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榫卯结构
中国古代榫卯结构
榫卯结构,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 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 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 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榫卯是极为精巧的发明,这种构件连接方式,使得中国 传统的木结构成为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刚架 的特殊柔性结构体,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 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抵消一定的 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
中国的榫卯精致、并很有成就,但是,榫 卯并不是中国特有的,谈榫卯就有民族主 义的自豪感,这其实有些过,木材作为最 原始的建筑和家具材料是全球性的,所以 榫卯是在全球性的发生,而不是中国的传 统特色,埃及也同不是必须 唯一存在的,是选择。对于实现其功能来 说,现代有更多、甚至更优的选择,比如 说建筑,水泥钢筋预制的出现出现了摩天 大厦,而木质的榫卯是不可能实现的。对 于家具来说,更多材料的出现不单是降低 了加工成本,更多的是实现了家具使用环 境(比如注塑、合金材料的户外家具)和 造型的多样性,各种曲线、曲面家具的出 现。这些让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范围。
榫卯结构的类型
面与面 一类主要是作面与面的接合,也可以是两条边的拼合,还可以是面与边的交
接构合。如“槽口榫”、“企口榫”、“燕尾榫”、“穿带榫”、“扎榫” 等。 点结构 另一类是作为“点”的结构方法。主要用于作横竖材丁字结合,成角结合, 交叉结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如“格肩榫”、“双榫”、“双 夹榫”、“勾挂榫”、“锲钉榫”、“半榫”、“通榫”等等。 构件组合 还有一类是将三个构件组合一起并相互连结的构造方法,这种方法除运用以 上的一些榫卯联合结构外,都是一些更为复杂和特殊的做法。如常见的有 “托角榫”、“长短榫”、“抱肩榫”、“粽角榫”等。
榫卯结构广泛用于建筑,同时也广泛用于家具,体现出家具与 建筑的密切关系。榫卯结构应用于房屋建筑后,虽然每个构件 都比较单薄,但是它整体上却能承受巨大的压力。这种结构不 在于个体的强大,而是互相结合,互相支撑,这种结构成了后 代建筑和中式家具的基本模式。
榫卯结构为什么没有普及?
榫卯结构精巧、华美,但是成本高,构件与 构件之间需要紧紧贴合,这就需要误差极小。 无论人工还是机械非常耗费工时,人工来说 对于工人的技术要求非常非常高。机械加工 的榫卯精度肯定比以前高很多,能精确到0.5 毫米的误差。但是复杂的榫卯都机器要求高, 除非是CNC数控加工机床,一般的单轴加工机 床要加工复杂的榫卯需要很多工序。而对于 国内大多数的家具厂家来说CNC太贵了几十上 百万一台,成本太高。
榫卯,读作sǔn mǎo,榫卯结构,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 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 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 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榫卯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 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榫 和卯咬合,起到连接作用。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它木 制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榫卯结构是榫和卯的结合,是木件之 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 件向各个方向的扭动。最基本的榫卯结构由两个构件组成,其 中一个的榫头插入另一个的卯眼中,使两个构件连接并固定。 榫头伸入卯眼的部分被称为榫舌,其余部分则称作榫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