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型号*)标准化大纲文件编号:文件版本:V1.0共8 页公司名2016年1月28日*产品名称*(*型号*)标准化大纲文件编号:文件版本:V1.0拟制单位:拟制人:审核:会签:批准:目录1 产品概述 (2)2 标准化工作的主要原则 (2)3 标准化目标 (2)4 标准化要求 (2)5 新产品标准化工作范围 (4)6 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计划安排 (4)7 应贯彻的标准 (4)8 标准化检查 (5)9 标准的裁剪 (5)10 通用零部件、原材料的选用和控制情况 (5)11 环境要求试验方法 (5)*产品名称*标准化大纲1 产品概述*产品名称*是5槽VITA连接器背板,适用于四块数据处理板和一块接口板互联和相应的对外信号连接。
适用于地面和舰载环境。
产品采用电子行业标准器件、国家标准计量单位进行设计,产品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化要求。
2 标准化工作的主要原则*产品名称*按*要求*进行研制标准化工作。
在研制过程中,认证贯彻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行业标准和有关规范,对无现行相关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行业标准等,应制定有关标准以满足急用。
优先采用标准件、通用件,尽可能选用现有军工产品的成熟技术。
接口控制板的标准化工作由质管部标准化人员审查。
标准化工作的主要原则有:符合国家关于武器装备发展及标准化的方针、政策,符合电子行业标准和规范;采用国家通用的标准计量单位,非国家标准计量单位,应换算后使用;当标准化工作遇到重大问题时,需和顾客及时沟通,寻找解决办法,满足顾客要求。
3 标准化目标标准化工作的目标是通过使产品与系统级、分系统级和设备等层次协调一致,尤其是软、硬件接口或协议的一致,达到提高产品效能,缩短研制周期和节约研制经费等目的。
标准化目标的分析应具有前瞻性、通用性和实用性。
标准化工作通过制定计划,建立标准化小组等方式实现目标,目标制定应现实可行,有一定通用性,并具有功能拓展可能。
制定目标和计划。
必要时可调整标准化目标和方案。
标准化工作应达到系统、分系统的要求,符合产品技术协议、产品规范和上一层次的标准化大纲。
同时标准化计划应适应新产品研制的周期和资源条件。
4 标准化要求4.1三化要求产品遵循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的“三化”要求,产品和其同系列产品使用相同接口,标准机箱可兼容多种板卡,产品换代,不影响分系统使用。
机箱将根据所安装的不同种类、不同数量的板卡实现多种功能。
4.2接口互换要求产品的软件接口使用分系统通用协议。
4.3标准化计划产品标准化工作分成如下几个阶段:方案阶段,了解顾客或上层系统的标准化要求,评估设计和实现的可行性,应充分考虑标准化要求,使产品设计符合要求;产品实现阶段,按照设计方案实现产品,通过样机试制确认产品符合要求的程度,遇到问题应及时与顾客沟通,协调商定产品标准;试制生产阶段,对产品技术状态进行固化,使标准化结果得到保持。
4.4器件采购要求在设计研制时根据功能需求选择器件型号,对功能相同相似的器件进行统型,采用体积适当、性能优越、易采购型号。
器件采购应尽量使用能从市场途径购买的通用元器件、原材料,从合格供方名录中选择供应商。
减少器件种类,禁止使用正在研制和未定型的品种规格。
推荐使用经反复验证,安全可靠的元器件。
4.5图样、技术文件要求为保证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的完整性、信息传递的准确和协调性,规定图样和技术文件应满足以下标准:GJB 3206A-2010《技术状态管理》SJ/T 207-1999《设计文件管理制度》GJB 5881-2006《技术文件版本标识及管理要求》SJ207.1-3-99设计文件管理制度SJ207.4-99设计文件编写SJ 207.5-99设计文件更改SJ207.6-2001项目代号SJ 207.7-2001电气简图编制SJ207.8-2001图样编制GJB 150A-2009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GJB 1269-91工艺评审GJB 1310-92设计评审GJB 1406-92产品质量保证大纲GJB 9001B-2009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JB/Z 113-98 标准化评审GJB 299C-2006 电子设备可靠性设计应用GJB 906-90 成套技术资料质量管理要求GJB 907-90 产品质量评审GJB 908A-2008 首件鉴定GJB 909-90 关键件和重要件的质量控制GJB 1443-92 产品包装、装卸、运输、储存的质量管理要求GJB939-90 外购器材质量管理GJB 571-88 不合格产品的管理GJB1362-98 军工产品定型程序和要求GJB330-91 军工产品批次管理的质量控制要求确定的标准化目标应转化为新产品标准化工作的具体要求和工作任务。
5 新产品标准化工作范围标准化工作包括质量、设计等方面。
在研发各环节中也有要求,方案评审、设计评审等评估都应体现标准化审核。
新产品标准化工作要求落实到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和分工计划等文件中。
标准化工作范围如下:a)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方针、政策。
b)认真贯彻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并对贯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c)组织、指导、协调接口控制板有关规范制定与贯彻。
d)努力提高接口控制板的通用化、系统化、模块化和接口互换性水平。
e)开展图样和设计文件的标准化检查,确保图样和技术文件的完整性、正确性、统一性。
6 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计划安排方案阶段,识别客户和国家的相关标准化要求,评估是否可达到,再制定标准化方案,确定标准化人员,评审是否符合。
产品实现阶段,执行标准化要求,产品和产品资料都按标准化要求。
试制生产阶段,评审标准化结果,如图样和技术文件、产品数据标准、产品是否符合三化要求等。
固定产品标准化工作成果,使产品保持技术状态。
