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必修1高中地理《第二章第3节大气环境》专项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一架飞机由北极向赤道飞行,保持万米高度,它穿过的大气层是:A、始终在对流层E、由平流层进入对流层C、始终在平流层D、由对流层进入平流层2•大气垂直分层中形成航空最佳飞行层的主要原因是该层:A、气温相对下高上低,大气稳定E、水汽含量较多,但尘埃少,水汽不易成云致雨C、大气易电离,有利于保持与地面的短波通讯D、大气以平流为主,大气的能见度好3•大气各组成成分分别有以下作用:A、氧是生物体的基本成分E、臭氧大量吸收红外线,对地面起保温作用C、二氧化碳大量吸收紫外线,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D、水汽和固体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4•有关低层大气增温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是地面的长波辐射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的结果E、主要是太阳晒热地面,地面又将热量传导给空气的结果C、主要是太阳辐射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的结果D、主要是受太阳光热照射的结果5•有关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正确的叙述是:A、大气通过反射、散射方式,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E、大气逆辐射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具有纬度差异D、吸收、反射、散射作用都具有选择性6.下面关于大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空气并不能产生运动E、实际上空气不可能沿着等压线运动C、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方向,不能改变风的速度D、摩擦力可以改变风的速度,不能改变风的方向7.大气环流:A、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的形式E、是大气运动的最经常的形式C、是区域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D、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8.下图中正确的大气运动为(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9•有关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低气压带均盛行下沉气流E、高气压带均是由空气遇冷收缩下沉而形成C、气压带分布是具有高低相间的规律D、高气压带均易成云致雨10.关于天气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同天气系统控制下天气不同,同一天气系统控制下天气相同E、天气系统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C、冷锋锋面是冷空气在锋面上方,暖锋锋面是暖空气在锋面的上方D、天气系统处在不断地生长、移动和消亡中,使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不同11.锋面系统的特点有:A、是狭窄的过渡地带,水平范围约几米到十几米E、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有明显的差别C、锋面的移动方向与冷气团的移动方向一致D、锋面与气旋相伴而生,只有在温带地区能形成12.有关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半球的信风与极地东风的风向基本相同E、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30度附近辐合C、盛行西风在北半球是西北风,在南半球是西南风D、信风由高纬吹向低纬,容易成云致雨13.目前人类影响局部地区气候的着眼点主要在于:A、改变大气环流E、改变太阳辐射C、改变大洋环流D、改变地面状况14.关于气候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候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因而可以随意使用E、气候为农业提供了光、热、水、空气等能量和物质C、气候资源对商业的发展没有影响D、气候资源与交通关系不大15 •关于气象灾害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种类多,主要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季风等E、范围广,在陆地、海洋、空中都会发生C、频率高,夏半年都会出现D、灾情重,由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在各类自然灾害中居第二位16.有关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A、雨水PH值小于4. 5的地区为酸雨区E、我国酸雨主要是碳酸型酸雨C、酸雨会使水、土酸化,危害生物,腐蚀建筑,并危及人体健康D、防治酸雨的根本途径是减少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排放二、非选择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天阴天,气温比晴天时' __________ ,这是由于厶(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晚阴天,气温比晴天时__ ,这是由于 _______ /(4 )阴天比晴天气温日较差_____________ '、/1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A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该系统控制下,其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___ 。
影响B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__ ,在该天气系统的控制下,B处可能出现 ______________ 天气。
(2)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CD两处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将发生天气变化,原因是该地将受到________________ (天气系统)的影响,届时该地将会出现________ 天气,当此天气系统过境后,天气的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前,图中D点的天气特点是__ ,该地风向应为。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EF两点「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因为。
19.读某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1D0K(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气压中心B是 , C是。
造成海陆上气压分布差异的原因是。
由于大陆上形成气压中心B,从而切断了 / 气压带,使之由带状分布变为状分布。
(2)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时D地盛行_________________ 风向的风,E地盛行风。
(3)E地此时盛行风的成因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 。
(4)此时亚欧大陆东部和南部地区气候特点_______________ ,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2)C、D两地相比,何处风力最大_________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 。
(3)如果AB两地都是夏季,纬度相同且都地处中纬度,A处的天气特征「是_________ ,B处的天气特征是__________ 。
(4)如果AB两地都是冬季,纬度相同且都是高纬度,何处夜晚温暖些____________ ,试述其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 。
21.下面是2000年元月20日8时北半球(大致位于40°N-60° N, 90°E -120° W 海洋,陆地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1)A地气压名称是,B地气压名称是。
⑵此时C地吹风,D地吹风。
⑶A地中心气流作运动,常岀现天气。
⑷A地地面空气快速移到C地,地面缺之森林早会出现自然灾害。
原,(5)ABCD四地冬春经常形成这种气压分布。
因此,对于C地防御自然灾害最现实的措施是22.读“气候类型分布空白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按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写出图中代号所代表的气候类型的名称: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图中等温线的数值向下递减,________ A是海洋,则此图表示的应是半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季节的等温线,此时是______ 月份(填一或七)。
24.下图是“北半球某地气压分布示意图”,请完成下列要求:地是海洋。
A、B两地中地是陆地。
(3)若图中A为北半球的陆地, B为海洋,则图表示的应是季的等温线,判断的依据是23.读“海陆等温线分布图”,等温线数值向上递减,回答:(2)若图为北半球的夏季,则B两地中(1) ___________________ A、C两地中「,_________ 地气压高,空气由地流向地,形成风。
C地风向是(2) ___________________ B、D两地中,___________ 地气压高,空气由地流向地,形成风。
(3)A地中心气流作____ 运动,常出现________ 天气。
\(4)B地中心气流作____ 运动,常出现__________ 天气。
\(5)在亚欧大陆A地冬季容易爆发________ 天气。
\25.下图为“我国沿海某地区七月份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分析回答:*20 打2B B(1)由于地形原因造成的等温线分布状况,A处的地形为___________ ,B处的地形为__________(2)C处与D处相比较,何处年降水量较多__________ ,试分析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
(3)从降水类型来看、E处一年中会明显地出现哪几种降水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图示范围内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 ,可栽种的经济林木有___________________ 。
26.读“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形成的“气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一 1 rtHhim―500m(1)图中A、B C D四点中气压绝对值最高的是__________ 。
(2)A、B两地气温较高的是_____ 。
(3)A地是____ 天气,因为此时A地空气处于 ________ 状态。
(4)图中A B C、D四点中的天气状况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伏旱天气类似的是_____________ 点。
21.读下图,回答:(1)甲地的气流运动形式称为______ ,乙地的气流运动形式称为 ________ 。
它们是影响_______ 的重要天气系统。
(2)A点的风向为________ ,B点的风向为___________ 。
(3)CD (虚线)表示的是______ 线,EF (虚线)表示的是________ 线。
(4)甲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是_______ ,乙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是________ ,夏季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是在类似_______ (甲或乙)天气系统控制下形成的。
27.下图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福射(次序已打乱),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表示短波辐射的序号是______ 。
(2)表示对地面有保温作用辐射的序号是_______ 。
(3)运用上述示意图分析塔里木盆地昼夜温差大的原因是(4)科学家的测定表明,在工业革命以前的19世纪上半叶,大气中的CO2含量只有270PPM◎<—i③*H : hi呛反火时商IX作A*t吸收至U 1970年增加到320PPM 1980年又上升到331PPM 1984年达到343PPM 1986年CO2浓度达到34 5PPM大气中CO2含量逐年增加,年增长率约%①大气中CO2含量逐年增加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