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俄两国边界

中俄两国边界

中俄两国边界问题中俄边界全长4300多公里,分为东、西两段。

双方以有关两国边界的条约为基础,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准则,本着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精神,经过多年谈判,分别于1991年5月16日、1994年9月3日和2004年10月14日签署了《中苏国界东段协定》、《中俄国界西2、中俄边界的产生我国东北地区女真族建立的后金兴起后,通过努尔哈赤父子的经营,后金—清逐渐控制了黑龙江以南和乌苏里江以东的地区。

但后金统治者的主要扩张方向是南方的明朝,因此对黑龙江以北地区的注意力不大,直到1640年(清崇德五年)清军才占领了黑龙江北岸的雅克萨(在今黑龙江省呼玛西北,漠河以东的黑龙江北岸)。

[②]仅仅三年之后,沙俄的哥萨克就来到了黑龙江流域。

沙俄原是一个欧洲国家,和我国并不相邻。

但自从16世纪开始沙俄迅速向东方扩张,1632年沙俄在东西伯利亚建立雅库茨克要塞区,1636年一个俄国猎人阿维尔基耶夫到达石勒喀河与额尔古那河的汇合处,成为第一个到达黑龙江的俄国人。

1643年雅库茨克首席总督派遣一只由波亚尔科夫率领的132人的队伍从雅库茨克向南前往黑龙江,他们的任务是征收毛皮税款,“寻找仍未课税的人们”,“发现白银河的有色金属”。

[③]他们翻越斯塔诺夫山脉(外兴安岭),沿结雅江进入黑龙江,顺流到达黑龙江口,又通过鄂霍茨克海返回雅库茨克,历时3年。

一路上他们为非作歹,受到当地人的激烈反抗,只有52人得以生还。

一路上他们看到了中国文化在黑龙江流域的影响,但没有看到清朝军队,因为此时清朝军队都已经进入关内。

他们得出得印象是俄国只需要很少得力量就可以占领黑龙江流域。

此后沙俄多次派出探险队由雅库茨克向南对黑龙江进行远征,其中最著名的是哈巴罗夫的两次远征。

沙俄远征队不仅进行劫掠,而且强迫当地居民承认自己是沙皇的臣民,缴纳贡税。

同时沙俄远征队的活动范围甚至越过黑龙江,进入松花江流域。

1651年10月,在当地少数民族的恳求下,清军在黑龙江以南的乌北拉村进攻了沙俄远征队,这时中俄两国军队间的第一次武装冲突。

[④]在此后的30年中中俄军队多次在黑龙江流域发生战斗,但由于兵力有限,清军始终不能把沙俄势彻底清除出去,而沙俄迅速占领黑龙江流域的计划也破产了。

1665年沙俄占领了雅克萨地区作为在黑龙江流域的主要据点。

沙俄由于从雅库茨克南下进入黑龙江流域路途困难,转而由贝加尔湖东岸方向向东进入黑龙江流域,为此沙俄占领了贝加尔湖以东的尼布楚地区。

在此期间清政府多次派人到向沙俄表达了和平解决争端的愿望,但沙俄不但不接受,反而加强了在雅克萨的军事存在,迫使清政府决心用武力解决这一问题。

17世纪80年代以后,清政府完成了对中国南部地区的统一,开始加强在东北的军事力量,1682年清政府在黑龙江南岸筑瑷珲城,1683年设立黑龙江将军。

经过充分准备后清政府从1685到年1687年经过两次雅克萨战役,迫使沙俄政府同意举行谈判和平解决两国边界问题。

1689年中国和沙俄在俄国占领下的尼布楚签署了《尼布楚条约》,条约规定:“(中俄两国)以流入黑龙江之绰尔河,即鞑靼语所称乌伦穆河附近之格尔必齐河为两国之界。

格尔必齐河发源处为石大兴安岭,此岭直达于海,亦为两国之界;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

