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玉器概论-6鉴赏思路

玉器概论-6鉴赏思路


3)分析玉器的雕琢工艺和艺术风格。 分析玉器的雕琢工艺和艺术风格。 ◆玉器作伪往往注重形制和颜色, 玉器作伪往往注重形制和颜色, 而不注重工艺和艺术风格的作伪,或很难模仿。 而不注重工艺和艺术风格的作伪,或很难模仿。 ◆如果一件玉器的工艺特征和艺术风格与 所述的时代不符,则可能是伪品。 所述的时代不符,则可能是伪品。 ◆如,新石器时代的玉器琢制工艺粗糙,厚度不均, 新石器时代的玉器琢制工艺粗糙,厚度不均, 孔洞有对钻的痕迹,棱角不分明; 孔洞有对钻的痕迹,棱角不分明; 而用现代工具琢制的,则很难模仿。 而用现代工具琢制的,则很难模仿。
遗迹标本和玉器作为文物的要求还有: 遗迹标本和玉器作为文物的要求还有:
1)时代确切,质地优良,遗存稀少,在艺术、工艺方面 时代确切,质地优良,遗存稀少,在艺术、 有特色和研究价值。 有特色和研究价值。 2)出土地点确切,有可作为断代的依据。 )出土地点确切,有可作为断代的依据。 3)能反映时代风格和艺术水平的有关民族的、中外的代表作。 能反映时代风格和艺术水平的有关民族的、中外的代表作。 4)有明显地方特点的玉器作坊。 )有明显地方特点的玉器作坊。
现代仿品
玉玦
红山文化 高5.5cm
内蒙巴林右旗文物馆藏
4)据考古出土玉器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 据考古出土玉器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 近代科学发掘的墓葬,其时代是可以判定的。 近代科学发掘的墓葬,其时代是可以判定的。 可据出土玉器的特征,建立玉器发展演变的标样。 可据出土玉器的特征,建立玉器发展演变的标样。 5)据历代玉器总体风格特征来分析比较。包括 据历代玉器总体风格特征来分析比较。 玉器的种类和品种、纹饰、工艺等方面的特征。 玉器的种类和品种、纹饰、工艺等方面的特征。 特别要注意玉器的始作期、流行期、衰微期、消失期。 特别要注意玉器的始作期、流行期、衰微期、消失期。 6)对出土玉器还可借助 14C(放射性碳法)测年。 放射性碳法)测年。
测定出含碳样品中的 14C放射性比度值A,即可据下式计算出 样品的年龄:t=5730lnA0 样品的年龄:
ln2 A A0是样品中碳物质作为活有机体存在 时的初始比度,可用现代碳的比度13.56dpm/g来代替。 来代替。 时的初始比度,
古玉器的一些标志特征
内地(中原地区)出现新疆和田玉玉器:商代始。 玉 质: 内地(中原地区)出现新疆和田玉玉器:商代始。 翡翠玉器出现于清朝。 翡翠玉器出现于清朝。 兽面纹主要见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商周。 纹 饰: 兽面纹主要见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商周。 神人兽面纹是新石器时代的特征,如良渚文化。 神人兽面纹是新石器时代的特征,如良渚文化。 谷纹起自战国中晚期,流行于战国晚期及两汉。 谷纹起自战国中晚期,流行于战国晚期及两汉。 云纹始见于商代,盛行于周、春秋、战国早期。 云纹始见于商代,盛行于周、春秋、战国早期。 凤鸟纹出现于西周。 凤鸟纹出现于西周。 植物花卉纹饰出现于汉代, 盛于唐朝及以后 盛于唐朝及以后。 植物花卉纹饰出现于汉代,`盛于唐朝及以后。 汉字纹饰出现于汉代。 汉字纹饰出现于汉代。
第六章 古玉器鉴赏基本思路和方法
一、概述 概述
1、鉴赏的概念 、 2、文物的概念 、 定古玉器的基本特征 、 2、了解玉器作伪 、 3、玉器辨伪 、
一、概述 概述
1、鉴赏的概念
鉴赏就是鉴定和欣赏。 鉴赏就是鉴定和欣赏。
2、文物的概念
