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知识幼儿心理发展特点(3-4岁)一、认识的发展1、感知觉的发展1)视觉:主要表现为视力发展和变色力发展两个方面。

3岁以后,幼儿喜欢看图书,用眼睛看近距离和细小东西的机会不断增加,能够学会分清各种基本颜色,如:红、绿、黄、蓝、黑等。

对于色调相近的颜色,如:红和粉红,黄和橘黄等则易混淆。

2)听觉:发展较早,到3岁基本完成。

3)空间知觉:能辨认上下,但不能很好地辨别前后、左右。

4)时间知觉:能领会“昨天、今天、明天”的时间感念,但不能掌握“过去、现在、将来”的概念。

5)观察力:刚刚萌发,只是停留在表面肤浅的观察上,他们还不会按目的去观察,且观察目的会随观察过程发生转移,观察兴趣常常会替代成人要求的观察目的。

小班幼儿持续观察时间很短,只有6—7分钟,甚至更短。

观察的事物,常常是零星的,不会概括和联系起来观察某一事物。

观察时常常用手指头帮忙,指着图片和物体进行观察。

2、注意的发展:仍处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正在逐步增加。

(有意注意一般只能维持3—5分钟)。

小班幼儿的注意转移、分配能力都很差,表现在观察图片时,仅能注意其主要的、鲜明的部分而忽视其它部分;在做律动时,只能听琴声两手上下挥动或双脚小跑步,而不能将身体各个部分的运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3、记忆的发展:主要以无意识记、机械识记为主,凡是感兴趣的、印象生动强烈的事情就容易记住,具有直观的、形象的性质。

4、思维的发展:由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

3岁以前幼儿的思维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他们的思维和动作、行为紧密联系,一旦动作停止或转移,其思维活动也就随之停止或转移。

小班幼儿的思维扔带有很大的直觉行动性,但他们已经开始借助具体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进行,即由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

1)这个阶段的幼儿只能掌握日常生活中具体概念,如:实物概念、简单的数概念等,很难掌握抽象的关系概念、时间概念、道德概念等。

2)在推理判断时,常常以事物的外部联系为依据,而不是以事物的内在联系为依据。

5、想象的发展:1)没有预定的目的,受当时事物的影响比较大。

2)由于想象没有预定的目的,易受当时情景的影响,所以想象比较被动,主题也不稳定。

3)这时期幼儿常以想象过程为满足,而不去考虑想想的目的。

2另外,小班幼儿还喜欢夸大想象,把没有的事情说得活龙活现。

二、情感发展1、同情心:具有一定的同情心,但是,他们不会表达自己,只能做出一些举动,甚至是一些不应该的举动来表达自己。

2、荣誉感:对荣誉感的理解大多局限在自己身上,而较少考虑到整个班级,还不知道为别人的成功而高兴。

三、社会性发展1、语言的发展:正常情况下,都已学会讲话,但不能正确地发出全部语音,因为他们的发音器官和听觉发育并不十分完善,还不能辨别差别较小的音,不善于协调使用发音方法,所以存在发音不清楚的情况。

1)词汇量:1000——1100个,名、动词占大多数,而且名词、动词是幼儿首先掌握的词类。

2)语法:能用词组成简单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但句子经常不完整,常出现没有主语的病句或颠倒的情况。

2、自我意识的发展:1)2—3岁时,才能叫出自己的名字和掌握代词“我”,产生真正的自我意识,与此同时,幼儿产生与成人不合作的行为,常以沉默、退缩、身体的抗拒来拒绝成人的要求,并常用“我自己来”拒绝成人的帮助。