惟界于兴安岭与乌第河之间诸川流及土地应如何分划,今尚未决,此事须待两国使臣各归本国,详细查明之后,或遣专使,或用文牍,始能定之。

又流入黑龙江之额尔古纳河亦为两国之界:河以南诸地尽属中国,河以北诸地尽属俄国。

凡在额尔古纳河南岸之黑里勒克河口诸房舍,应悉迁移于北岸。

俄人在雅克萨所建城障,应即尽行除毁。

俄民之居此者,应悉带其物用,尽数迁入俄境。

”[⑤]由于当时沙俄还不知道库页岛是岛屿,而以为是与大陆相连的一部分因此在条约中没有提及库页岛,事实默认了库页岛是中国领土。

中俄《尼布楚条约》是一个平等条约,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中国在《尼布楚条约》中是做出了让步的,放弃了原属于中国的包括尼布楚在内的贝加尔以东地区。

条约基本反映了十七世纪八十年代所形成的中俄两国实力对比。

后来苏联历史学家也承认“尼布楚条约中没有一条损害了中国和俄罗斯的主权。

1689年的第一个中俄尼布楚条约是互利的。

”[⑥]《尼布楚条约》为中俄边境地区带来了150年的和平,但是清政府在签订《尼布楚条约》后以为高枕无愁了,没有加强在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的边防和有效治理,这为沙俄后来轻易吞并这些地区提供了条件。

事实上沙俄并没有完全遵守《尼布楚条约》,沙俄在十八世纪便开始派远征队进入库页岛北端,袭击当地赫哲族人,修建营舍并开采煤矿。

到1789年,又占领了库岛南部,把赫哲人逼回了大陆。

由于清政府在库页岛没有驻军,所以直到片战争时期沙俄才正式通知清政府关于对库页岛的占领。

3、当代中俄边界的形成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的虚弱在西方列强面前暴露无疑,沙俄于是开始违背尼布楚条约,大规模的侵略中国东北地区。

1847年沙皇尼古拉一世任命穆拉维约夫为东西伯利亚总督,授意其侵占黑龙江地区。

1850年8月,沙俄海军占领了黑龙江口的庙街,改名为尼古拉耶夫斯克。

1853年沙俄又占领了黑龙江口地区,1856年沙俄宣布以尼古拉耶夫斯克为中心设立滨海州行政区,将黑龙江下游划入该行政区管辖。

此时清政府忙于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无力阻止沙俄的行为。

1858年5月22日,沙俄趁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派遣穆拉维约夫在两艘炮舰护送下来到瑷珲城内与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会晤、谈判。

穆拉维约夫说他此来是为了“助华防英”,也是为了“保卫自己的领土”,“为了双方的利益,中俄必须沿黑龙江、乌苏里江划界”。

奕山指出,两国边界已根据《尼布楚条约》“议定遵行,百数十年从无更改。

今若照尔等所议,断难迁就允准。

”这次谈判争论的很激烈。

散会前穆拉维约夫将俄方拟定的“条约草案”交给奕山,限第二天答复。

这个草案的实质就是要撕毁中俄《尼布楚条约》,强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地区。

第二次谈判中,中方代表爱绅泰断然拒绝俄方提出的无理要求,并将“条约草案”退给俄方代表彼罗夫斯基。

由于俄方无理取闹,谈判毫无结果。

穆拉维约夫急不可耐,再次亲自出马,以“最后通牒的方式”,“提出条约的最后文本”,强迫奕山签字,并恫吓说:“同中国人不能用和平方式进行谈判!”当夜俄国兵船鸣枪放炮。

在沙俄的武力威胁之下,奕山终于屈服,被迫于28日与穆拉维约夫签订了《瑷珲城和约》,又称《中俄瑷珲条约》。

条约规定:“黑龙江,松花江左岸,由额尔古那河至松花江海口,作为俄罗斯国所属之地;[⑦]由乌苏里河往彼至海所有之地,此地如同连接两国交界明定之处,作为大清国,俄罗斯国共管之地。

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河,此后只准大清国,俄罗斯国行船,别处外国船只不准由此江、河行走。

黑龙江左岸,由精奇里河以南,至豁尔莫津屯一带[⑧]居住的满洲人等,照旧准其在各所住屯中永远居住,仍属满洲国大臣官员管辖,俄罗斯人等和好,不得侵犯。

”[⑨]《瑷珲条约》使中国失去了黑龙江北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此条约在签署时并未得到清政府的批准,属于地方官员私自签署,直到6月14日清政府在签署了《中俄天津条约》后才予以批准。