定义:文物指埋藏在地下或遗存在社会上的历史文化遗物。 定义:文物指埋藏在地下或遗存在社会上的历史文化遗物。 包括: 包括: 与重大历史事件、 ①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重要人物有关的具有 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等; 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等; 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建筑、石窟、 ②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建筑、石窟、 古墓、石刻等; 古墓、石刻等; 各时代有价值的工艺美术品、艺术品; ③各时代有价值的工艺美术品、艺术品; 革命文献资料及具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旧图书资料; ④革命文献资料及具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旧图书资料; 反映各时代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⑤反映各时代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反革命的历史罪证。 ⑥反革命的历史罪证。
3、玉器辨伪
玉器辨伪,主要是指辨别、鉴定玉器的玉质和时代。 玉器辨伪,主要是指辨别、鉴定玉器的玉质和时代。 即某件玉器是玉 非玉?是哪个朝代的? 是玉? 断代。 即某件玉器是玉?非玉?是哪个朝代的?——断代。 断代 主要依据有: 主要依据有: 1)据历史文献中的记载分析 若发现某种玉器早于古籍记载的年代,则可能是伪品。 若发现某种玉器早于古籍记载的年代,则可能是伪品。 周礼》一书中对玉礼器的形制、用途、有详细的记述; 如《周礼》一书中对玉礼器的形制、用途、有详细的记述; 唐代典籍中所述的玉带制度,记载了一些玉器的产生时代、 唐代典籍中所述的玉带制度,记载了一些玉器的产生时代、 形制与规格。 形制与规格。 2)据经验判断 如据古董商、古董收藏家的经验 的经验。 如据古董商、古董收藏家的经验。 虽然有的可能没有理论依据,有的常不是珠宝专业术语。 虽然有的可能没有理论依据,有的常不是珠宝专业术语。 有的可能没有理论依据
品 种:
玉制工具见于春秋及之前。 玉制工具见于春秋及之前。 葬玉始自战国,明显出现于西周及以后。 葬玉始自战国,明显出现于西周及以后。玉衣仅见于汉代 礼器和仪仗器基本见于汉之前。 礼器和仪仗器基本见于汉之前。 牙璋仅见于商代。 牙璋仅见于商代。如三星堆古玉器中牙璋的数量和种类较多 琮出现于东汉之前;长管形玉琮流行于良渚文化。 琮出现于东汉之前;长管形玉琮流行于良渚文化。 玉带钩始见于战国早期。盛行于元明代。 玉带钩始见于战国早期。盛行于元明代。 玉带板起源于南北朝。 玉带板起源于南北朝。 玉带见于唐代。 玉带见于唐代。 玉飞天出现于唐代。 玉飞天出现于唐代。 玉如意始于魏晋,盛于明清。 玉如意始于魏晋,盛于明清。 山子始于明朝。盛于清朝。 山子始于明朝。盛于清朝。 文具、酒具始于唐宋。 文具、酒具始于唐宋。

唐代的工艺风格是浅浮雕。 艺: 唐代的工艺风格是浅浮雕。 元代的雕刻风格是深凸雕和碾磨的结合。 元代的雕刻风格是深凸雕和碾磨的结合。 多层镂雕始于宋代。 多层镂雕始于宋代。
2、了解玉器作伪的基本方法