(这种“违拗”常语三、四岁时达到高峰期,心理学上称为“第一反抗期”)。

2)这时期的幼儿对自己往往只是成人评价的简单再现,而且,对成人的评价有一种不加考虑的轻信态度。

3)自我控制能力还不是很强,越小的幼儿越是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

3、社会行为、技能的发展1)社会性交往:从自我为中心慢慢地开始逐渐转变。

2)助人:出现助人行为的萌发,但是往往不考虑自己助人出现的后果,常常是好心办坏事。

3)分享:在教师的启发下产生。

4)合作:合作行为在游戏中经常出现,时间较短,相互协调性发展得较好,但有时会在合作行为中发生冲突,说明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培养。

5)攻击性行为:侵犯性行为多为工具性攻击,起因大多数是为了玩具等发配。

此外,自控能力差,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学习模仿影视节目中的暴力镜头。

4-5岁儿童心理特点1.生理动作发展✓能进行全身性的活动。

✓会仿写一些字,画出简单的图形。

✓手部精细活动✓能不在大人的协助下,自己穿衣注意:多进行全身性活动,锻炼肢体的协调性和运动技能2.认知能力发展✓思考由具体到抽象,有基本的时间的先后顺序和数字概念✓喜欢谜语和笑话✓能画表示动物、人或物品的画✓能理解和使用有比较意味的词✓能长时间很好的集中注意力3. 语言能力发展✓能依大人的指示完成事情,可以安静地聆听,并且复述别人说的话。

✓喜欢听故事✓会用完整的句子描述自己的经验和感受注意点:鼓励孩子说故事。

教孩子成为有礼貌的人4. 社会情绪发展✓喜欢共同游戏/合作,会分享,会帮助他人✓能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察觉他人的情绪,给予安慰和关心✓仍会在挫折时大发脾气✓喜欢假装,分不清假象和现实注意点:多进行角色扮演,有助练习社交技巧5-6岁孩子心理特点5—6岁是幼儿园大班的年龄,也是即将进入小学的年龄。

5—6岁是新的特点继续巩固和发展的时期,这时期心理活动的概括性和有意性的表现更为明显。

一、好问、好学儿童都很好奇,但是5岁以后儿童的好奇心和以前不同了。

他不再满足于了解表面现象,而要追根问底。

5岁儿童的活跃主要不是停留在身体的活动上,而是表现在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上。

他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

5—6岁的孩子喜欢学习,他们愿意上课,学到一些新的知识或技巧后,他们感到满足,而且喜欢对别人讲。

他们已经能够坚持稍长一些时间的智力活动。

在课堂上,他们喜欢各种新课,喜欢一些动脑筋的活动,如做计算活动,编故事或做其它的创造性的活动。

在课外,不少幼儿热衷于下棋、猜谜,或做各种智力游戏。

二、抽象能力明显萌发—6岁儿童能够掌握如“左、右”等比较抽象的概念。

不再需要以具体事物作为左右的标志,不用说“拿匙子的手”了。

5岁儿童对因果关系也有所理解。

比如,他们能够懂得物体浮沉的原因,比如说:“针是铁的,所以会沉,火柴是木头棒棒的,就会漂。

”而4岁儿童只能从物体的外表去找原因,如,回答“乒乓球为什么会浮”时说:“因为乒乓球是滑的,是红的”等等。

5—6岁儿童在讲述中能够运用一些“因为````所以`````”这一类的连接词,能够连贯地,条理清楚地独立进行讲述。

三、开始掌握认知方法5—6岁幼儿出现了有意地自学控制和调节自己心理活动的方法,在认知活动方面,无论是观察、注意、记忆过程,或是思维和想象过程,都有了方法。

比如,在观察图画时,5岁后儿童已不再是胡乱地看,而是能够按照一定方向或路线(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扫视。