《中俄天津条约》第九条规定:“边界既定之后,登入地册,绘为地图鸦,立定凭据,俾两国永无此疆彼界之争。

”[⑩]然而沙俄并是不讲信义的。

仅仅两年之后沙俄就违背诺言,以调停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功为名,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续增条约》(即《中俄北京条约》),条约规定:“自乌苏里河口而南,上至兴凯湖,两国以乌苏里及松阿察二河作为交界。

其二河东之地,属俄罗斯国;二河西属中国。

自松阿察之源,两国交界逾兴凯湖直至白棱河,自白棱河河口顺上山岭至瑚布图河口,再由瑚布图河口顺珲春河及海中间之岭至图们江口,其东皆属俄罗斯国;其西皆属中国。

两国交界与图们江之会处及该江口相距不过二十里……上所言者,乃空旷之地。

遇有中国人住之处及中国人所占渔猎之地,俄国均不得占,仍准中国人照常渔猎。

”[11]这样沙俄又吞并了《瑷珲条约》中所规定中俄共管的40万平方公里土地,使中国丧失了在日本海的海岸线。

通过这两个条约沙俄在两年内侵占了中国100万平方公里肥沃,富饶的领土,其面积相当于现在中国东北三省的1.27倍,同时使我国失去了东北方向的海岸线,恶化了我国周边的安全环境。

然而直到二十年后,俄国人发现在这块土地上的山山水水仍然使用的是中国名称,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仍然不知道自己是生活在俄国领土上,还是认为自己是中国的臣民。

[12]但客观上这两个不平等条约基本上确定了中俄两国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为界的边界线,此后中国的清政府,清二、中俄(苏)之间的边界问题清政府和沙俄之间虽然大体上确定了现代中俄边界,但由于沙俄的侵略政策使双方在边界的很多细节问题上仍有分歧,这些分歧和矛盾一直持续到民国和苏联时代。

1、江东六十四屯问题早在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清政府令汉军批甲在瑷珲东北黑龙江东岸永戍屯田,这样就逐渐形成了江东六十四屯,这也是清朝在黑龙江北的唯一屯田区。

1858年的瑷珲条约规定江东六十四屯仍归中国政府管辖,其长度约100公里,宽度约35至40公里,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

此后江东六十四屯一直处于中国政府的管理之下。

然而1900年沙俄趁镇压义合团运动之机,于7月17日至21日派军队对居住在江东六十四屯的中国公民大肆屠杀,把剩余的居民驱赶入黑龙江中,同时烧毁了中国居民的村庄。

在此期间共有7000中国人遇害,造成了近代史上罕见的惨案。

8月4日沙俄当局宣布根据《瑷珲条约》一直归中国当局管辖的江东六十四屯以及阿穆尔河右岸的土地已归俄国当局管辖,凡离开俄方河岸的中国居民,不准重返外结雅地区(即江东六十四屯),他们的土地将交给俄国移民者,供其专用。

1907年8月清政府东北三省总督徐世昌与黑龙江巡抚陈德全照会沙俄驻哈尔滨领事和阿穆尔省长官要求沙俄按照《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交还江东六十四屯,沙俄领事以“江东六十四屯在俄疆界,1900年华人徙出后,已为俄民占据,并归俄官主权”为名加以拒绝。

[13]以后清政府多次向沙俄索还江东六十四屯,但毫无结果。

进入民国后中国仍未放弃对江东六十四屯的主权,1920年民国外交部至参陆办公处公函称“索还江东六十四屯一案,俟俄正式政府成立再行提出,作承认交还条件。

”[14]直到1921年民国外交部仍然向苏俄抗议其在江东六十四屯地区征税。

[15]2、满洲里边界问题满洲里位于我国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地区,呼伦贝尔作为中国北疆的边防要地,北起额尔古纳河口,南迄海拉尔河口,这是中俄东部边界西段的水路边界线。

这一长达750千米的中俄国境线,是根据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中俄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