7 应贯彻的标准在设计图样方面,应贯彻电子行业SJ/T 207.1-207.5-1999《设计文件管理制度》,国家标准GB/T1.1-2009、GB/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系列标准;在电气、电路设计方面,应贯彻GB/T6988.1-6988.7-86《电气制图》、GB/T4728.1-84和GB/T4728.4-4278.11-84《电气图用图形符号》、GB/T5094《电气技术中项目代号》等国家标准;在机械设计和PCB板图设计中,应贯彻GB/T5489《印制板制图》、GJB100-86《面板、机架机椎的基本尺寸系列》、GB7269-87《电子设备控制台的布局型式和基本尺寸》;在软件设计及文档编制方面,应贯彻GJB 2786-2009《军用软件开发通用要求》、GJB 438B-2009《军用软件开发文档通用要求》、GJB 439-88《军用软件质量保证规范》、GJB 1267-91《军用软件维护》、GJB 1268A-2004《军用软件验收要求》等标准;在质量管理方面,应贯彻GJB 190-86《特性分析》、GJB 909-90《关键件和重要件的质量控制》、GJB 1269A-2000《工艺评审》、GJB 1310A-2004《设计评审》等标准。
8 标准化检查8.1设计文件的标准化检查保证技术文件和设计图样的正确性、完整性和统一性,及时发现问题、协调解决。
8.2标准化工作检查a)标准化工作计划的实施情况。
b)标准的贯彻实施情况及存在问题。
9 标准的裁剪标准的裁剪符合GJB/Z69-1994《军用标准的选用和裁剪导则》的规定。
10 通用零部件、原材料的选用和控制情况产品的零部件最大限度的压缩了品种、规格,同时积极采用成件及标准件,提高了标准化程度。
*产品名称*电子元器件采购主要贯彻电子工业行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和电子工业行业标准的器件,均已注明型号规格,国外进口的元件注明型号规范和生产国研究室名称及相关的技术条件,在对金属材料,如: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材料贯彻了国家标准和冶金行业标准,非金属材料贯彻了化工和轻工业行业标准,电线、电缆贯彻了机械工业行业标准。
11 环境要求试验方法根据《*产品名称*试验大纲》、GJB150A《军用设备试验方法》,GTB1032-90、《电子产品环境应力筛选方法》,,等标准,严格按要求验证*产品名称*是否满足环境适应性要求。
赠送以下资料《3D打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3D打印技术课程编码:1100001120学分及学时:1学分理论学时18学时(其中理论课10学时)适用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开课学期:第三学期开课部门:计算机与互联网学院先修课程:物联网技术概论、电子技术、无线传感网、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考核要求:考查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作者:高帆《3D打印技术》著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10月 1.本课程属于设计类的课程一、课程性质和任务《走近3D打印技术》课程是根据国家课程改革要求,结合我校学生发展的实际状况,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兴趣、特长及本校的课程资源等要素而开发的设计课程。
3D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它无需机械加工或任何模具,就能直接从计算机图形数据中生成任何形状的零件,从而极大地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提高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与传统技术相比,三维打印技术还拥有如下优势:通过摒弃生产线而降低了成本;大幅减少了材料浪费;而且,它还可以制造出传统生产技术无法制造出的外形,让人们可以更有效地设计出飞机机翼或热交换器。
因此,3D打印技术今后会在世界上替代大部分制造业;如果我们不能在3D打印技术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将难以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因此,走近3D打印技术,了解并学习3D打印技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就业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课程本着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融合本校办学理念和传统文化。
旨在通过学生对世界制造业领域正在迅速发展的“具有工业革命意义的制造技术(3D打印技术)”的学习与实践;在“挥动想象的翅膀”的过程中,体验创意的神奇和伟大;快速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合作、协调能力。
同时也初步体会3D制造技术将给社会带来的社会伦理困境。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1. 通过学习,了解3D打印技术的现状,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发展学生的创意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与热情。
形成初步的3D制造技术概念以和了解3D建模的方法,以及对技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2.学习3D建模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能力的迁移与拓展。
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3.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借鉴中模仿,在模仿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增强社会,生活,知识产权观念,提高科学理论精神和技术素养。
(三)教学方式教师讲授,学生通过网络自学、合作学习相结合;学生探索实践、教师讲评、学生再实践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