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党史故事100讲》以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为顺序,以党的重大事件为线索,以不同时期的典型事例、历史人物、精彩故事为主干,全景式回顾党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
按照历史逻辑,下列事件排序正确的是()①三大改造改天换地②酝酿建党各地响应③协商建国人民当家④思想解放历史转折⑤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A. ②-①-③-④-⑤B. ①-③-②-④-⑤C. ①-②-③-④-⑤D. ②-③-①-④-⑤“中国共产党能!”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
2. 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主要内容包括()①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②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④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来的梦想。
中华民族复兴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①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②建立社会主义国家③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④推翻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统治A. ①③B. ①④C. ②④D. ③④4.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结论。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C. “一五计划”的完成D.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5. 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①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②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③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③④6.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相互交织。
其中属于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①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②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③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④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7.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这是因为,五四运动()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②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③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④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8. 下列对1956年中国社会的重大变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时期B.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根本变化C.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D.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9.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
”这对我们理解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的启示是()①科学社会主义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②科学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没有必然联系③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延续④科学社会主义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10.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从而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这一“飞跃”的历程是(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②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A. ①→④→③→②B. ④→①→③→②C. ④→③→①→②D. ①→③→②→④11.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把党的一百年划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阶段。
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①四个阶段是开创性、继承性、发展性的统一,是不能割裂的历史整体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③我国基本国情发生了质的变化,决定了每个阶段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不同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关键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12.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
”这对我们理解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的启示是()①科学社会主义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②科学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没有必然联系③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延续④科学社会主义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13.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从而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这一“飞跃”的历程是①新民主主义革命②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A. ①→④→③→②B. ④→①→③→②C. ④→③→①→②D. ①→③→②→④14.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同心协力、共克时艰,取得了战“疫”的阶段性胜利,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在战“疫”中坚定“四个自信”,对于进一步发挥制度优势,凝聚中国力量,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疫情中呈现出来的“四个自信”,理解正确的是()①道路自信—夯实全国人民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底气②理论自信—为战胜疫情提供可靠的制度保证③制度自信—为战胜疫情提供科学的理论遵循和工作指南④文化自信—凝聚起战胜疫情的磅礴精神力量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①④15. 20世纪初,中国人民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屡遭挫折。
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下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其影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③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A. ③→①→④→②B. ③→④→①→②C. ④→③→②→①D. ①→④→②→③16.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根本保证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理论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途径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前进的精神力量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③④17. 自信,这是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留给世界的极为突出的印象。
党的十九大报告传递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和中国未来前景的乐观判断,展示了对中国在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自信。
下列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①中国的“自信”来自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②中国已经走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跃升为“世界性强国”③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正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公认④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担当了领导者的角色A. ①③B. ②④C. ③④D. ①④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四位一体构成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③坚定不移地发展人民民主,切实保证广大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是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④四者分别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根本保障、行动指南、精神力量A. ①③B. ①④C. ③④D. ①②19. 习近平指出:“中国近代以来的全部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正确之道。
”下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需从中国实际出发,同时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邓小平理论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人民在自己奋斗实践中创造出来的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键在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A. ①③B. ①②C. ②③D. ③④20. 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②相互独立,各自发挥重要作用③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④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21. 下列现象,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①私有制的确立②生产力的发展③个体劳动盛行④贫富分化的加剧⑤氏族制度的瓦解⑥阶级和国家的产生A. ①②③④⑤⑥B. ②④③①⑤⑥C. ②③①④⑤⑥D. ④①③⑤②⑥22. 在班级学习交流中,一位同学做了“原始社会—石器;奴隶社会—金属工具(青铜器);封建社会—铁器;资本主义社会—机器”的演说。
他演说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进而决定产品的分配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进而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C. 规律是不可违背的,世界各国都要经历相同的发展过程D. 历史发展具有多样性,不同地区的社会形态更替存在差异性23. 习近平指出:“中国近代以来的全部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正确之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和实践,所以才能取得成功,并将继续取得成功。
”这主要启示我们()A. 中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 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C. 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D. 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将中国共产党建设成真正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24.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之间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②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③彼此对立、互不相关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行的根本制度保障A. ①②B. ①④C. ③④D. ②③25.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也是当代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汇聚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