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电商精准扶贫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关于电商精准扶贫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关于电商精准扶贫支持计划的实施方

关于电商精准扶贫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实施方案》和《省商务厅、省工信委、省扶贫办关于精准扶贫电商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加快电子商务扶贫步伐,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以干旱山塬区、关山林缘区、黑河流域和少数民族乡村四大贫困片区为重点区域,以59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40.12万贫困人口为重点对象,以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工作核心。

从到2020年,按照前三年集中攻坚、后三年巩固提高的阶段安排,因村制宜、因户施策,分区域、分批次推进,积极引导苹果、肉牛、蔬菜等主导产业加快电商应用,强化网店服务体系、网货供应监管体系、网络物流体系、人才培训体系及电商支撑体系,突出电商扶贫措施规划到村、落实到户、增收到人,确保每年集中攻坚一批、脱贫一批。

到底,全市594个贫困村中有434个实现利用电子商务销售当地特色产品,交易额年均增长20%以上;贫困村实现宽带网络全覆盖。

到2020年,全市所有贫困村基本普及电子商务应用,实现“三有一能”目标,即县有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乡有电子商务服务站,村有电子商务服务点,贫困户能经过电子商务销售自产产品、购买生产生活资料。

(二)年度任务时序安排
,建成市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淘宝网“特色中国—平凉馆”),在崆峒区、静宁县、庄浪县建成县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成立电子商务协会。

,在泾川县、灵台县建成县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成立电子商务协会。

,在崇信县、华亭县建成县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成立电子商务协会。

至2020年,分别建成31个、22个、2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并在巩固三年集中扶贫攻坚工作的基础上,实现电商服务站、物流、快递服务点和4G网络贫困村全覆盖,全市网络交易额年均增长30%以上,市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月平均销售额达到40万元以上,地方特色农产品销售额比重占平台销售额的85%以上。

二、重点措施
(一)建立行政推进体系。

在市、县(区)、乡(镇)、村建立电商扶贫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在市商务局设立电子商务科,层层组建电商协会,负责电商扶贫的政策制定、协调指导、工作推进等工作,并加强与外界的沟通联系和衔接汇报,争取各方支持,形成政府、协会、驻村工作队共同推进电商扶贫的工作机制,推动电商扶贫工作有序开展。

(二)建立电商服务体系。

依托国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扶持建设市级电商扶贫产业孵化园,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建立县级电商扶贫产业孵化园。

加快淘宝网“特色中国—平凉馆”建设和运营。

依托县(区)电商服务中心、乡服务站和村服务点,在贫
困村大力发展农超对接、直供直销和连锁经营等新兴流通服务。

并为贫困村网店开设和运营提供策划、培训、IT外包、美工等专业服务,积极探索一店带一户或多户、一店带一村或多村等电商扶贫模式,推动贫困户开展网销。

(三)发展网货供应体系。

各县(区)要积极开展特色农业提质增效活动,确定特色主业、主打产品,重点推动平凉金果、平凉红牛、静宁烧鸡及小杂粮等特色农产品进城实体店销售或就地电商销售。

探索“企业+基地+网店”或“协会+基地(合作社)+网店”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大力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和订单农业,扶持加工企业开发一批优质网货,建立一批网货供应平台,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示范网店,打造一批优质农产品电商品牌。

积极探索“政府部门+合作社+农户+电商协会+特色中国—平凉馆”多方负责的品控机制,县(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取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平凉金果、平凉红牛、静宁金果、等产品及进入特色平凉馆的网销产品做出背书,列出责任清单,明晰各自责任,各方联网联动联保,力求实现网销产品售前、售中和售后全方位品质控制。

(四)建设网络物流体系。

加快贫困地区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将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及农产品冷链设施建设项目方面向贫困地区倾斜,同时加快现有农贸市场、肉菜市场的电商化改造。

加大支持邮政系统和大型快递物流企业在贫困乡村设立快递代办点,鼓励发展面向乡村的“草根物流”,降低网店运营成本,到物流、快递服务站点基本覆盖贫困村。

大力推动“电信网、互联
网和有线电视网”三网融合,重点加强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有线无线结合的办法,扩大有线网络和WIFI无线网络覆盖面,到实现宽带网络全覆盖,2020年实现3G、4G网络全覆盖。

