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用信息工作总结

信用信息工作总结

信用信息工作总结(一)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中心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2010年,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中心在市政府和市工商局的领导下,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企业、服务我市经济建设、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为核心,以信息化、专业化为依托,按照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总体要求,认真履行职责,扎实开展工作,尽心服务我市企业、社会公众和各行政部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

现将2010年工作情况和2010工作思路总结如下2010年工作总结一、圆满完成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工作。

在市信息办及其他32家成员单位配合下,历时一年多时间,圆满完成了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任务,升级后的系统于2010年4月30日正式运行。

(一)系统升级改造主要工作为按时按要求完成系统的升级工作,中心年初通过多次调研,实现了与市工商局“金信工程”数据自动采集,达到企业基本信息每日自动更新的要求,为升级工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随后完成了市国税、地税、质监、劳动、法院的数据自动采集部署。

在使用“金信工程”基础数据的同时,完成了原“30”系统成员单位数据和重点人群数据向新系统的移植,成功移植67余万条数据,成功率达96%。

对缺少质监码或国、地税码的数据,进行了两次清理比对,成功入库49万余条。

积极拓展数据采集面,通过与成员单位多次协商和交流,根据各成员单位工作实际,首先完成了环保局、卫生局、文化局的区(市)县数据采集试点工作,使系统数据采集从以前单一地从市级部门采集向市级以下的二级部门纵向延伸,使数据采集更加及时、内容更加丰富。

同时,为保证区(市)县数据采集的安全性,为上述三家成员单位办理了数字安全证书40个,并分别召开了3次操作人员培训会。

在此基础上,中心对其他成员单位的区(市)县级数据采集进行了可行性调研。

(二)升级后系统主要功能及特点系统升级改造后,新增了成员单位定制企业信息,便于及时了解企业信用状况;增加了企业自主申报其认证、资质、业绩等信息功能;强化了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可以提供企业注册资金分布、行业分布、开业注销趋势、纳税额等统计分析;实现了企业基础数据按日更新,数据项由100余项扩展到2300余项。

系统升级后较之以前,平台数据覆盖面、数据时效性、数据采集手段和服务功能都有较大提升。

通过系统升级改造,改变了原来各个成员单位只能在政务外网内放置前置机上传数据的方式,对非自动采集单位实现统一入口,通过政务外网或互联网均可报送数据,从而为进一步扩展数据采集打下了基础。

(三)升级后系统数据量2010年1-6月系统升级改造中移植历史数据67万余条,成员单位上传数据量98万余条,市环保局、卫生局、文化局的区(市)县部门提交数据2453条。

信用记录达189万余条,较升级改造前上升了约375%。

截至2010年11月1日,系统采集企业信用数据224万余条,重点人群信用数据32750条,开通自主申报企业21户,网站日均访问量稳定在9000余次。

二、初步完成中介机构信用信息子系统开发工作。

2010年初,中心按照中介机构子系统建设需要制定了《成都市中介机构信用子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并与市场处共同召开了中介机构子系统成员单位会议,明确了“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分步实施、监管互动、服务民众”的建设指导思想,制定了中介系统成员单位数据采集项目录,确定了建设进度。

目前,系统开发已基本完成,11月召开中介系统联络员会议和操作人员上机培训,采集历史数据,12月系统进入试运行阶段。

三、深化系统应用推广工作。

信用信息工作总结(二)信用信息工作总结(三)信息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设想2007年,我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信息产业厅、省信息中心和市信息产业局的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排头兵实践活动为动力,以电子政务建设为中心,积极推进我市电子政务建设,各项业务工作稳步向前推进,电子政务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

现将2007年的工作和明年的工作设想汇报如下一、2007年的工作回顾2007年,我中心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七大精神,贯彻执行《省电子政务年度建设任务指导书》及《省信息化发展纲要,积极推进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电子政务建设呈现出又快又好的发展势头。

1、政府门户网站改版工作顺利完成,利用政府门户网站推动政务公开工作取得新发展。

自1988年5月2日市政府门户网站—开通以来,我们把政府门户网站作为政务公开的重要载体,先后五次对政府门户网站进行了改版。

今年下半年,根据去年省信息产业厅对地级市政府门户网站的评估结果,结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关于开展政府网站“百件实事网上办”活动的通知》(国信办综函〔2007〕126号)的要求,我们又一次开展了市政府门户网站的改版工作。

目前,改版工作已顺利完成,改版后的市政府门户网站开设市情频道、政务频道、党务频道、经济频道、投资频道、旅游频道、市民频道、企业频道、互动频道、表格下载及英文频道等,强化了政民互动,调动市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按国务院国信办的要求建立了“百件实事网上办”大型服务专题,就民生关注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交通出行和公用事业等五大重点领域提供近百个服务事项,增强网站的服务功能。

