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校本教材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教育,从小养成良好习惯。
以礼仪特色教育为载体,以养成教育为主线,以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为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并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以“小节立大德”为指导思想,以“文明礼仪伴我行”为活动主题,结合学生实际,通过多渠道、多手段、多形式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从常规入手,推动学生向更高精神层次的文明迈进,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和综合素质;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将礼仪教育融于家庭、社会之中,努力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提高德育实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1)对学生加强礼仪常规的学习与训练,重点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
利用班队会、晨会等时间学习有关礼仪知识,加强对学生个人仪表、仪容、谈吐、举止等方面的训练。
开设“礼仪课”或“文明班会”,每月确定一个班会主题进行礼仪系列教育。
同时把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校本课程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之中。
(2)发挥教师以身作则的作用。
教师的示范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自身礼仪的修养,课堂上应规范的站立讲课,仪表要得体,教态要自然,礼貌用语使用要规范标准;课外要衣着整洁、得体,和学生交谈要面带笑容、语言文明;生活中尊老爱幼、礼貌待人等。
另外,我们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真正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3)建立考评制度。
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在班级中设立“文明礼仪监督员”,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监督和检查。
同时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每周评出“文明之星”,激励学生人人争做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孩子。
(1)通过班队会、晨会等形式对学生加强尊师重教、文明用膳、节约水电、爱护公物等方面的教育。
同时把行为规范渗透到各个领域进行教学。
如:在语文学科中进行语言文明的教育;在数学学科中进行运用文明语言的教育;在音乐学科中进行文明歌唱的教育等等。
(2)通过故事会、朗诵比赛等活动形式,开展“学礼仪、知礼仪、行礼仪”的主题教育活动。
同时把文明礼仪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与行为规范相结合;与评优评先相结合等。
以此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和综合素质。
(3)通过观看有关文明礼仪的视频、小品等;开展“我与文明同行”演讲比赛;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参观文明小区等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
(1)注重实践体验。
学校要积极开展各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礼仪知识,并自觉地用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如:开展“走进社区”活动、“小手拉大手”活动等让学生走进社区、走向社会进行实践体验教育。
(2)通过开展“岗位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到言行文明与人际交往的关系。
如:“一日班长”、“小小监督员”、以及“学会感恩”、“红领巾手拉手”、“环保卫士在行动”等活动体验中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美好道德品质。
制定计划和方案:制定详细的计划和实施方案是实施礼仪教育的第一步。
在计划中要明确礼仪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时间安排等细节问题。
根据计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包括活动安排、人员分工、场地布置等事项。
加强教师培训:对教师进行礼仪知识和教育方法的培训是实施礼仪教育的关键一步。
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礼仪素养和教育能力,使其能够有效地将礼仪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之中。
文明礼仪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质量、人际关系,甚至是国家的发展。
对于小学生而言,文明礼仪的培养更是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教材旨在帮助小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文明礼仪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优秀公民。
课堂礼仪:教材首先介绍了课堂礼仪的基本规范,包括准时到校、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尊重他人等。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堂礼仪的重要性。
食堂礼仪:针对学校的食堂环境,教材教授了学生如何排队取餐、珍惜粮食、保持卫生等基本的礼仪知识。
通过小故事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到食堂礼仪在实际生活中的实用性。
公共场所礼仪:这部分主要介绍了在公共场所应该如何表现得体、尊重他人。
包括不大声喧哗、不随意插队、不随地乱扔垃圾等基本礼仪。
通过实例解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这些礼仪。
家庭礼仪: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课堂,家庭礼仪的培养对孩子的人格形成至关重要。
教材通过亲子互动小游戏等方式,教授孩子如何在家庭中尊重父母、长辈,以及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社交礼仪:社交礼仪是人与人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教材通过实例和图片展示了如何与人打招呼、交谈、道谢等基本的社交礼仪。
同时,也教授了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共同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教材提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包括但不限于:图文讲解: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和文字描述,向学生展示文明礼仪的具体表现和应用。
互动讨论: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历,加深对文明礼仪的理解。
实例演示: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或小故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同时学习到如何在不同场合表现得体。
