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化学易混易错知识点汇编

中考化学易混易错知识点汇编

中考化学易混易错知识点汇编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其他物质也叫“新物质”。

化学变化中的“新物质”:相对变化前的物质是新的,可能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也可能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

2、化学变化中一定有伴随现象发生,但是出现化学变化的伴随现象,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

3、原子弹爆炸、核裂变、核聚变等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围。

4、变化与性质:变化是已经发生的事情,性质是可能发生的变化或事情。

5、基本实验操作中的易错点
(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慢慢竖立②未用完的实际不能放回原瓶
(2)液体药品取用:①试管倾斜45°②标签朝向手心③瓶盖要倒放在桌面上
(3)量筒使用:①俯视:读数>液体实际②仰视:液体实际>读数
(4)滴管使用:①胶帽在上②悬空在试管口③不能平放或倒置④用完清洗
(5)酒精灯使用:①燃着时禁止加酒精②禁止酒精灯互相引燃③灯帽盖灭④打碎失火后,用湿抹布扑灭(6)加热液体:①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②先预热③试管口不能对着人④烧完不能立即接触冷水(7)三不原则:不尝、不摸、不直接闻
(8)闻气味:扇闻法,扇少量气体到鼻孔处闻气味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成分划分是按照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2、红磷测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
(1)红磷测氧气含量的用量
(2)体积五分之一是剩余的瓶体还是整个瓶。

(3)误差分析的方法与角度
3、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单质: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4、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氧化物和碱;不一定(可能)含氧
元素的是酸和盐;一定含有氢元素的是酸和碱;不一定含氢元素的是盐和氧化物;盐和碱组成中不一定
含金属元素,(如NH4NO3、NH3·H2O);酸组成可能含金属元素(如:HMnO4叫高锰酸),但所有物质组成中都一定含非金属元素。

eg:试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举出反例
①混合物一定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
②纯净物一定由一种元素组成
③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④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由一种物质中只有一种元素,则这种物质一定是单质
⑤某集气瓶充满了无色气体,经检验只有氧元素和氮元素,则该集气瓶中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5、稀有气体一定是单原子物质。

6、空气质量报告检测的项目主要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可吸入颗粒物,臭氧等。

7、氧气有助燃性无可燃性。

8、硫在空气中和纯氧中燃烧现象不一样(空气中淡蓝色,纯氧中蓝紫色)。

9、木炭燃烧无火焰,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为发出白光,放热。

10、化合反应生成物种类数量,氧化反应有无氧气参与。

11、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质量不变;不同的化学反应中催化剂不同。

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产物总量。

e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后的二氧化锰不能继续使用
B、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C、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完成后,固体质量减少是因为二氧化锰的质量减少
D、不同的化学反应,催化剂不同
E、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12、试管口有棉花为高锰酸钾。

13、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单质一定不会发生分解反应,能够发生分解反应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不是两个相反的过程,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基本反应类型。

14、反应现象的描述中,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具体名称,只能描述生成物的特点
e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碳、蜡烛在氧气中燃烧都是化合反应
B、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火焰呈白色并放出大量热
C、空气成分中质量分数最大的是氮气
D、分解反应与氧化是两个相反的反应过程
E、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为一种,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为一种
15、高锰酸钾制氧气:
(1)收集:导气管连续均匀气泡冒出,
(2)验满:排水法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3)最后一步顺序:先撤导气管再熄火。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1、(1)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但不是所有物质的化学性质都由分子保持,如稀有气体。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但是原子本身可以继续分割。

(3)两种不同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小于两种液体的体积之和。

这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隙。

2、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3、原子与离子互相转化是化学变化。

4、通过原子结构示意图可判断是否为离子。

5、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相对量,并不是一个实际量,不加单位,但是有单位。

6、元素是宏观概念,区分不同种元素的唯一依据就是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7、元素符号与数字的位置关系:
①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如2H;
②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某分子由几个某原子构成(即原子的个数比)如Ca(OH)2;
③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某离子带几个单位的正(或负)电荷,如Ca2+
④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
⑤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如3CH4;
⑥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如5Ca2+。

8、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9、原子核中不一定都会有中子(如H原子就无中子)。

10、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不能说“分子大,原子小”)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
子不可分。

11、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也可能是阳离子或阴离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