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教学讲座(新课程新高考的教学研究)

高中物理教学讲座(新课程新高考的教学研究)

这些新科目是充分实施新课改的重要标志。增设了国家选
修内容:这些内容的特点是选修系列及模块多,许多模块 相对陌生,且内容难度明显加大,远远超过80年代初期的 甲种本教材。课程方案规定国家选修课程的学分至少为22 分。增设了校本选修内容: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建设
的课程,是学校育人和办学特色的体现,是旧课程中所没 有的。课程方案规定校本选修至少要修满6学分。
• 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是增强了课程的选择性, 而选择性的实现则是通过开设选修课程实现的。按照课程 实验方案的要求,认真研究选修课程的开设思路与内容, 克服困难,形成了较为科学合理、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及 升学需求的选修课开设体系。
• 选修课程的开设思路是:高一以校本课程选修为主,高二 以国家选修课程为主。对于国家课程的选修从非学术性课 程入手,从有条件的、有把握的学科开始,由点到面循序 渐进的依次推开,逐步延伸到主要学科,最终实现全部学 科的自主选修。
• 从课程结构上看,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 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以模块为 单位组织教学成为新课程教学上主要变化。 模块的出现改变了原有课程内容的线性的 梯状序列,而使课程内容以多开端、多系 列、多层次的方式进行组织,从而实现了 课程内容的纵横沟通及相互联结。模块的 这些特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无疑对教 学管理行为、教师的备课、教学提出了新 的挑战。
1.新课程理念的变化
• 新课程突出了“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 的新特点,并且打破了以往僵化统一的课 程内容,赋予学校更多课程自主权,力求 让每一个学校办出个性和特色,从而更好 地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
2.新课程内容及结构的变化
• 新课程内容和结构的变化是新课程变化最 显性、最关键的主体部分。从课程内容上 讲,新课程把课程内容分为必修课程、选 修课程,其中选修课程又分为国家规定的 选修课程(即选修Ⅰ)和学校自主开设的 校本课程(即选修Ⅱ)。
6.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 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 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 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教师对学生要多 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学生, 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服务者、合作者。济南 二中、洪楼高中、历城四中、济南回民中学等学 校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师生、生生合 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团体 成绩为评价标准,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 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他们在合作学习教 学模式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3.新课程的实施要有章可循
• 济南市在实施高中课程改革实验中,各学校都成 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新课改领导小组,制定了新 课程实施方案和负责新课改的全面实施,一名校 级领导具体分管高中新课程的教师培训和实课程 的实施工作。多数学校针对高中课程模块教学的 特点,成立了选课指导委员会,对课程模块的设 置进行了总体设计和规划,编制了选课流程表, 较为有效地协调和配置了校内外教学资源,并制 定了课程实施的评价办法。大多数学校都能根据 有关规定,就学分的认定标准、等级评定方案的 制定以及成绩报告单的呈现方式等,作出明确的 规定,并形成制度。
高中新课程、新高考下的 教学研究
提纲
• 对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认识 • 山东省2007年高考及其影响 • 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引发的困惑 • 高中课程改革实验中的对策
对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认识
•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在我市全面实施后,给 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值 得我们去研究和总结。为了推动高中新课程的 实施,我们组织有关学科教研员对我市部分高 中学校新课程的实施,其中包括艺术、体育与 健康、技术和综合实践活动等教学工作进行了 较全面的调研和总结。目前我们对高中课程改 革实验有几点认识
• 必修内容的变化:新课程学术类课程(如语、数、外、理、 化等)的必修内容既有原课程的痕迹,又体现了新课标的
要求和特色。这些学术类必修内容的课程最大变化在于教
材的多样化,同时必修内容中还增设许多新科目,如通用
技术、艺术、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等,这些
科目充分体现了新课改力求达到的新突破,因此开全开好
• 根据国家课改要求和济南市教学实际情况教研室制定了《济南市高中 新课程教学指导意见》科学研究,整体谋划,分类推进,开设好国家 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校本课程。
• 必修模块新课程的核心部分,从根本上决定着高中教学质量。我市按 照课标及模块教学的课时要求认真开设。必修课的开课思路是,在高 一年级开齐学术类课程的必修模块,同时开设校本课程,使学生较早 地进入课改的氛围。当然针对有些必修科目教师普遍反映课时不足的 情况时,学校也会及时作出调整,适当增加课时。
• 突出学校特色,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 发与建设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学校课程 自主权,实现学校特色及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举措。
5.课堂教学质量要逐步提高
• 新课程实验过程中,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有明显的转变, 树立了新型的教育观、人才观、教学观和质量观。老师们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平等、自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运 用各种教育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体现以学 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开放式、探究式等新的教学模 式正逐步得以推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 逐渐发生深刻的变化,课堂充满了生气、活力、激情与创 新,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初步呈现。许多学科积极开展 教学模式的创新工作,在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上百花齐放, 比如物理有“双主体教学模式”、语文有“以学为主阅读 教学模式”、英语有“读说一体化教学模式”、化学有 “学案式教学模式”等,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的不断提高。创新课堂教 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பைடு நூலகம்
4. 要按国家课程方案要求开齐课程
• 新的课程改革实验使教育者在责任、意识、理念等方面达成共识,从 观念和管理上取得了突破,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 各个层面上都得到体现。全市大多数学校能按国家新课程改革方案的 要求开设课程。文化课领域里的课程都能开足开全,但是,艺术、体 育与健康、技术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课情况发展不平衡,较好的科目 有: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开课情况一般的科目有:音乐、美术; 较为薄弱的科目是: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活动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