在我国,玉器作伪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宋代。南宋时, 我国,玉器作伪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宋代。南宋时, 已形成颇具规模的仿古玉系列,仿制古玉成了专业。 已形成颇具规模的仿古玉系列,仿制古玉成了专业。明 代,一些人为牟取暴利,社会上各种伪造文物大量出现。 一些人为牟取暴利,社会上各种伪造文物大量出现。 传世古玉中,真赝混杂,是古玉辨伪中最难的一方面。 传世古玉中,真赝混杂,是古玉辨伪中最难的一方面。 墓中出土的古玉,也并不一定是与死者同时代之物。 墓中出土的古玉,也并不一定是与死者同时代之物。 故应该了解玉器作伪的基本方法, 故应该了解玉器作伪的基本方法,在鉴定玉器时注 意辨伪。 意辨伪。 玉器作伪,一般是用当时的玉器来仿制古玉器的沁色。 玉器作伪,一般是用当时的玉器来仿制古玉器的沁色。 沁色:埋入地下的玉器,一定时间后, 沁色:埋入地下的玉器,一定时间后,受其他物质 的浸蚀,会产生一些颜色的变化, 的浸蚀,会产生一些颜色的变化,玉器鉴赏家称之为 沁色” “沁色”。
玉器作伪的主要方法
1)煨头:将玉器用火烧烤,变为灰白色,仿“鸡骨白” 煨头:将玉器用火烧烤,变为灰白色, 鸡骨白” 沁色; 古玩家称“伪古灰古” 沁色; 古玩家称“伪古灰古”。 有烧制的细裂纹。 有烧制的细裂纹。 2)羊玉:将优质玉器植入活羊腿中,数年后取出,产生 将优质玉器植入活羊腿中,数年后取出, 血色纹理,仿传世古玉。 血色纹理,仿传世古玉。 3)狗玉:将玉器放入刚杀死的狗腹内,数年后取出, 狗玉:将玉器放入刚杀死的狗腹内,数年后取出, 产生土花斑纹。 产生土花斑纹。 4)梅玉:将质差的玉器,用乌梅水煮,再用提油法上色, 梅玉:将质差的玉器,用乌梅水煮,再用提油法上色, 冒充“水坑古” 冒充“水坑古”。 5)风玉:玉器经浓灰水和乌梅水煮后,乘热取出,置风雪中 风玉:玉器经浓灰水和乌梅水煮后,乘热取出, 一昼夜,产生冻裂纹,冒充古玉中的牛毛纹。 一昼夜,产生冻裂纹,冒充古玉中的牛毛纹。
6)叩锈:用铁屑拌玉器坯料,用热醋淬火,放入潮湿地下 用铁屑拌玉器坯料,用热醋淬火, 十数天,取出后再埋入交通要道地下数月,取出, 十数天,取出后再埋入交通要道地下数月,取出, 产生橙红色桔皮纹。 产生橙红色桔皮纹。 7)提油:用硵提之法使玉器上色。如硵砂提。 用硵提之法使玉器上色。如硵砂提。 8)老提油:北宋,用一种红光草汁加少许硵砂,腌于玉器 北宋,用一种红光草汁加少许硵砂, 纹理中,再烧烤,使玉器纹理内产生鸡血红。 纹理中,再烧烤,使玉器纹理内产生鸡血红。 9)死玉:埋入土中的玉器,遇金,变黑滞干枯,像水银沁。 埋入土中的玉器,遇金,变黑滞干枯,像水银沁。 10、造黄土锈法:将玉器涂上胶水,埋入黄泥土中, 将玉器涂上胶水,埋入黄泥土中, 产生黄土锈。 产生黄土锈。 11)造血沁法:将玉器埋入猪血和黄土混合的泥中,较长 将玉器埋入猪血和黄土混合的泥中, 时间后,产生黄土锈血沁色。 时间后,产生黄土锈血沁色。 12)造黑斑法:水煮、火烤、抹醋等,产生黑斑。 水煮、火烤、抹醋等,产生黑斑。

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内孔有对钻的痕迹; 艺: 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内孔有对钻的痕迹; 边缘粗糙、刺手;板状厚薄不均。 边缘粗糙、刺手;板状厚薄不均。 商代:蘑菇形龙角、双阴刻线云龙纹、 商代:蘑菇形龙角、双阴刻线云龙纹、臣字眼 斜刻见于西周,春秋后极少。 斜刻见于西周,春秋后极少。 汉八刀是汉朝的特征。 汉八刀是汉朝的特征。 龙的造型和工艺: 形龙见于春秋及之前 形龙见于春秋及之前; 龙的造型和工艺:C形龙见于春秋及之前; 头上有毛发的龙见于宋及之后。 头上有毛发的龙见于宋及之后。 弓形和W型流行于春秋战国。 弓形和 型流行于春秋战国。 型流行于春秋战国
14C(放射性碳法)测年法 放射性碳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