游戏互动:设计有趣的互动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文明礼仪知识。
家校合作:鼓励家长在家中引导孩子实践文明礼仪行为,形成家校联手的良好教育环境。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培养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文明礼仪的能力。
定期复习:定期组织学生对学过的文明礼仪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帮助他们形成长期记忆。
本教材旨在帮助小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文明礼仪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独立自主的个性。
通过生动有趣的内容和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成长为具有文明素养的优秀公民。
本教材也希望促进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共同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参加升国旗仪式,衣着整洁,脱帽肃立,行队礼或注目礼;唱国歌严肃、准确、声音洪亮。
仪表端庄,着装得体,统一着装校服,校内不穿拖鞋。
不带零食进校,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及杂物。
集合时做到快、静、齐,集体活动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
珍惜粮食和学习用品,节约水电资源;放学后及时回家,不在路上玩耍。
课堂上认真听讲,独立思考,积极发言;课间积极参加活动,团结友爱,礼貌待人。
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团结互助、理解宽容、真诚相待、正常交往;不同民族同学平等友好相处;不欺侮同学,不恶意起哄,不以大欺小,不叫侮辱性绰号,不欺负弱小。
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回家不看电视、玩电脑游戏。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爱护公物,爱护集体荣誉。
尊重长辈,主动帮助长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对客有礼貌,主动打招呼;客人来访时让座、让路;送客时起身相送。
不随意翻动家长的钱物;不要求家长为自己特殊办置某种物品。
每天按时回家,因故晚归要主动向父母说明原因。
遵守家庭卫生规定,不经家长同意不随便乱翻家人的东西。
不随意进出父母的房间;与父母保持一定的距离;不随意了解或窥视父母的隐私。
多关心体贴父母;要热情地祝贺父母的生日;要尽力替父母分忧担愁。
不无端地惹家长生气;不挑食;不弃残食;不要求家长的特殊照顾;生活自理;干自己能干的活儿。
不随意打扰父母的休息;掌握分寸和空间与父母亲谈话和交往。
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小学生的教育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
而在全面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更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以期为推动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质:文明礼仪教育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诚实、尊重、友善等基本人格品质,为其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提升社会交往能力:通过文明礼仪教育,小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遵守社会规范,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传承优秀文化:文明礼仪教育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有助于保持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课堂礼仪:遵守课堂纪律,尊重老师,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先举手等。
校园礼仪:尊敬师长,友爱同学,不欺凌弱小,爱护校园环境等。
家庭礼仪:尊敬长辈,关爱家人,懂得感恩,学会自理等。
社会礼仪: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环境,礼貌待人,热心帮助他人等。
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课堂,家长应该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进行积极、正向的引导和教育。
学校教育:学校应将文明礼仪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德育课程、主题班会、校园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
社会环境: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当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让小学生在文明礼仪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教师队伍:教师应当发挥主导作用,以身作则,将文明礼仪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注重实践与引导。
实践活动:组织小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亲身体会文明礼仪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小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我们应该认识到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创新和优化教育方式,培养出既有知识技能,又有良好品德修养的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大家好!文明礼仪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
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我们需要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为此,我们向全体小学生发出如下倡议:我们要做到见到老师和长辈时主动问好,离开时要主动道别。
在父母面前要体贴、孝敬,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与长辈有不同意见时,要平心静气地沟通。
我们要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在同学遇到困难时,要主动伸出援手。
与同学发生矛盾时,要心平气和地解决。
我们要学会感恩他人,珍惜他人的帮助。
我们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不旷课逃学。
我们要爱护学校的公共财物,不随意破坏。
在公共场所,我们要遵守秩序,不大声喧哗。
我们要学会珍惜粮食和水资源,不浪费食物。
我们要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不践踏草坪。
我们要知道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让我们共同为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而努力吧!谢谢大家!让学生通过教学的互动,体验文明礼仪的行为美,语言美,通过教与学,学与用,达到学礼仪,用礼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