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区域发展差异》教案设计

《§1.3区域发展差异》教案设计

《§1.3 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四大地区的范围并对比分析我国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2、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

3、知道我国南北方的划分界线及区域差异,限制性因素和发展方向。

4、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教学重点】1我国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2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

3.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及意义。

【教学难点】1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2.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地图册PPT课件【教学过程】〖导入〗(列举)2016年我国人均GDP排名前20名城市: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

(点拨)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区域间不仅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大,而且社会经济发展方面也存在着巨大差异。

〖授新〗进入21 世纪以后,我国根据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

(板书)一、四大地区的差异(一)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读图)P13图1-12“我国四大地区”(问题)P14活动——问题1:我国四大地区各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简称表示)(回答)略(板书)(二)四大地区1、东部地区(13个):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台琼、港澳2、中部地区(6个):晋豫皖、鄂湘赣3、东北地区(3个):黑吉辽4、西部地区(12个):陕甘宁青新蒙、云贵川渝藏桂(问题)P14活动问题2:(回答)家乡陇县在陕西,属于西部地区。

(承转)我国四大地区自然条件不同,发展差异突出,表现在诸多方面。

(板书)(三)发展差异(读表)“我国四大地区基本情况”。

(问题)我国四大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何差异?为什么?(回答)东部>东北>中部>西部(读图)四大地区经济发展比较(问题)我国四大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有何差异?为什么?(回答)东部>东北>中部>西部(板书)1、水平、速度差异:(读图)P15图1-13“2012年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比较”(问题)比较我国四大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再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回答)差异比较:目前都为“二、三、一”结构;东部地区第三产业比重最大,最接近“三、二、一”结构;西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最高;东部、东北地区二、三产业相对发达,中、西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较大。

差异原因:中、西部、东北地区自然条件较差,历史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地带。

改进对策:中、西部、东北地区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板书)2、产业结构差异:(点拨)产业结构差异是四大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最重要原因。

(问题)P15活动——问题2(回答)(1)产业机构:第一产业明显下降,第二产业基本稳定,第三产业明显上升;工业结构:轻工业上升幅度大于重工业,呈现“轻型或轻重混合型”。

经济水平逐渐提高,可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用品,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2)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结构,工业结构呈现“轻型或轻重混合型”结构;该市经济较发达,产业结构较合理。

(板书)(点拨)由此可见,我国工业结构呈现“南轻北重,东轻西重”的特征。

(承转)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工业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依然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

(板书)3、工业化差异:(读图)图1-16 2012年我国四大地区工业增加值结构示意图(问题)说明图中反映的差异及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回答)工业增加值: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占全国比重:东部>中部>西部>东北主要原因:东部地带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相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而东北、中、西部仍然以传统型工业为主。

(讲解)东部、东北工业化进程快,而中、西部则相对滞后。

东部工业产值要明显地高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

(板书)(1)工业化速度:(2)工业产值:(读图)中国四大工业区分布图(问题)他们的工业结构有何特征?他们的分布有何规律?(回答)辽中南以重型为主,京津唐以轻重混合型为主,沪宁杭以轻重混合型为主,珠三角以轻型为主。

他们都分布于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

(承转)城市化的动力来自于工业化,2012 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已达52.7%。

但由于我国工业化显著的区域差异,城市化也存在巨大的区域差异。

(板书)4、城市化差异(读表)我国四大地区地级及以上城市数(2012年)(问题)我国城市化在城市化水平、城市综合实力、城市分布密度方面存在怎样的差异?(回答)①城市化水平:东部远高于中、西部。

②城市综合实力东部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地高于中西部的同类城市。

③城市分布密度:东部地带高于中部地带。

(板书)(1)城市化水平:(2)城市综合实力:(3)城市分布密度:(点拨)城市发展的滞后,严重制约了中、西部的社会经济发展。

(阅读)我国不同地区的城市发展(点拨)我国东部地带城市化迅速推进,出现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城市密集带,中西部地带中心城市发展迅速,与东部中心城市的发展差距逐渐缩小。

