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
1、动作能力
三岁儿童手部小肌肉的发展较迟,大肌肉的发展较快,
2、语言能力
三到四岁,儿童的语言发展能力很强。
基本上能明白成人的指示;能以简单的语言来表达感觉和需要。
但,他们的言语器官尚未得到充分发展,发音不清、词汇贫乏等仍然存在。
3、注意的发展
3-4岁幼儿能逐渐地根据父母的指示或要求,有意识地去注意观察事物。
幼儿注意的水平和能力在逐渐发展和提高,然而,注意的无意性、不稳定性仍是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
3岁集中注意的时间可达3-5分钟,4岁10分钟。
4、情感、意志和个性方面的发展。
情绪很不稳定,易受外界影响。
常有害怕和焦虑的感觉,需要从成人方面得到安全感。
会开始做一些讨成人赞赏的行为。
部分儿童可能仍处于“自我中心”
的状态,常有对抗性的行为,需要成人的辅导。
4-5岁
1、动作能力
4-5岁幼儿动作更灵活有条理,好动是这一年龄阶段地突出特点,他们能掌握多种动作技能,且比较协调,小肌肉不断发展。
2、语言能力
4-5岁幼儿是词汇大量积累阶段,能依靠自己的具体生活经验理解成人的语言。
3、思维的发展
该阶段的幼儿可以依靠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某些思维。
已能在概括水平上指出某一些实物的比较突出的特征,特别是功用上的特征。
例如,问:“什么是马?”答:“马是拉车的。
”其思维加工材料仍以图形为主、但符号加工得到较大发展。
4、注意的发展
情绪渐趋稳定,逐渐懂得用语言来表达情绪,能够运用社会行为规范并初步评价自己的行为,还能在成人的帮助下,调控自己的行为,自制能力开始形成、有初步的责任感、道德感。
能关心他人的情感反应,关心同伴,幼儿人际关心也发生重大变化,向同龄人关系过渡,能友好合作,体验自己内在心理活动。
5-6岁
1、动作能力
5-6岁儿童可以连续行走20~30分钟,而不感到疲倦。
精细动作已发展完善,完成拼图以及其他更多事情。
2、语言能力
5-6岁儿童能正确发出各种音节,并掌握了大量词汇。
开始产生内部言语(即默语),行为方面带上了一定的自觉性和计划性。
3、认知能力
5-6岁的幼儿分辨事物的能力有所提高,他们的时间知觉有所发展。
触摸觉的差别感受从五六岁的幼儿才开始发展起来。
能用两手来比较两个同样体积而重量不同的小盒子。
3~4岁幼儿往往认为重量是一样的,而5~6岁幼儿就能指出哪一个重些,哪一个轻些。
能辨别“昨天”和“今天”,“前天”、“后天”和“大后天”。
4、想象的发展
儿童进入6岁后,想象有明显的目的性和创造性。
如他们在游戏时,能预先规定主题,商量分配角色和定好规则。
一个游戏常常能持续玩好几天,情节也逐渐复杂。
5、思维的发展
5-6岁儿童的思维仍然是具体的,当他们思维时,还不能用抽象的概念来进行思维。
近六岁时,儿童对熟悉的事物已有一些抽象逻辑思维了,能够开始指出某一实物若干特征的总和但不能将本质和非本质的特征很好地加以区分。
例如问:“什么是马?”答:“马有头、有尾巴、有4只脚、会拉车。
”
6、注意的发展
5-6岁的幼儿稳定性不断增长,因而可以比较长时间地做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或听成人讲故事。
集中注意的时间可达10~15分钟。
并且开始具有独立控制自己注意的能力。
例如,五六岁的幼儿正兴致勃勃地听成人讲故事,但当时如果有一群做游戏的儿童跑进来,幼儿的注意就不会马上离开故事,而转向于游戏。
7、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发展
5-6岁幼儿情感的稳定性虽有所发展,但仍具有易变性、易感性和冲动性。
同时社会情感开始产生和发展,如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
此外,意志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也都有了发展,但自我行动易受外界事物或情绪的影响而转移。
开始形成了最初的个性倾向,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初步能评价自己的行为,并按成人要求逐步掌握社会规范。
儿童在这个时期的发展,为进入小学从事正规的学习活动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7-8岁
1、动作能力
小肌肉与大肌肉运动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能够完成多种劳动与游戏。
2、语言能力
这个时期,儿童对口头言语中语音的细微差别逐渐掌握,并开始进入书面言语发展时期。
3、注意的发展
该时期儿童注意范围狭窄,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如果要求他们同时注意几件事情,往往做不到。
他们的注意还不稳定、不集中,容易受不相干的事物吸引而分散注意。
集中注意的时间可达15-20分钟。
4、情感、意志和个性方面的发展。
在情绪发展方面,有学习、同伴、教师等社会因素引起的情感开始占主要地位。
出现与学习成败、班集体有关的理智感、集体荣誉感、责任感等。
儿童情感表现外露、不易保持。
此时,若学业压力过重,容易发生学校恐惧症、社交退缩症和攻击性行为等。
同伴在儿童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表现出对同伴明显的依从性或同伴倾向。
开始在兴趣相投的基础上形成内聚力不大的"小集团"。
男女儿童兴趣活动明显分化。
在个性发展方面,此时,儿童的个性特征更加明显,开始按照成人和同伴的评价来评定自我。
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学习有关的个性品质,如勤奋或懒惰、细致或粗心、守纪律或散漫等。
在道德判断方面从只注意行为后果发展到能考虑行为动机。
道德行为尚未稳定。
9-12岁
性格特点
儿童期向少年期转变的过程。
独立意识开始增强,不满足于单纯的听老师讲课,也不满足于接受课堂教学。
爱看课外书,对社会现象、自然现象发生兴趣。
同学之间出现明显的差距。
看问题比较幼稚,对生活的准则虽然知道,但是不能自觉执行,自控能力差。
个性的分化
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在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
有的容易出现自负的心理。
相反,遭受的歧视或者评价过低会出现自负。
纪律容易出现撒谎、导弹、逃课。
情绪不稳定
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在陌生、恐怖、严肃、冲突、遭受指责的情况下,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控能力差,难以释放心理压力。
容易激动、冲动,情绪变化极大,心情的好坏从脸上一望便知。
自控力不强
孩子进入少年期,出现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
对外部的依赖较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
思维特点
孩子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阅读面开阔;仰慕英雄,渴望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