(五)建立人才培训体系。

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制定培训规划、方案,以建立甘肃省“一村一电”工程人才培训基地为基础,构建由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团体、高等(职业)院校、淘宝大学(兰州)、“特色中国—平凉馆”及电商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电商扶贫人才培训体系。

重点培育发展电商扶贫人才培训实践基地和师资队伍,并加大电商专业人才的引进交流力度,每个贫困村至少有一名电商应用人才和信息员。

(六)建立考核评价体系。

出台制定《平凉市电子商务奖励扶持办法》和《平凉市精准扶贫电商支持计划考核办法》,围绕“三有一能”目标,把电商扶贫纳入年度考核,与扶贫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

建立电商扶贫统计通报制度,重点考核各县(区)网店数、销售量、交易额,促进电子商务与扶贫开发深度融合。

三、重点工作
(一)宽带网络建设。

市工信委、市电信局等有关部门要积极推进“宽带中国”行动计划,加快推进“百兆光纤工程”和“百县宽带乡村工程”,研究制定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措施,重点保证贫困地区光缆入乡、入村、部分光纤入户,实现贫
困村互联网全覆盖。

(二)物流快递支撑。

发改、商务、邮政等部门要重点支持平凉工业园区综合物流中心、平凉·恒旺物流园等物流园区加快发展步伐,经过物流补贴、税费减免等方式,多形式、多渠道、多类型引导电子商务企业与物流园区实现信息对接,发展农村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和冷链物流体系。

在商业服务网点、民族贸易中心、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农畜产品交易市场等商贸设施建设方面加大规划力度,并给予项目倾斜。

鼓励物流企业在贫困乡镇建立符合电商发展需要的物流配送门店。

支持邮政部门依托现有邮政、快递网络,在贫困村建立邮政、快递服务点,到实现物流快递乡镇基本覆盖,功能覆盖到村。

(三)网店规模壮大。

各县(区)商务、扶贫、共青团等部门积极开展电商贫困试点工作,为贫困村配备电脑,并采取教育培训、资源投入、市场对接、政策支持、提供服务等方式,加大贫困户电商操作技能培训力度,帮助贫困户开办网店,大力发展万村千乡网上农家店。

每个贫困村要成立1个电商互助组,每个贫困户至少有1人加入,经过开展电商企业、专业协会“一对一”帮扶,提高网店运营效益。

鼓励农村小微商家、个人探索微平台模式,经过创新营销手段开展农村电子商务。

对暂不具备开办网店条件的贫困村,鼓励乡镇干部、大学生村官、未就业大学生和贫困村在校大学生以及致富能人,在淘宝网“特色中国—平凉馆”、县服务中心、电商扶贫产业园内或乡镇服务站开设扶贫网
店,代销农特产品。

(四)网络品牌培育。

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原则,优先扶持发展平凉金果、平凉红牛、静宁烧鸡、蔬菜、药材等特色产业,培育地方优质特色品牌。

加快我市优质农产品“地标保护”、“绿色”、“有机”、“无公害”的资质申报认证,增强网销农产品生产标准制定、农业品牌打造、品牌推广宣传力度,加强贫困地区特色产品品牌化建设,提升产品品质、价值和知名度。

建立“全市电商适销商品数据库”,对全市优质特色农产品种养规模、产量产值、品质特色开展调查摸底统计,编制市、县(区)特色主导产品目录,确定主导品牌。

(五)金融服务支撑。

金融部门要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扩大电子商务企业贷款抵、质押品范围,拓宽电子商务企业融资渠道。

充分利用全省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做好电商贷款申报基础工作,争取贷款政策向电商扶贫倾斜。

要将电商扶贫纳入扶贫小额信贷支持范围,对开办网店、从事网货生产销售的贫困户和带动贫困户生产销售网货产品、带动效果明显(以销售贫困户产品为主)的企业和网店,给予免抵押、免担保、5万元以下、三年以内的小额信贷支持,政府按基准利率全额贴息。

(六)试点示范引领。

重点在国家级扶贫县和集中连片贫困县开展电商扶贫试点工作,每县选择1个乡镇,每个乡镇选择3个村,按照试点方案迅速安排启动,加快制定试点乡、村路线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