(承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从沿海到沿长江、陇海—兰新线,再到沿边境的全方位开放开发战略,在区域不平衡发展的背景下,东、中、西部地带出现了明显的对外开放差异。

(读图)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点拨)从时间上看,开放起步于1980年设立的4个经济特区;至1984年迈出第二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以后开放步伐不断加快,1992年基本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

从空间上看,开放首先从沿海开始,从沿海的点到沿海的片,再向中西部推进;目前中西部的开放城镇仍是点状分布,在开放程度上不及东部沿海地区。

(板书)5、对外开放差异(1)东部地区:时间早,程度高,吸纳外资能力强。

(2)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时间晚,程度低,吸纳外资能力弱。

(讲解)“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我国的区域差异除了四大地区的差异外,还集中表现为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板书)二、南方与北方的差异(读图)我国四大自然区域图(问题)我国南北方的范围和界线各是什么?(回答)在我国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线,秦淮线以北为南方,秦淮线以南为南方。

(板书)(一)界线:秦岭—淮河线(问题)秦岭—淮河一线具有哪些地理意义?(回答)1、温度:1月0℃等温线通过2、降水:800㎜等降水量线通过3、温度带:亚热带和暖温带4、干湿区:湿润区和半湿润区5、自然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6、农业区:水田农业和旱地农业7、作物区:水稻和小麦8、水文特征:河流有无结冰期界线9、流域分界: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讲解)南北方地区,无论自然条件,还是社会经济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

(板书)(二)差异(读图)中国地形图、气候图、自然带图、土壤图(板书)1、自然条件差异(读图)中国农业分布图、工业分布图、交通运输图(填表)P21活动——问题1(阅读)P20—P21内容的趋势。

为了缩小地区间的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国家于1999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板书)三、西部大开发(读图)图1—19新时期西部大开发范围(问题)西部大开发包括哪些省区?自治州?(回答)12个西部省区:陕甘宁青新蒙,云贵川渝藏桂3个自治州:湘西、恩施、延边(板书)(一)范围:12+3(阅读)P23文字(问题)西部大开发具备哪些条件?(问题)西部大开发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小结〗我们要正视我国的区域间发展的现实差异,借鉴美国西部开发、德国南部开发、俄罗斯东部开发、日本北部开发的经验,以达到区域的均衡发展,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反馈〗1.以下省区全部属于远西部地带的是( )A.新疆、青海、甘肃、宁夏B.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C.新疆、西藏、云南、甘肃D.西藏、内蒙古、甘肃、宁夏2.关于我国四大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地区矿产资源最丰富B.中部地区面积最大C.西部地区人口最稠密D.东北地区以重化工业为主导3.比较我国四大地区的产业结构,结论正确的是( )A.都是第一产业比重最大B.都是第二产业比重最大C.都是第三产业比重最大D.第一产业比重都占一半以上4.我国四大区域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差异的因素有( )①地理区位②矿产丰富程度③产业结构④对外开放程度⑤科技水平⑥土地面积A.①②③④B.②③⑤⑥C.①③④⑤D.①③⑤⑥5.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开放格局的发展相比不是利用了( )A.交通便利 B.经济国际化程度高 C.劳动力资源丰富 D.土地资源丰富6.我国开放格局的时空发展特点是( )A.点、线、面开放格局同步发展 B.沿边省区的省会与沿海城市同步发展C.东、中、西部地区同步发展 D.内陆省会城市与边境城市同步发展7、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 )A.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B.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界线C.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8、关于南方与北方特征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A.矿产资源:北方煤炭、石油、铁矿丰富,南方有色金属丰富B.限制性因素:北方水源不足,南方热量不足C.工业结构:北方能源工业为主,南方以重工业为主D.农业生产:北方自然条件差,无商品粮基地,南方水热条件好,水稻种植广泛9、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突出区位优势是( )A.矿产资源丰富B.交通十分便利C.资金雄厚D.市场广阔10、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东部首先应向西部迁移的产业是( )①高科技产业②高耗能产业③高原料消耗产业④高污染工业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后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