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速记知识点快速记忆

历史速记知识点快速记忆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列举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

二、交流频繁的原因(吸引世界各国来华的原因)和启示:
(2)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五代十国: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间、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北方地区:后梁一后唐→后晋一后汉一后周(先后出现)北汉
南方地区: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
(2)历史评价: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第6课北宋的统治
一、宋朝的建立与统一
1.建立: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北宋.;定都:开封
2.统一:依照先南后北的方针,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局部统一。

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军事上: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③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在中央:采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在地方:①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实行三年一换制度;②设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③设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

2.措施:①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②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科举制度,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3.影响: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速记手册
宋朝的时代特点:政治上:多民族政权并存的时代经济上:经济重心南移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1)背景: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辽与中原王朝冲突加剧。

2、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战: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获胜的西夏也遭受损耗,人民困苦(2)和: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两宋时期各族政权比较表:
第一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
第二个阶段: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
一.女真族的崛起
二.金灭辽及北宋
(1)金灭辽:1125年,辽被金灭亡。

(2)金灭北宋: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三、金和南宋的对峙
四、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①民族政权并立存在。

②和战交替。

两宋政权多次同少数民族政权交兵,但最终以“岁币”等形式换取和平,形成和议局面。

③民族矛盾突出。

多个民族政权并立,彼此之间战争不断。

④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2)影响:各少数民族通过对汉族政治制度文化的吸收,加速了本民族封建化进程和彼此融合,使各民族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形成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的发展(1)原因: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

表现:
二.手工业的兴盛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商业: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

①城市:最大的商业城市是开封和杭州;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经商的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②乡镇: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ー草市。

③城乡市镇:城乡之间的市镇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2)海外贸易: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①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②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③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3)纸币出现: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出现了会子。

(4)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个南宋时最后完成。

那时中央的财政收人,主要来自南方,特別是东南地区。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①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开发。

②从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③到南宋最后完成南移。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说明经济重心的南移)
★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①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生产工具(最主要的原因)。

②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③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

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⑤南方统治者大多重视发展经济。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①背景:12世纪时,蒙古草原部落间战争频繁,人们盼望统一。

②统一: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二、蒙古灭西夏与金①蒙古灭西夏:成吉思汗率军首先进攻西夏,1227年西夏灭亡。

②蒙古灭金:蒙古与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

1234年,蒙古灭金。

③蒙古与南宋:金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時的局面形成。

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1、建立①推行汉制:忽必烈“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他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②建立元朝: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2、统一①灭南宋: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②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
3、意义:元的统一,结東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抗元英雄: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第11课《元朝的统治》速记手册
一、元朝疆域和民族融合:
1、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了汉朝和唐朝。

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3、元朝疆域的特点: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4. 民族融合:元朝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二、行省制度: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二、宋词:
三、元曲:1、元曲的特点:元曲包括散曲、杂曲、南戏等。

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2、元代最优秀戏剧家的戏剧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3、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四、司马光和《资治通鉴》1、史学: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2、史学上的“两司马”
3、绘画:
4、书法:宋元时期,盛行行书。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元代书法家是赵孟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