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生物的社会》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生平及《细胞生命礼赞》的内容,掌握人类
社会和生物社会的区别和联系,从中归纳出主旨。
2、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3、培养学生尊重生物,热爱生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筛选主要信息,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作品主题。
难点:训练和培养学生筛选有效信息解读科技文章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自读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在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贯彻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
四、课前准备
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了解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生平及代表作,基本解决生字读音,熟悉全文的主要内容,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刘易斯·托马斯,1943年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癌症纪念中心斯隆一凯特林癌症研究所所长,并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2、结合所学生物知识,搜集一些群体生活的动物的资料,说说它们的社会行为有哪些特征。
五、教学过程
(一)
1、导入:
2、检查预习:
(1)生字词识记
海滨()蚜虫()蚁冢()阈值()毗邻()衔起()梗节()梭子()巢蚁()家畜()鳟鱼()窠臼()鲱鱼()纤维()粘菌细胞()
(2)了解作者相关简介
(二)整体感知,探究思考
1、提问:文章中,作者提到了哪些生物?在作者眼里,生物的社会是怎样的?
2、再读课文,分组合作
假设你们是一群蚂蚁、一群蜜蜂、一群鲱鱼或粘菌细胞,为了维持生计,你们在大家庭中需要做哪些事情?自读课文,试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复述你们的生活。
(将学生分为四组:蚂蚁组、蜜蜂组、鲱鱼组和粘菌细胞组,各组分别思考自己应当进行的社会行为,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后,从文中归纳出答案)(三)问题探讨,归纳主旨
1、提问:结合这些事例,联想我们人类,你能够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提问:既然人类社会和生物社会有如此巨大的相似性,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对待生物社会呢?
3、第二段作者说到生物学界对“人与动物相似”的观点是什么?
4、作者摆了一个怎样的事实与观点?
5、第十一段作者指出了人类其实比动物更具有社会性,但是我们人类却出现什么样的状况?
6、整篇课文作者探讨了生物的社会性,但是作者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呢?
7、让学生透过以上六个问题总结本文主旨。
六、鉴赏阅读,品味语言
结合具体的语境,说说下列语句的幽默效果。
1、他们“急匆匆来回乱窜”,“碰碰触角,交换一点信息”,“像抛出钓鳟鱼的钓线一样,准确无误地向恰尔德饭店抛出一个长长的单列纵队”。
2、它们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
3、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
4、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5、它不过是一段长着脚的神经节而已。
6、第四段为什么作者一开始就来了这样两句“最让我们不安的是”“即使有这样的东西,它们也决不可能跟我们相关”?
7、我们总要一边探索,一边互相呼唤,交流信息,发表文章,给编缉写信,提交论文,一有发现就大叫起来。
七、板书设计
八、作业设计
利用网络赏析《人与自然》或以动物世界为主题的影片,写一篇观后感,5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