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一、概念题
教育环体[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研]
答:教育环体即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主要特点:广泛性、动态性、特定性及可创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良好的环境具有感染作用,良好的环境具有促进作用,良好的环境具有约束作用。
二、辨析题
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北京交通大学2005年研]
答:(1)思想政治教育宏观环境的含义:
宏观环境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及经济生活条件、社会政治制度及现实政治状况、社会文化及各种文化活动、大众传播媒介等。
之所以将它们看做是宏观环境因素,是因为它们都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总体活动及全体社会成员发生影响的因素。
(2)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的含义: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实践范围,在不同的生活范围中受到教育环境的不同影响。
教育对象的生活实践范围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环境,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组织(工作)环境、社区环境、同辈群体环境。
(3)二者的区别:
①范围不同:前者是从大的总的方面来说的;后者是从小的具体的角度来说的。
②包括的内容不同:前者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及经济生活条件、社会政治制度及现实政治状况、社会文化及各种文化活动、大众传播媒介等;后者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组织(工作)环境、社区环境、同辈群体环境。
(4)二者的联系:
无论是宏观环境,还是微观环境,二者共同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都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重大影响,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三、简答题
1.简述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类型。
[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研;北京科技大学2010年研;北京科技大学2012年研]答:(1)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①广泛性
a.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动态性体系,它是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环境因素相互联系构成的立体、多维的系统。
b.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人的思想品德的影响性质具有多重性,影响方式具有多样性。
这一特点,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环境的作用,加强对环境的调节,既要“长善”,又要“救失”;既要“扬优”,又要“汰劣”。
第一,要充分利用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强化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相关联系,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
第二,要善于用正效应抑制和克服环境影响的负效应,削弱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负相关联系,使思想政治教育排除干扰,健康运行。
②动态性
环境的动态性是由世界运动变化的根本特征所决定的。
a.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内部各个要素始终处于运动中。
b.人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生变化。
③特定性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非常广泛,包括多种多样的因素。
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总是在一个具体的环境里进行的,人也总是生活在一个具体的环境里的,其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更多的受到这一具体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因此,对于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或具体的教育活动以及具体的教育对象来讲,环境总是特定的,即总是面对一定的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学习环境、工作环境等。
思想政治教育者一定要注意认识和把握具体环境的特殊性,并从这一特殊性出发认识和把握教育对象的思想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
④可创性
可创性主要是从人的活动对环境影响的角度来说的。
a.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强化或者减弱环境的某些影响。
b.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营造小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去设计、影响和创造小环境,尤其是单位环境包括学校环境、企业环境等。
可创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区别于一般社会环境的重要特征之一。
(2)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①感染作用
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既是一种有形的,也是一种无形的感染力量。
它能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巩固人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反,不良的环境则会削弱甚至抵消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影响人们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
可见,人们生活的环境不同,受到的感染力也不一样,其性格、气质、修养也
有区别。
“居移气,养移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②促进作用
人的思想品德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的产物。
人们认识事物,一般都经过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也就是说通过看、听、想、做多次相互反复作用,经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和大脑,最后形成某种思想、品德、信念、行为和习惯。
而这一过程离不开社会环境的作用,当社会良性运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呈现有序状态,社会风气良好时,思想政治教育就容易为人们所接受;相反,当社会恶性运行、社会生活混乱、社会风气不好时,思想政治教育就不易为人们所接受。
③约束作用
良好的环境是一种无声的命令,又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对人们的行为具有一种约束力。
良好的党风和社会风气将告诉党员和全体人民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为什么可以这样做和不可以那样做以及应该照着谁的样子做等。
良好环境的这种约束力通常是通过集体舆论来实现的。
(3)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类型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包括的因素十分广泛而复杂,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
①从系统论角度,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可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外部环境是指独立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之外,对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产生影响的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大众传播媒介环境、社区环境、工作环境、学校环境、同辈群体环境等,它们对思想政治教育都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
内部环境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依据一定教育目的有计划选择、加工、改造和重组的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发生感染、激励、鼓舞、促进作用
的环境,如时间环境、空间环境、语言环境、人际环境、观念环境、人格环境等。
②从一般意义上讲,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事物的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主要指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中心事物的外部环境,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又叫物理环境,是指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条件的总和,如日月星辰、江河湖海、山川平原等。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也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无疑对人们的思想有一定的影响。
社会环境是指人们所处的各种各样社会条件的总和,也就是社会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③以社会环境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按其形态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按其性质可分为良性环境和恶性环境;按其状态可分为开放环境和封闭环境;按其作用方式可分为直接环境和间接环境;按其覆盖范围可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等等。
2.简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环境”概念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4年研]
答:环境是指环绕在人的周围并给人以某种影响的客观现实,即人的生活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总和。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以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为例,具体表述如下:(1)经济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由于经济环境包括经济生活条件和社会经济制度。
所以,它的影响可分为两大类:
①经济生活条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经济生活条件尤其是个人的经济生活条件,对人们的思想品德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一般
来讲,经济生活条件好,或是生活不断改善,会使人们更好地认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更好地接受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更有利于人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反之,则可能产生相反的作用。
②经济体制体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对人们的思想和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a.经济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从总体上促使人们的思想品德水平不断提高;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更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手段和载体,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现代化。
b.经济的发展要求人们具有适应市场经济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诚信意识、平等意识等,这在客观上改变着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在客观上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2)政治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政治环境包括社会政治制度与现实的政治状况。
社会政治制度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核心,是体现人们之间思想关系的物质手段,是阶级利益的集中表现。
政治制度的核心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也就是由谁当家作主。
因而政治制度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根本的影响和制约。
①决定着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权。
在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一根本规定无疑有助于人民群众主人翁责任感的形成,有助于人们的思想品德朝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也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
②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基本确立以后,还有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制度特别是具体制度的规定和实施之间有可能出现一定的距离,会产生一些问题,由此形成的现实政治状况更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品德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
腐败充斥着一些地方的党政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