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本科生考研动机及心理分析

本科生考研动机及心理分析

本科生考研动机及心理分析自从20 世纪末以来,随着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规模地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人数经历了迅速的增长过程。

如今,本、专科毕业生已经由当初的每年不足百万跃升到每年数百万。

“大学生不值钱了”,这是全社会的普遍认识。

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研究生招生规模也在迅速扩大。

越来越多的本科生选择了考研,对现在的本科生来说,考研已经成为一个大众话题,有不少专家和学者对此做过一些探讨。

关于本科生为何考研,这是一个从事高等教育者必须明白的问题。

为了研究当前本科生的心态,我们做了一个本科生考研心理问卷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本科生报考研究生存在的盲目性,并解答了本科生是否应该考研的问题,同时对本科生考研给出了相关的建议。

1. 本科生考研心理问卷调查研究全国各高校大学毕业生中选择考研的比例逐年升高。

为什么有这么多本科生报考研究生呢?是为了进一步做学问,还是为了以后就业机会更多,还是为了拿个更高的文凭,还是盲目跟风呢?为了解本科生考研心理,我们在某所第二类本科院校电子工程专业做了问卷调查,问题如下:如果你考研,最可能是因为:()A 真正想做学问B 迫于就业压力C 想拿更高文凭D 别人考我也考E 其他原因()参加这次问卷调查的一共有42 位在读大三的本科生,他们马上面临考研。

为保证问卷调查的客观性,全部采用不具名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表 1 所示。

表1 考研心理问卷调查结果考研原因类型人数和比例A 真正想做学问追求真理型4 9.5%B 迫于就业压力追求功利型23 55%C 想拿更高文凭爱慕虚荣型11 26%D 别人考我也考盲目跟风型4 9.5%另外,为了验证问卷调查的准确性,我们还在互联网上搜索了一份“关于本科生考研态度的调查问卷”,结果如表 2 所示。

表 2 互联网上关于本科生考研态度的调查问卷问题:您认为当前本科毕业生“考研热”的原因是什么?(多选题)选项小计比例就业压力15 60% 毕业生个人追求9 36% 家长要求 4 16% 用人需求的“误导” 5 20%其他 1 4%(空) 8 32%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5由此不难看出,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与互联网上这份问卷调查结果基本上一致,促使大量本科生考研的最主要因素是就业难。

2. 本科生考研心理分析2.1 本科生考研的目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迫于就业压力和为了拿更高文凭而考研的本科生占了81%,具有压倒性的多数,另有少数学生属于盲目跟风,而仅有9.5%的学生是真正喜欢做学问的。

总体来说,考研是“逼上梁山”,这一结果令人沮丧!可见,如今本科学生功利性普遍太重。

可以想象一下,现在的研究生都是由一些什么样的学生组成的?出现这种情况,谁之过也?面对这一现实,我们无法回避以下几个问题:研究生招生的初衷是什么?大多数本科生考研的目的是什么?考研目的与招生初衷相符合吗?所谓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从事科学(这里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学生,不做研究,研究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什么叫做研究呢?所谓研究,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创新劳动。

狭义地说,研究指的就是做学问。

怎样才能做好学问呢?事实上,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一样,只有当一个人很愿意做这件事情才能做得最好,做学问也不例外。

由于研究具有创新性,这就要求从事研究的主体对该学科方向具有浓厚的兴趣和坚韧的毅力。

事实上,学习的毅力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学习兴趣之上的。

如果一个学生只是看中拿到学位以后的所得而不是做学问本身,他是很难真正把学问做好的。

因此,研究生招生的初衷就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本质上就是为那些对自己想从事的专业方向具有浓厚兴趣且愿意下功夫的学生提供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其目的就是让这些人促进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

理论上来讲,参加考研者应该是对某一学科专业方向具有浓厚的兴趣,并希望在该方向有所创新的本科生,这些人应该是致力于做学问的。

但是,根据我们所做的问卷调查结果,超过90%的学生考研目的和做学问似乎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

调查数据表明,多数考研的学生对做学问几乎没有兴趣,他们只是关心拿到研究生学历以后能够得到物质上的利益。

有一位参加调查的同学毫不掩饰地说:“我考研的目的就是希望成为多金一族。

”显然,大多数考生的报考目的和研究生招收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或者说,大部分考生是因为与做学问无关的其他原因而被迫考研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方面,生活成本的突飞猛涨,让很多本科生对未来充满恐惧,他们需要提高自己的学历以增加就业的筹码,或者说增加安全感。

在当前的情况下,本专科毕业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尤其是非重点院校本专科毕业生,他们更是感到前途渺茫。

为了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至于被淘汰,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被迫选择了考研。

就在十多年以前,多数本科生毕业以后都会直接参加工作,因为那时几乎每个本科毕业生都能顺利地找到比较满意的工作,能够过上相对惬意的生活,而只有极少数真正好学者才会考研。

