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教案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教案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教案【篇一: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jijiaoban六年级科学xcja1.常见的建筑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本课围绕着建筑物,从学生熟悉的房屋入手,按照分析、观察和实验的顺序,设计了3个活动,利用图文形式交代了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

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3.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2.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1.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

2.能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谈话: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

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

房屋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房屋的变化。

(二)新课教学◆活动1:房屋的变化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房屋组图。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都是什么?学生回答。

(房屋)教师:你们能给这几幅图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现年代的早晚给它们排序吗?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

讲述: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开始寻找能够遮风、避雨、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能够当房子的山洞。

从山洞到现在的高楼大厦,人类的房屋发生了很大变化。

提问:引起房屋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类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适应自然环境,抗御自然灾害和野生动物的伤害,发明了房屋。

)2.房屋的发展过程。

(1)阅读教材p2、p3的材料,说说房屋的发展过程?洞穴、草棚——木屋——砖瓦房——钢筋混凝建筑。

(2)列举不同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房屋,分析并记录它们的外形、材料、功能、采用的工具和技术。

3.讨论。

(1)人类的房屋是怎样发展变化的?人类房屋的发展经历了由天然洞穴到人造住所,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

(2)建筑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房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建筑材料和建筑工具、建筑机械的进步促进了人类房屋的发展。

板书设计:第一课常见的建筑1.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生存、适应环境、抗御自然灾害。

2.房屋的发展过程。

天然洞穴——人造住所结构简单——结构复杂功能单一到综合。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房屋的变化,知道人类房屋的发展经历了由天然洞穴到人造住所,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

这节课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学习房屋。

(二)新课教学◆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1.认识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师:课件出示不同风格的房屋图片。

这些房屋在外形、材料和功能等方面有什么不同?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交流。

教师:介绍各个不同地区的环境与建筑间的关系。

教师:除了以上这些,你还知道哪些有特色的民居?学生:交流资料,进一步领悟房屋的建造要与当地环境相适应。

2.分析房屋的构成。

讲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房屋在很多方面有差别,但它们在构成方面有一定的层次,你知道房屋是按照什么层次构成的吗?教师出示楼房构成层次图,学生诉说楼房是按照什么层次构成的。

提问:外形不同的房屋它们在构成上有何相似之处?楼房构成的简图:一栋楼房(相当于一个系统)——单元房——房间——墙——砖3.分析自己熟悉的房屋是如何构成的,用简图表示出来。

★拓展活动:不同功能的建筑1.提问:除了我们居住的房屋外,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建筑物呢? 2.出示各种各样建筑物的图片。

讨论:图片所表示的建筑物是什么?有什么用途?教师:请学生根据不同功能对这些建筑物进行分类。

学生:小组讨论,分类。

课后调查:我们周围的建筑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他们有哪些特点和功能?板书设计:第一课常见的建筑1.认识不同风格的房屋。

傣族竹楼、四川民居、内蒙古圆顶土房、伊斯兰教特色的房屋、北京四合院等。

2.楼房的构成一栋楼房(相当于一个系统)——单元房——房间——墙——砖2.巧妙的结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在学生认识了房屋的产生、外形和功能、结构与层次的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房屋的内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探究建筑物中力与结构的关系。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去发现生命世界中某些结构的奇美,培养学生定性或定量地探究力与结构之间关系的能力。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设计出多种分类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2.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自己对研究建筑物结构与力的关系方面感兴趣的问题。

3.能从选材或结构的角度分析出增加建筑物承受力的道理。

4.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到各种巧妙自然的结构。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从多个角度分析同类事物的不同特点。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明建筑结构有哪些基本类型。

2.能举例说明建筑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1.能分析出各种建筑结构与哪些自然结构有相似之处。

2.能对仿生建筑感兴趣并大胆设计。

教学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定性或定量地探究力与结构之间关系的能力。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的图片。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课1.讲述:各种建筑物都有一定的结构,有的简单,有的复杂,这些不同的结构与建筑物的功能有什么关系呢?2.板书课题:巧妙的结构。

(二)新课教学◆活动1:常见建筑物的结构1.讲述:上节课布置了查找关于建筑物结构的资料的作业,现在全班分组讨论,观察我们周围的建筑物有哪些形状和结构。

2.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总结发言。

4.全班一起讨论第八页的几幅图,各属于何种结构。

5.讲述:书上的第九页总结了三种不同的建筑结构,大家还能找出更多与之对应的建筑吗?6.分组讨论并填图。

7.汇报讨论结果。

8.讲述:想一想你还能制定哪些分类标准,举手回答。

9.汇报结果并将第九页的建筑物结构分类卡填好。

板书设计:第二课巧妙的结构赵州桥:拱形结构。

美国佛罗里达的安普卡特中心:球形结构。

【篇二:17 走近科学家教案(冀教版六年级科学)】17.走近科学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本课从科学家的故事入手,组织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科学家对人类社会所做出的贡献,体会到科学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与他们所具有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的思维方式及渊博的科学知识有直接的关系,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作用。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设法收集有关科学家和某项科技发展的资料。

2.能采用某种方法将收集的资料展示出来。

3.能从科学家的事迹中归纳出其主要成就及科学精神。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体会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能体会到科学家不迷信权威。

3.能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具体说出某个科学家的主要成就及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2.能具体说出某项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

3.能知道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对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1.能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作用。

2.能初步体会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我所了解的科学家”。

难点是从科学家的事迹中归纳出其主要成就及科学精神。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有关科学家的图片或资料。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提问:大家都知道哪些科学家呢?学生回答。

讲述:大家说的很好,这些科学家取得的科学成就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深深的影响着我们。

今天,我们就走近科学家,去了解他们的事迹,去领悟他们人生的真谛。

(二)新课教学◆活动1:我所了解的科学家1.看教材插图,回答问题。

(1)说说p82上的人物都是谁?他们为社会做出了哪些成就?(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说说他们的成就。

(3)学生间相互交流。

2.教师讲述科学家的故事。

(1)张衡(2)牛顿(3)爱因斯坦(4)阿基米德(5)袁隆平(6)居里夫人3.讨论。

板书设计:第十七课走近科学家(1)张衡(2)牛顿(3)爱因斯坦(4)阿基米德(5)袁隆平(6)居里夫人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回忆上节课内容。

(二)新课教学◆活动2:科技与历史1.讲述: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以及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学技术,看看它在历史的长河中是怎样发展的。

2.学生选择感兴趣的科学技术进行研究。

(1)食物保鲜技术的发展史。

(2)电影机及放映技术的发展史。

(3)汽车的发展史。

??3.交流。

相互交流各自小组的发现,并试着将全班的研究成果汇集在一起,在校园走廊或围墙上进行展示。

板书设计:第十七课走近科学家(1)食物保鲜技术的发展史。

(2)电影机及放映技术的发展史。

(3)汽车的发展史。

??【篇三: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一、常见的建筑教学设计思想:本课围绕着建筑物,从学生熟悉的房屋入手,按照分析、观察和实验的顺序,设计了3个活动,利用图文形式交代了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

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3.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2.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1.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

2.能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物的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一)导课谈话: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

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

房屋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房屋的变化。

(二)新课教学◆活动1:房屋的变化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房屋组图。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都是什么?学生回答。

(房屋)教师:你们能给这几幅图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现年代的早晚给它们排序吗?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