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上海高三年级一模语文汇编__古诗鉴赏

2018年上海高三年级一模语文汇编__古诗鉴赏

2018年高三一模语文汇编--古诗鉴赏【长宁嘉定】山花(唐)钱起山花照坞复烧溪,树树枝枝尽可迷。

野客未来枝畔立,流莺已向树边啼。

从容只是愁风起,眷恋常须向日西。

别有妖妍胜桃李,攀来折去亦成蹊。

12.这首诗共有几联对仗?正确的一项是()(1分)A.一联B.二联C.三联D.四联13.这首诗以花喻人,以下对所喻之人的推断最合理的一项是()(2分)A.落魄才子B.隐居高士C.被贬官员D.山村思妇14.本诗是怎样表现山花之美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5分)12.(1分)B13.(2分)B评分说明:选A给1分14.(5分)答案示例:首联正面描写,写出山花色彩艳丽、分布广阔,让人陶醉沉迷。

颔联侧面烘托,野客未来,流莺已至,写出山花之美的吸引力。

颈联通过写自己赏花的心理感受来表现山花之美。

唯恐风起花落,往往到黄昏都不舍离去,可见山花之美。

尾联通过与桃李对比(或化用典故)来赞美山花美胜桃李,并和桃李一样有“下自成蹊”的魅力。

评分说明:“怎样表现”3分(四个点答出任意三个即可);与“怎样表现”相对应的具体内容概述2分。

【崇明县】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雨有作(宋)曾几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12.从体裁看,本诗属于。

(1分)13.下列各项对本诗风格评价恰当的一项是()(3分)A.激越高亢B.轻快自然C.平易俗白D.清婉秀丽14.古代诗歌里,秋夜听雨打梧桐往往营造失眠愁闷的境界。

本诗却旧调翻新,拓宽诗境,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4分)【答案】:12.律诗13.B14.本诗把五更时听到的雨打梧桐声说成最好的声音,一改前人借雨打梧桐抒发愁闷的惯例(1分)。

本诗写了作者秋夜梦中醒来,凉雨打湿衣襟,但他却不因“屋漏床湿”而忧愁(1分),而是由此联想到溪流满注,进而千里稻田因雨欣欣向荣,借雨打桐叶寄托此时内心的欣喜(1分)。

这一切源于作者将己心比农人之心,表达了与民同喜同乐,体现了作者关心民生疾苦的情怀,由此拓展了诗境(1分)。

【青浦区】早春南征①寄洛中诸友(宋)欧阳修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②。

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

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③。

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注】①离开洛阳去南方②赊,遥远。

③槎(chá)木筏。

12.这首诗共有几联对仗?正确的一项是()(1分)A.一联B.两联C.三联D.四联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2分)A.含蓄委婉B. 沉郁顿挫C.高亢豪放D.平淡质朴14.结合全诗从内容和形式角度赏析“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两句。

(5分)内容:形式:【答案】:12. B (1分) 13. D(2分)14.(5分)内容上:描写了作者在水路上看到的南方早春的美丽景色(1分):河边的青草已经抽芽生长,河面上的水上植物也已经开花了并且就在自己乘坐的木筏边。

(1分)/这一派美丽的春景初看令人欣喜,但是一想到这不是家乡的美景,自己远离家乡,远离亲朋好友禁不住离愁上心头,再好的风景也无欣赏的兴致了。

/(1分)形式上:运用反衬手法,以乐景衬哀情(1分)。

/用美丽的早春景色,反衬出游子的孤寂以及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1分)【松江区】送蔡侍御赴上都①(唐)刘长卿迟迟立驷马,久客恋潇湘。

明日谁同路,新年独到乡。

孤烟向驿远,积雪去关长。

秦地看春色,南枝②不可忘。

【注】①上都:古代对京都的通称,这里指长安。

②南枝:语出《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句。

13.这首诗共有几个字押韵?正确的一项是()。

(1分)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14.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2分)A.细密委婉B.雄起瑰丽C.清新质朴D.明快俊逸15.本诗是怎样抒写临别情感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5分)【答案】:13. (1分)C14.(3分)A15.(5分)答案示例:本诗首联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描写送别画面,“迟迟”既描摹出当时诗人立而不行的情态,表现了离别之难。

(评分说明:手法:借景抒情(对应第三联)、用典(对应第四联)2分,情感:1分)【普陀区】狂夫①(唐)杜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筱②娟娟净,雨浥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①本诗作于杜甫客居成都之时。

②筱(xiǎo):细小的竹子。

13. 这首诗共有几个字押韵?正确的一项是()。

(1分)A. 三个B. 四个C. 五个D. 六个14. 对画线部分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上联以“含”字写风,仿似微风有情,悉心护竹。

B. 下联以“浥”字写雨,倍显细雨润物,轻柔无声。

C. “娟娟”“冉冉”都是叠词,突出竹的挺拔、荷的茂盛。

D. 运用互文,上联风中有雨,下联雨中有风,凝练而巧妙。

15. 本诗题为“狂夫”,前三联却全不见“狂”字,请对此加以分析。

(4分)【答案】:13. C14. C15. 前三联描述作者的生活环境与状况,不见“狂”字,而暗含以疏放自处之意。

首联运用典故,作者漂泊西南,客居小小草堂,却能思接万里,伴百花潭水如沧浪旁的隐世渔父,展现出不拘于物的狷狂放达。

颔联颈联写了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情景,一面是“风含翠筱”“雨浥红蕖”的赏心悦目之景,一面是全家食不果腹“色凄凉”的人生困境;如此落拓潦倒,窘迫至极,却依然能细赏美景,苦中作乐,更加衬托出作者贫困不能移的疏狂不羁。

