是没有用的,是隐瞒不了事实的。
同时,采用移情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移情的意思是能体验他人的精神世界,就好像是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样,来理解和分担他人的各种精神负荷。
在谢某的教育过程中,我积极采用移情法,使学生在换位感受他人的行为中,感知自己当初行为的问题所在,感悟撒谎的心理问题,从而改正心理环境,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形成。
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其心理健康往往被人忽视。
其实,小学生心理健康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谢某就是做了坏事能不承认就不承认的学生,吃了亏就想得到老师的偏袒和同情的侥幸心理。
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像谢某这样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改正因心理素质问题延伸出来的撒谎习惯,从而促进孩子在良好的心理环境中健康成长。
小学班主任心理辅导案例第2篇一、基本情况某某,男,7岁,聪明好动,学习习惯差,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编一些谎话骗老师,是我们班有名的捣蛋鬼。
上课要么扰乱他人学习,比如拽小女孩的羊角辩、用橡皮屑砸别的小朋友、随便讲话等,要么情绪低落,一声不吭,埋头做小动作;下课胡乱打闹,经常欺负其他小朋友,与同学闹矛盾,每次值日时都以扫帚作武器,在班上追打其他的值日生,同学们既讨厌他又害怕他,都不愿与他一起玩耍。
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班主任告状。
二、原因分析通过近一年的观察,我发现某某的行为主要表现在:性格方面以自我为中心,狡辩固执,;心理方面自暴自弃、无进取心;劳动方面意识淡薄;学习方面兴趣不浓、投机取巧。
而形成这几种现象的主要是以下几反面:1、家长的宠爱。
通过跟家长谈话,我了解到其父母整天忙于工作,从小都是爷爷奶奶带,祖辈对其比较宠爱,不管孙辈的要求是否合理,只要孩子开口:我要祖辈总是有求必应。
记得有一段时间,每天中午爷爷来接他时,都要买一样玩具才肯上车,要不然小孙子就发脾气、哭闹,老人拗不过他,便一味地迁就、满足,要啥给啥。
2、集体的排斥。
孟某在班里总是很显眼,上课做小动作,胡乱地说一些与课堂无关的话,作业不认真完成,有时还耍心眼,将作业本没完成的页数撕掉或谎称作业本丢回家了,经常跟同学发生争执甚至老师说今天有同学用脚踢了别的教室的门,全班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把目光投向他,此时的他也会难为情地伸伸舌头。
诸如此类的事,时有发生,久而久之,同学歧视的目光,老师严厉的批评导致了他对学习的厌恶,渐渐地他对自己也失去信心。
作为一个10岁的孩子,不能被他所向往的群体接纳,不能得到正常的伙伴之间的交往,内心的感受是可想而知。
3、教育方法的粗暴。
虽然父母对孟某在生活方面极其宠爱,但对他的学习期望又很高。
他们认为自己的文化程度不高,孩子应该弥补他们的缺憾。
因此,他们对孟某的学习成绩很重视,一听说成绩不理想,就是一顿打骂,很少有耐心地说理与交谈。
长期下来,他对学习渐渐地失去兴趣,也逐渐产生逆反心理。
三、辅导措施作为教师,只有给予相应的帮助和心理疏导,促使他在心理上能逐步健康,成绩能不断提高,能力不断加强。
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
了解了他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班主任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他的心理建设,加强对他的心理监护,使他的心理健康发展,树立信心,从本质上转化他,进一步提高教育实效。
1、深入家庭,进行家教指导。
孩子是家庭的折射,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家庭环境的影响。
要想解决他的不良表现,还得从他的家庭入手。
首先,找家长谈心,帮助家长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
交谈中向家长提出: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不要一味地包办,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
其次,走进家庭,了解孩子学习的环境。
我建议家长为孩子设计一间书房,或在孩子的卧室里配置书桌和书架,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使孩子有一个安静学习的小天地。
再次,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经常查看孩子的作业。
作为家长,每天应抽出至少半个小时的时间来陪孩子,与孩子交流,了解今天老师讲的内容,、学校里发生的事、老师布置了什么作业等,家长也在一旁看看报刊,形成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帮助孩子形成自觉学习的态度。
让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过程,不要以分数来衡量孩子的成绩,当他的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家长也不要以打骂相威胁,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2、挖掘闪光点,促进转化。
我发现他虽然经常犯错误,但他依然有向上的愿望,他身上还有很多闪光点,比如,不闹事的时候还挺讨人喜欢的,上课认真听讲时也会积极发言,活动中乐于表现自己所以我们可以发掘他这些向上的可塑性,对他进行再教育。
上课时,有意识地多让他发言,特别当他的回答有新意或声音响亮的时候,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让他尝到发言成功的快乐。
万一,发言时回答得不够理想,就及其宽容地予以肯定,培养他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