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毕业生追踪调查总结
年月至年月初,我校对中药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
此次跟踪调查的目的是: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及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找出我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加快专业教学改革步伐,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调查的对象为我校的毕业生,调查形式以问卷形式为主,辅之以非正式的访谈。
调查过程中得到了各有关单位的积极支持和大力配合,调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调查情况综述
(一)毕业生所在单位对我校学生的评价
从调查的结果看,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政治思想表现和职业道德予以充分肯定,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政治素质高,工作中吃苦耐劳,勤学好问,上进心强,一般都是基层单位的业务骨干和业务能力。
但对我校学生的综合评价不高,尤其是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综合协调能力评价较低。
随着人才竞争的不断加强,用人单位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实际业务能力,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理论水平;不仅仅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
希望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训练,注重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
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领导能力、应变能力、公关能力、交际能力、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服务意识与能力等等,使毕业生不仅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同时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成为一个“多面手”,能不断适应新环境和新形势的挑战。
(二)、人才质量社会评价分析:
从上表我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我校的毕业生思想道德和职业素质评价是比较高的,但专业技能方面还有待提高。
这也对我们学校对在校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调查的情况看,毕业生对专业的教学工作的意见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表现在教学上就是教师只教会学生“是什么”和“怎么做”,而对事物的产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认识不深,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反映到工作上就是学生只能或只会“做事”,而不能“做人”。
2.部分课程设置不合理、内容程旧,部分课程教学质量需进一步提高。
毕业生反映,目前某些课程严重脱离实际,只是让学生凑学时,学了没用;如:数学及英语在实际工作中基本不涉及,计算
机课程的内容太落后,不适应计算机发展的需要;语文课中公文写作要加强写作思路的训练,提高学生看问题层次和角度;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加深学生的文化修养,增设一些历史课程。
希望学校一定要保证基础理论课、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夯实基础。
3、教学设施不足。
毕业生反映,学校的教学设备仪器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应增加这方面的投入。
二、相应的调控措施
通过本次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调查组的成员深受启发。
从毕业生所在单位和毕业生反映的问题看,主要集中在综合素质差,理论水平低,能力有限这三个方面,这些问题已成为影响毕业生向高层次发展和接受继续教育的最大障碍。
它也必将决定着我校未来的发展前途,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加快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1.坚持和加强素质教育
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向大众化教育过渡。
学生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
就要求学校坚持和加强素质教育。
要通过书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等多种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正如本次调查的结果一样,毕业生很少反映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用,而过多地反映自己的能力低、素质差。
这恰恰说明我校在人才培养上,忽视了素质的培养。
2、加大力度进行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是一项以知识传授、方法训练、能力培养和精神陶冶为实践内容的综合性系统工程,素质教育观念必须贯穿于专业教育、学科教育。
首先,要继续进行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的改革。
专业调整既要着眼于学校的办学条件,更要着眼于社会需求。
其次,素质教育要从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上得到充分的体现,重点加强对于进行创造性活动有关的方法、能力、品格的教育;要努力改变学生忽视基础理论学习的倾向,提高学生学习基础理论课的兴趣。
第三,要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检验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接
触、了解社会实际,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调整心态,缩短学生毕业后与社会的适应期。
要建立加强学校和社会有关部门、行业的联系,为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要增加学生实习的时间,并保证实习质量。
3、精心组织多种学生活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素质教育是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既有赖于其自身对知识的探求,更有赖于其自身精神和行为的磨练和修养。
事实表明,学生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开拓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
要精心组织学生开展诸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以及各类文娱、体育活动,融素质教育于活动之中;各类活动应注意考虑与专业培养相结合,同时要注重发挥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力求做到让学生人人积极参与、人人从中受益。
4、加强师资力量培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培养高质量的学生。
这些都说明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的极其重要性。
因此,学校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一是要尊重教师,
教师的地位不仅仅是一个待遇问题,关键是从制度上和政策落实上如何维护教师的权利和利益。
二是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人翁精神和工作积极性。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是推进教学改革的源动力。
要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使教师把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转变为自觉行为,不断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素质,特别要强调教师追求真理、崇尚学问的品格和敬业精神。
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