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 循证医学证据
3.桥接治疗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 影像评估
一、脑组织学评价
影像学技术对脑组织学的评价主要包括 1.核心梗死区的评价: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风险。 2.缺血半暗区的评价:预测患者的获益。
二、脑血管影像学评价
AIS侧支循环状态与血管内治疗成功开通 有相关性。评价有效的侧支循环能够识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18
5项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试验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 循证医学证据
1. 动脉溶栓治疗: PROACT-Ⅱ,MELT试验:均为尿激酶前循环AIS的试验研
究,试验组主要终点3个月良好神经功能预后的比例高于对 照组;试验组66%的患者MCA实现再通;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 率,试验组为10%,对照组为2%;两组死亡率相似。
大血管闭塞的影像学评估—— 血管成像
1.CTA影像评估:CTA识别颅内动脉闭塞的敏感性和 准确性分别为92%~100%和82%~100%。 2. MRA影像评估:MRA能够显示Willis环及其邻近颈 动脉和各主要分支,但是,MRA容易将次全闭塞诊 断成完全闭塞,容易对血管狭窄程度过度评估。
2. 机械取栓治疗: DAWN试验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化、开放标签研究, 其终点使用盲法评估。入组标准: ①患者从最后看起来正常至随机化时间为6~24 h; ②筛选方案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严重程度与梗死面积不 匹配——“临床-影像不匹配”(NIHSS评分和MRI-DWI/CTPrCBF的梗死体积不匹配)。 最终试验结果显示:有效性结局[90d取栓组都显著优于对照 组;安全性结局(24 h的sICH和90d任何原因所致的死亡) 在两组间没有显著差异。
女,53岁。以左侧上下肢活动不灵3小时来诊。 CT显示右侧MCA“致密动脉征”,超急性期脑梗塞征 象。
大脑中动脉的密度 明显增高,高于对 侧大脑中动脉、基 底动脉及相邻脑组 织,其CT值均大于 60Hu,高 于 对 侧 15Hu。动脉致密征 一般在发病30分钟 内可显示,是大脑 中动脉(MCA)供 血区大面积脑梗塞 的早期表现。
大血管闭塞
• 通常将内径在2 mm及以上的血管划分为大血管, 结合血管内治疗情况以及可以通过急性血管内治 疗实现血运重建的血管分段,认为将包括颅外段 及颅内段在内的ICA、椎动脉V1-V4段、基底动脉 、大脑后动脉P1段、大脑前动脉A1段、MCA M1、 M2段列为大血管是合理的。
大血管闭塞
• 通常将内径在2 mm及以上的血管划分为大血管, 结合血管内治疗情况以及可以通过急性血管内治 疗实现血运重建的血管分段,认为将包括颅外段 及颅内段在内的ICA、椎动脉V1-V4段、基底动脉 、大脑后动脉P1段、大脑前动脉A1段、MCA M1、 M2段列为大血管是合理的。
1. 骨外段(V1)
2. 横突孔段(V2)
3. 椎外段(V3)
4. 硬膜内段(V4)
5. 枕骨髁的大概位 图A:斜置侧位观;图B:前 后位观;图C:俯观。
大血管闭塞
如果无法进行无创动脉影像,在症状发生最初3 h内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9分 或者在3~6 h内NIHSS评分≥7分,则提示颅内大动 脉闭塞。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 循证医学证据
DEFUSE 3研究是DEFUSE系列研究中关于血管内 治疗的试验,为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盲 法评价结局的临床研究,旨在明确距最后正常时间6 ~16 h的大血管(颈动脉/大脑中动脉M1)闭塞患者 是否可以从取栓治疗中获益。
患者选择术前mRS≤2分,年龄18~90岁,脑梗 死核心体积扩展至70 ml。发病到开始血管内治疗时 间为6~16 h,要求缺血区/梗死区体积比≥1.8,缺 血区与梗死区体积错配面积>15 ml。
NIHSS评分预测大血管闭塞
在急诊室神经科医师和急诊医师确定为缺血性卒中患者后, 预测大血管闭塞的最有效工具为NIHSS评分。荟萃分析显示 ,NIHSS评分≥10分时达到最佳敏感性(73%)和特异性( 74%)平衡;提高敏感性时(特异性会降低),NIHSS评分 ≥6分时有87%的敏感性和52%的特异性。使用大血管预测评 分可能会错过一些大血管闭塞患者,较低的敏感性提示假阳 性较为常见。
C7段(交通段) C6段(眼段) C5段(床突段) C4段(海绵窦段) C3段(破裂孔段) C2段(岩段) C1段(劲升段) C1段(颈动脉球段)
Bouthillier七分法
• A 1 段:是大脑前动脉至前交通动脉的一段, 向前内方走行, 越过视 神经、视交叉至中线。正位片上呈由外向内水平走向或略呈弧形。侧位 片上成轴位投影并与大脑中动脉重叠,显示不清。A 1 段上移常提示鞍 区占位性病变,大脑前动脉在此段闭塞可不产生症状,因远端可以从前 交通获得血液。
• 环绕段:随后大脑中动脉呈C形绕过岛叶前端进入外侧裂, 称为环绕段。分为上干和下干,在分叉处分开,在外侧裂 池中向后走行一段距离后再接近。亦称侧裂段或岛叶段。
椎动脉(VA)
①V1(骨外)段:向 上进C6横突孔。
②V2(椎间孔段
③V3(脊椎外)段:
④V4(硬膜内段): 近侧椎动脉段解 剖(A侧位;B前 后位;C颏顶位):
MR CLEAN试验动脉溶栓方案为静脉溶栓后动脉溶栓,用 量rt-PA不超过30 mg或尿激酶不超过40万单位,单纯动脉溶 栓尿激酶最大剂量为120万单位,最终141例患者中有15例( 11%)在机械取栓后动脉内使用rt-PA,平均用量8.8 mg,与 单纯机械取栓相比,对临床预后没有影响。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 循证医学证据
其他预测大血管闭塞的评分
大血管闭塞的影像学评估——CT
通过NCCT发现的动脉高密度征是提示大血管闭塞的 影像评估方法之一。由于急性血栓形成,血流减慢 、停滞,进而在NCCT上可见血管走行区域内密度升 高(77~89HU),即所谓的动脉高密度征,介于正 常血管(35~60HU)与钙化斑之间(114~321HU) ,是动脉阻塞的早期征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