【宝山区】拟咏怀·其二十六①南北朝庾信萧条亭障②远,凄惨风尘多。

关门临白狄③,城影入黄河。

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

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歌。

【注】①庾信为南朝梁臣,奉命出使北朝西魏;但梁为西魏所灭,被滞仕魏,羞愤悒郁。

后北周代魏,庾信累官至开府仪同三司。

此诗作于其任北周弘农郡守时,时南朝陈与北周通好,流寓人士,并许归还故国,唯庾信与王褒不得回南方。

②亭障:边境的堡垒。

③白狄:古民族名。

12.从题材上看,本诗属于()(1分)A.咏史B.怀古C.怀人D.羁旅13.对本诗意境的评价最适合的是()(2分)A.纯一混茫B.凄惨萧索C.苍凉壮阔D.清幽凄冷14.全诗是怎样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5分)【答案】:12. 1分 D13. C,2分;B,1分。

14. 5分答案示例一本诗首二句通过远望边境堡垒和原野上的风尘,抒发内心的悲凉,并以“萧条”“凄惨”融情于景。

三四句写身居异族,眼见壮阔的黄河,更增思念故国的悲哀。

最后四句用典,写自己不能像苏武那样出使匈奴保持节操,反而像荆轲刺秦不成、自己国家却最终灭亡,表达留仕北国的羞愤;用项羽气盖世却于帐中悲歌(“时不利兮骓不逝”),表达自己在祖国大势已去时自己无所作为的亡国羁旅之痛。

答案示例二本诗表达了留仕北国的羞愤、思念故国的凄惨、国家灭亡的悲哀,悲中有壮,壮中有悲。

首四句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远眺边境堡垒风尘,内心黯然神伤;近看关门临白狄异族、城影入浪涛平抑的黄河,壮阔中更增添思乡南归的悲凉。

后四句用典,苏武、荆轲的典故点出了出使北国被滞留的身世和愤慨,又有留下做官的羞愧和祖国灭亡的无奈、悲痛;项羽悲歌的典故更表达了英雄末路的浩叹。

评分说明:作者情感2分;怎样表达3分。

最后两句项羽的典故如果说不出,意思基本正确,不扣分;融情于景和用典某一方面分析特别充分精彩,另一方面提到却分析不够也可满分。

【杨浦区】念奴娇①(北宋)黄庭坚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

偶有名酒,因以金荷②酌众客。

客有孙彦立,善吹笛。

援笔作,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

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③?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

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

老子④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

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注释】:①此词写于作者谪居地处西南的戎州(今四川宜宾)。

②金荷:金制酒杯,状如莲花。

③醽醁:酒名。

④老子:老夫。

12.文本画线处填入的正确一项是()(2分)A.诗词B.散曲C.豪放词D.长短句13.能表现作者处逆境而不屈的句子是()(2分)A.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B.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C.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D.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14.上阙中词人是怎样描写月色的?(4分)【答案】12. D13. D14. 词人他接连以三个带有感情色彩的问句发问,极写月色之美和自得其乐的骚人雅兴。

首先用桂影婆娑,侧面写出月光之明亮;其次诗人别开生面地想象嫦娥驾驶玉轮,从寂寞清冷的月宫中走出来,驰骋长空。

旧典翻新,突出欣赏自然美景的娱悦心情。

最后,正面写月光,但却说月光为谁照在美酒上,月光显得如此主动,似乎为词人而来,表现词人的洒脱。

【徐汇区】·题上卢桥①(宋)辛弃疾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

千里盘盘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带。

古今陵谷②茫茫,市朝往往耕桑。

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注】①此为作者闲居带湖之时所做。

上卢桥:在江西上饶境内。

②陵谷:高山深谷。

12. 在标题空格处最不可能填入的一项是()。

(1分)A. 清平乐B. 天净沙C. 破阵子D. 西江月13. 下列最能概括本词主要写作特征的一项是()。

(2分)A. 因小见大B. 借古喻今C. 对比映衬D. 托物言志14. 这首词是如何做到将情、景、理三者合一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5分)【答案】:12. B(1分)13. A(2分)14. 上片先描写清澈的水色及一往无前的水势,随后描绘上卢桥一带回旋曲折、山水环绕的地貌,动静交错,描写富有生气,表达出对这片山水的赞赏。

下片即景遐想,转入对于自然和人事的思索。

由人们常说的沧海桑田作引子,推导出眼前的山水也有过小小兴亡的可能,表达出对自然巨变、人事兴亡、历史盛衰的感慨。

(5分)【金山区】归洛道中(宋)陈与义①洛阳城边风起沙,征衫岁岁负年华。

归途忽践杨柳影,春事已到芜菁花。

道路无穷几倾毂②,牛羊既饱各知家。

人生扰扰成底事,马上哦诗日又斜。

【注】①陈与义(1090-1138),著名爱国诗人。

此诗是作者在客居汴梁10年后返回洛阳途中所作。

②毂(gǔ):车轮子穿轴的孔,用来喻车。

15.这首诗共有几个字押韵?正确..的一项是()(1分)A.3个B.4个C.5个D.6个16.对这首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描写诗人从汴梁归洛阳途中的所见和所思。

B.颔联中的“忽”、“已”表明诗人归途中的焦虑。

C.尾联抒发了诗人对年华已逝而壮志难酬的苦闷。

D.本诗语言工巧与朴拙结合,显得非常耐人寻味。

17.联系全诗,赏析颈联的妙处。

(4分)【答案】:15.(1分)C16.(3分)B17.(4分)颈联写诗人归家途中的艰辛,牛羊吃饱了知道回家的情形(1分),诗人借景抒情,即借牛羊知家来表达自己对家的思念(1分),在结构上引出尾句夕阳西下(1分),更加衬托作者的归心似箭(1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