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全国)化学上册期末试卷解析版(1)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某密闭容器中有X、O2、CO2和 H2O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B.表中“待测”数据为 4.4C.反应中的X 与 O2变化的质量比是 1:4 D.X可能是乙醇2.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C.b物质可能是单质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g3.明胶,可以在制药与食品工业中使用。
明胶里含有多种蛋白质,其中某蛋白质在人内水解产物之一为苯丙氨酸(化学式为C9H11O2N)。
下列对相关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苯丙氨酸分子有23个原子构成B.苯丙氨酸分子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C.苯丙氨酸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质量比为9:11:2:1D.苯丙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4.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四个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的数据及处理情况,其中正确的是A.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B.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C.相同质量的铁粉和锌粉分别加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D.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固体5.下列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A.实验一可以证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B.实验二可以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C.实验三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D.实验四可以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种类有关6.电解水时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栄参与反应),电解一定质量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B.溶液中钠元素质量变大C.溶液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不变 D.溶液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减小7.科学实验是人类获取科学知识,验证科学理论的重要手段,其中,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很重要,以下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的烟雾B.CO还原氧化铁,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C.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观察到浅绿色溶液变成蓝色D.向滴有植物油的水中加入洗洁精,振荡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8.下列图像对应的关系正确的是A.表示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气体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B.表示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C.表示硫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D.表示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产生氧气的质量m与时间t的关系9.下列一些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 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A.A B.B C.C D.D10.A和B可发生如下反应:3A+2B═A3B2,某学生做了3次该实验(每次均充分反应),反应前A和B的质量和都是l0 g。
有关实验数据见下表,X∶Y的比值可能为()序号反应前A的质量反应前B的质量反应后A3B2的质量①8 g 2 g 6 g② 4 g 6 g 6 g③X g Y g9 gA.1∶1B.2∶1C.1∶4D.3∶21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 M、N、Q、P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物质M N Q P反应前质量(g)181232反应后质量(g)x26212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B.反应后物质x的值为13C.反应中 N、P 的质量比为5:4D.物质 Q 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12.纯净物甲是一种可再生绿色能源。
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质量的甲与 48g乙充分反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当乙反应完全时,生成 44g 丙和 27g 丁。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有()个①参加反应的甲物质的质量为 23g②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化学计量数比为 2:3③甲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4:1④参加反应的甲与丙的质量比为48:44⑤甲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A.1个B.2个C.3个D.4个13.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CaCO3中加入稀盐酸B.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C.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D.向一定量铁粉中滴加稀盐酸14.一定条件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是A.木炭B.一氧化碳C.氧化铜D.氧气15.含杂质的Fe2O3固体样品20g,高温下用足量的CO完全还原(杂质不与CO反应),将生成的CO2气体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充分吸收后,产生30g白色沉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入的CO质量为8.4g B.还原后的固体质量为11.2gC.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80% D.样品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一定为24%16.如图为改良版的“验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
用一根铁丝穿4片紫色石蕊试纸,按图示将稀硫酸和水滴加到相应的试纸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1、3变为红色,2、4不变色B.若将稀硫酸换成稀醋酸也可以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C.该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与石蕊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物质D.该实验的优点是将四个实验改成一个实验,对比性强17.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应该采用的方法是()A.把混合气体点燃B.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C.混合气体通过灼热氧化铜粉末D.把混合气体由一个容器倾入另一个容器中18.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物质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X反应前质量/g 3.211.2000反应后质量/g007.2 4.4aA.表中a的值为2.6B.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X可能含有氢元素D.若增加氧气量,则生成物的种类可能减少19.科学家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的原子,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9,则该原子的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是()A.114 B.61 C.175 D.28920.某同学从定量角度研究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过程,对原实验进行部分改进,增加了称量操作,具体做法是:取10%的双氧水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放入气体发生装置,并对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进行称量,记录如下:反应过程反应前反应后质量变化(不含容量质量)34.3g32.7g若反应后,双氧水分解完全且氧气全部逸出,该同学得出的结论中,不合理的是:A.反应速率逐渐加快B.最多得到氧气的质量为1.6gC.催化剂二氧化锰的质量为0.3g D.反应得到水和氧气的质量比为9:8 21.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混合物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反应结束时能生成(a-b)g氧气B.P点处固体成分是氯酸钾和氯化钾C.在反应过程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D.在0-t1时段,MnO2在混合物中的含量不断增大22.将一定量的丙醇(C3H8O)和氧气置于一个密封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质丙醇氧气水二氧化碳X反应前质量/g 6.014.800.40反应后质量/g027.29.2aA.表中a的值为2.8B.参加反应的氧气和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6:11C.X中一定含碳元素、氧元素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23.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现对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A.B.C.D.24.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分子个数之比等于气体体积之比。
如图是一定体积的氢气和不同体积的氧气化合成水(液态)的实验数据的关系图(横坐标表示通入氧气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后剩余的气体的体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氢气B.虚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氧气C.实线与虚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气体恰好完全反应D.反应前,原有氢气 2mL25.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CaCO3中滴加稀盐酸B.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C.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D.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26.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7.6 2.00.20(g)反应后的质量3.2X 5.80.4(g)A.X=0.4B.丁一定是单质C.甲和乙是反应物D.反应中的甲、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11:1427.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四种物质中只有丙属于氧化物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C.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D.若有17g 物质甲参加反应,生成物丁的质量为18g2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29.浓度相同,质量相等的a、b两份过氧化氢溶液,在b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的同时,将a溶液加热,放出氧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A.B.C.D.30.为证明人体呼出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CO2,采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瓶1和瓶2中所装试剂均为澄清石灰水B.吸气时,应将A打开、B关闭,呼气时,则相反C.吸气时,瓶1试剂中出现气泡,液体变浑浊D.通过瓶1和瓶2中的不同现象,证明人体呼出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CO2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31.根据己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控制产生O2的速度,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编号)。
(3)实验室制取CO2选用B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 。
G装置可用来测盘生成的CO2体积,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油上方的空气对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 (填“有”或“没有")影响。
最终若仰视量筒中水,读数为20.0mL,则氧气的体积将______________ 20.0mL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甲烷是一种无色,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实验室用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则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编号,下同),收集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