由于不掌握方法,年幼的学前儿童的观察带有很大的偶然性,遗漏较多。

4岁前儿童往往不会比较两个或几个图形的异同,而5岁以后儿童,则能较好地完成任务。

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对比的方法,把图形或图形的相应部分一一对应地进行比较。

四、个性初具雏形5-6岁幼儿的心理活动已经开始形成系统。

也就是说,个性的形成过程已经开始。

儿童的各种心理活动互相紧密地联系起来了,先前的心理活动,先前形成的态度,影响着后来的心理活动和对事物的态度。

心理活动系统的方向开始逐渐稳定。

个性开始形成,是和幼儿认识活动抽象概括性的发展,以及各种心理活动有意性的发展相联系的。

从此,幼儿的心理活动,不再是孤立的零碎的面而总是在心理系统背景下的活动,各人有自己的特色。

不过,应该着重指出,幼儿期所形成的,只是个性最初的雏形,其可塑性还相当大。

一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一年级儿童的认识过程与学前儿童还有许多相似之处,无意性和具体形象性仍在其中占很重要的地位。

但是,在学校生活和教育的条件下,有意性和抽象概括性正在迅速发展。

(一)感知的特点儿童入学学习以后,有许多书写活动,手的关节肌肉运动大为增加,与此同时,手的关节肌肉感觉也发展起来。

一年级小学生,不但要学会拿铅笔写字画画,还要学会使用尺子,学会用橡皮,学会削铅笔等等。

这些动作不熟练时,儿童显得特别笨拙和费劲。

教师应特别注意指导儿童的书写动作,开始时练习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疲劳和失去兴趣。

在正确指导下,儿童能够写得准确而美观。

一年级儿童虽然能够进行有目的感知觉或观察,但他们知觉也还有一定程度的混淆性、笼统性和无意性。

儿童知觉的混淆性突出表现为空间方位知觉不精确,对于一些相近的图形、文字或数字,容易颠倒或认错。

如:写字时把偏旁写颠倒在写字时,有时不是由上到下,从左到右,而是由下往上或从右到左。

知觉的笼统性表现在看图或识字时,往往只注意大的轮廓,容易忽略小的枝节。

看图讲述或复述故事时,也常常会遗漏很多细节。

知觉的无意性表现在儿童不善于独立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知觉,按一定的目的任务较系统地进行知觉的能力还较差。

在观察一幅图画时,常常会把目标移到不相干的事物上。

(二)注意的特点(1)一年级的儿童注意范围狭窄,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如果要求他们同时注意几件事情,往往做不到。

如:不能要求儿童边听讲边抄写,应该先让儿童听讲,等儿童听懂了,再让他们抄写。

(2)一年级儿童的注意还不稳定、不集中,容易受不相干的事物吸引而分散注意。

如:上课时注意了自己的新铅笔盒,而没有注意听教师讲解。

教师讲课过程如果过于单调,或太易太难,或节奏速度不适当,都容易造成儿童注意分散。

只有在教师正确的教育和帮助下,儿童的注意才能迅速发展起来。

(三)记忆的特点(1)记忆范围虽然不断扩大,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以及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足,一次不易记住很多东西。

(2)有意识记忆的能力正在发展,但往往还不能很好的组织自己的记忆活动,也不能适当地运用识记的方法。

(3)意义识记的能力也正在发展,对于已经理解的教材,能够通过逻辑加工来进行识记。

如:按意义联系来识记课文,按偏旁部首归类来识记生字等。

形象记忆在一年级儿童记忆中还占重要地位。

因此,教学中仍然要多运用直观方法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思维的特点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并且掌握了一些概念,能够初步进行判断和推理,但思维水平总的来说仍是非常低的。

(1)仍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思维过程往往依靠具体的表象,不易理解较抽象或与他的经验,很少联系的教材。

(2)思维还带有很大的依赖性和模仿性,独立而灵活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很差。

(3)不善于使自己的思维活动服从于一定的目的任务,在思考问题时往往被一些不相干的物所吸引,以致离开原有的目的任务。

如:老师让在指定的格子里画十个圈,有些儿童被画圈活动本身吸引,教师应积极培养儿童按照一定目的任务来进行思维的能力,经常向他们提出学习任务,不断提醒儿童,及时给予帮助,并加以检查和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