经过不断的改版完善,政府门户网站的内容更加充实丰富,版面更加生动美观,有力地促进了政务公开工作,使政府门户网站成为了沟通政府与百姓、企业的一座重要桥梁。

我市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公开、服务内容、本地概览等多项指标处于全省前列,累计访问人数已突破60000万人次。

2、市级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基本建成,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由于受资金的制约,我市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尚未建成,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务公开工作。

去年以来,我们根据市政府的要求,借助电信资金,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开展了市级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建设。

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一个横向连接市直单位、纵向连接20个县(市、区)的市级朝阳【wlsh0908】整理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已于近日基本建成。

市级电子政务外网平台的建成,解决了我市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为电子监察、公文电子交换、网上审批、“一站式”服务等电子政务应用提供了条件,对加快我市电子政务发展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3、认真抓好政府大院网的日常维护工作,保障大院网的正常运行。

市政府机关大院网自1998年9月正式开通以来,对方便机关人员资料查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等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为此,我们把市府机关大院网的运行维护工作作为工作的重心,全力以赴地做好市府机关大院网的日常运行维护工作,千方百计确保市府大院网的正常运行。

今年以来,我们加大互联网出口带宽,由以往的2兆增加至80兆独享。

同时,结合市电子政务外网平台的建设情况,在市府大院内新增了980个信息点,使市府机关大院网覆盖了市委市府大院所有单位,我中心运行维护的工作量也随之加大。

一年来,我们采取得力措施,妥善处理了多起计算机网络病毒对市府大院网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出动数百人次,及时帮助市领导和市府机关大院各单位消除计算机和网络故障,在技术上当好后勤服务。

4、发挥技术支撑作用,政府数字视像会议系统场场无故障。

政府数字视像会议系统是电子政务的一个重要应用系统,作为我市政府数字视像会议系统的运行维护和技术支撑单位,我中心密切配合省信息中心进行系统的安装、调试与日常维护工作,不断改进视像会议系统的质量。

与此同时,我中心派出一名技术骨干专门负责视像会议期间的运维工作,保障了政府数字视像会议系统的正常运行。

今年以来,我市政府数字视像会议系统已成功举办了688场(次)全国、全省电视电话会议,视像会议系统信号传输质量高,会议声音效果好,图像清晰,实现了场场无故障。

5、认真参与省情网建设,运用互联网宣传。

省情信息资源库(俗称省情网)是根据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要求,由省信息产业厅、省信息中心整合各地市的资源进行建设的。

各市党政领导的工作动态、主要活动、重要讲话及地市概况、年度主要经济指标等是其重点内容。

根据省的部署,我中心积极做好省情信息资源库相关信息的采集和报送工作,每月信息报送量超过2000条,信息报送量居全省前列,在互联网上宣传。

6、做好企业信用网的运行维护工作,致力建设“信用”。

去年春夏,我中心从市信息产业局正式接管阳江市企业信用信息网后,积极寻求省信息中心的支持,采取得力措施对我市企业信用信息网进行了补充完善。

去年1月市企业信用信息网顺利开通。

今年以来,我中心加强了市企业信用信息网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保障朝阳【wlsh0908】整理了该网站的正常运行,并在信用信息提供单位至今尚未提供有关信用信息的情况下,搜集并充实了部份信用动态信息,为建设“信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7、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工作,为市直部门和重大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一年来,我们积极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为相关部门和电子政务重大项目提供技术支持,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①是积极参与我市的党政内网建设,做好党政内网的前期工作。

②是密切配合市纪委、市监察局,协助做好我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

③是铺设政府网管中心至市纪委的光纤,配合市纪委办公系统建设。

④是积极协助市直部门通过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实现与省级部门的互联互通,为市直各部门的政务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和服务。

至目前为止,我市已在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上开通了510多个业务应用系统,推进了我市的电子政务建设。

8、主动配合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做好重大政务活动的演示、签到工作。

我中心发挥网络和技术优势,积极做好我市重大政务活动的演示工作,为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

①是派出技术骨干,完成了市第9次党代会和市人大9届全会及市政协8届全会等重大会议的电子工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了重大会议的电子手段。

②是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完成了迎春团拜会等重大政务活动的多媒体演示的制作和播放工作。

③是配合做好在市委会堂举办的“讲坛”工作。

9、发挥政府门户网站的优势做好网络宣传工作。

2007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党的十七大和市第9次党代会、“两会”等纷纷召开。

第十届中国旅游文化节相继举办,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博物馆建设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在这不平凡的一年里,我中心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和技术优势,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市政府门户网站上积极宣传我市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十七大和市党代会精神,广泛报道第届中国旅游文化节盛况,大幅刊登重点项目建设成就和博物馆建设情况,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大大提高了知名度。

总的来说,2007年,我们发挥后发优势,电子政务工作全面开展,实现了快速发展。

作为欠发达地区,在基础差、投入不足的条件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的电子政务建设也还存在着一些差距与不足,主要表现在1、管理体制的弊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市的电子政务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