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孙丽艳小学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是掌握语言的关键阶段。
教师要把握好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
人们的语言交际活动,有一半时间是听。
作为一名教师,怎样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呢?对于刚刚入学的学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也有渴望表现自己的心理愿望。
但由于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接触到的是那么多不认识的老师和学生。
就容易变得胆怯的,想说又不敢说,这就要设法在说话训练中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富有童心、童趣的内容作为训练学生说话的材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听一些感兴趣的故事,听完这些故事以后,让学生重复讲这些故事,看学生中哪一个说得最好,记得最快。
老师要适当地表扬说得好的学生,说不好的学生要多鼓励,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敢说、爱说了。
听的注意力也更集中了。
对听说产生了兴趣,才能在大量说话实践中学会说话。
小学生语言是在丰富的生活中自然发展起来的未经系统训练,而且普遍存在着“不该说话时随便插嘴,该说话时又不说”的现象。
这就需要教师注意培养学生养成习惯。
如,别人说话时不妨碍,能静听别人说话。
别人说话时注意听,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
对别人讲的话,
若有疑问,会提出质问。
能听懂别人说话的内容,而且能记住。
说话简洁,不拖泥带水。
始终一贯,不前后矛盾。
围绕主题,不离开中心话题。
说话得体,词语适当。
音调清晰、流畅、不口吃等。
这几点学生若能做到,就说明学生也具备良好的说话习惯。
教材是说话训练的依据;教学是说话训练的主要形式。
对于小学来说,首先是以教材教学为本来进行,具体做法有:
利用听话进行说话训练是教学中一个应该重视并加以利用的必要做法。
只有听得清楚、细致、准确,才能说得全面、周到、深刻。
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听话习惯,说话教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小学低段,有许多插图。
教学这些图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图画的内容,通过直观的、形象的画面,不知不觉地训练了说话。
在识字、学词、学句的训练中抓住说的训练。
如教“绿”字时,先让学生说音节中的声母是什么,韵母是什么,其次说结构。
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部首是什么。
第三把这个“红”字组成词,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这样由字到词,由词到句不断训练,日积月累,学生的认字能力,造句能力,说话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课文是训练说话的依据和主要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识字,识词,通过朗读课文内容,知道要认识的字出现在那里,
是什么意思,然后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这样从字、词、句、段、篇的训练过程中,使学生知道不同的字、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
懂得一句完整和一段完整的话,以及怎样才能把话说完整、说准确。
组织讲故事、续编故事说话,通过游戏训练说话。
结合学校、班级的活动训练说话,进行随机的说话训练等。
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教师的语言示范作用在说话训练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生学习语言,模仿性很强,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
在坚持说普通话时,表情动作自然大方,表达意思完整清楚,口齿清楚,语速适中,语言抑扬顿挫等方面都应起示范作用。
总之,听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