相反,现在大多数本科生考研并不是为了做学问,而只是迫于就业压力,希望为以后找工作多挣一块筹码而已。

一位大四学生小刘说:“我本来不喜欢读书,但现在本科就业形势很不好,而我又没有关系没有背景,想找个满意的工作很难,只好考研究生,希望以后机会多一点吧。

”另一方面,由于大量的人有了研究生学历,这对一些自尊心较强的人有了很大的压力,他们担心因为学历低而被人瞧不起。

即使家庭富裕衣食无忧,这批人也可能会选择考研。

他们只是觉得有了高学历比较有面子。

2.2 研究生大量扩招的影响表 3 所示为某高校某专业历年考研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统计情况,统计数据表明,绝大多数本科生考研与研究生招生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招生的目的是为了让好学的本专科毕业生好好做学问,而多数考生对做学问并不感兴趣,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相当复杂的,一个明显的因素就是高校的大规模扩招。

本科生人多,就业难,研究生增多,本科文凭就会进一步贬值,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这就迫使大量不愿意做学问的本科生考研。

对高等教育来讲,这是祸还是福呢?分析表明,如果高校招生规模太大,必然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

基金项目:本论文获华北科技学院教育科学研究基金资助。

表 3 历年考研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统计考硕年份报名人数(万)报名增长率(%)录取人数(万)考录比例2011 151.1 7.9% 49.5 3:12010 140.6 12.8% 47.4 2.8:12009 124.6 3.8% 44.9 2.9:12008 120 -6.8% 38.6 3.0:12007 128.2 0.8% 36.1 3.5:12006 127.12 8.4% 34.2 3.2:12005 117.2 24% 31 3.6:12004 94.5 18.5% 27.3 2.9:12003 79.7 27.7% 22 2.9:12002 62.4 35.7% 16.4 3.2:12001 46 17.3% 13.3 4.2:12000 39.2 22.9% 10.3 4.6:11999 31.9 16.4% 7.2 4.9:11998 27.4 13.2% 5.8 4.7:11997 24.2 18.6% 5.1 4.7:11996 20.4 31.8% 4.7 4.4:11995 15.5 38.4% 4.0 3.6:11994 11.4 4.2 2.7:1首先,研究生过度扩招,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事实上把有限的教育资源分散了。

很多无心做学问的研究生照样要占有本来就比较匮乏的教育资源,比如师资、学习场所和实验设备。

另一方面,还有少数以做学问为目的的研究生不能占有足够的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的指导。

互联网上曾经一度曝出这种情况,一个研究生指导教师同时带几十个研究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种情况下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有的研究生说,他从入学到毕业和导师没说过几句话,何谈指导?还有一点应该指出,研究生规模太大占有太多资源也会影响本专科教学。

研究生过度扩招还可能助长更多的学术造假。

很多人虽然是为了物质利益和文凭上研究生,但还得想办法毕业。

问题是,这批人对做学问是没有兴趣的。

要怎么样才能顺利毕业呢?很自然,其中很大一批人可能会想到用剽窃和抄袭的办法完成毕业论文,有的人甚至会请人代笔或者购买毕业论文。

这样一来,很有可能助长学术造假。

最近一些年,学术造假现象比比皆是,这可能与研究生的大规模扩招不无关系,而学术造假泛滥将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其次,高校的过度扩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全社会的就业成本,正所谓水涨船高。

有很多相对简单的劳动,以前都是本科毕业生甚至专科毕业生来完成,他们可以做得很好,但现在却换成了硕士甚至博士。

然而,这些硕士博士常常无用武之地,他们做这类工作很多情况下是因为待遇较好或者找不到其他满意的工作。

还有很多用人单位之所以招聘硕士博士,是因为现在硕士博士也很多,和本科毕业生一样便宜,容易招到,而招进硕士博士往往可以帮他们装点门面,除此之外,其他意义并不大。

在北京某研究所工作的小蔡说:“我们单位以前有很多简单劳动都是中专毕业生干的,而且干得很好,现在却是硕士博士在干这些活,做的事情都一样,主要是现在硕士博士太多了。

”问题在于,高校扩招以后,很多以前只要本科甚至专科毕业就可以得到的工作,现在却必须硕士或博士才行。

这就大大提高了全社会的就业成本,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个人,这都不是一件好事。

3. 本科生考研应该注意的问题对于当代本科生来说,考研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问题是,该不该考研?如何考研?3.1 不做学问不考研关于本科生是否需要考研的问题,十五年以前回答起来较困难,现在回答起来很简单:不做学问不考研。

十几年以前,研究生学历是一块金字招牌,当时在就业市场上硕士比学士有太大的优势,虽然那时候的学士也不太糟糕。

原因是,当时硕士供不应求,大量的企事业单位对硕士博士有大的刚性需求。

当时的硕士博士多数进入研究型岗位,真正作为硕士和博士在发挥作用。

如今,形势完全不一样了。

硕士甚至博士也是严重地供大于求,很多硕士博士就算找到工作了也不是真正搞研究,很多单位对“研究型人才”的态度是可要可不要。

在这种情况下,从就业的角度来说,研究生学历比本科学历已经没有什么明显的优势了。

硕士当环卫工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闻,我们没有歧视环卫工的意思,但如果说现在清扫街道真的需要硕士,恐怕有些牵强,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硕士就业的窘境。

有的硕士为了找工作甚至将自己的学历改为本科,真可谓奇天下之大怪。

然而,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对于很多本科生来说,考研还真不如早点就业踏入社会积累一些工作经验,想通过读研究生来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已经显得有些一厢情愿。

研究生毕业后“混”得还不如本科毕业同学的大有人在,甚至已经相当普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