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文学三十年.ppt

现代文学三十年.ppt

现代文学三十年
开端:1917年1月《新青年》发 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2 月又发表陈独秀的《文学革命 论》,文学革命由此展开。
截止:1949年7月第一次全国文 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召 开。
2020/10/191学习要求:补习文学史知识 课前读作品,有 情感投入的“主 体性的阅读”。 上网获得资料 提出问题,讨论 交流。
《两地书》书信集,1933年出版,与许 广平的通信。
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汉文 学史纲要》
2020/10/19
15
思考题目:
鲁迅对传统文化 的态度如何?为 什么会受到有的 人的指责?应该 怎样看待鲁迅的 这种态度?结合 《狂人日记》或 鲁迅的其他作品 加以分析。
鲁迅对中国国民 性主要持一种什 么态度,试以 《阿Q正传》中 阿Q精神的种种 表现加以分析。
191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
鲁迅在北京期间,先后在北大、北师大 和女师大任教,讲授“中国小说史”和 “文艺学”。
2020/10/19
6
在1925年前后的“女师大事件”和1926 年的“三一八”惨案中,鲁迅受到极大 的震动与挫折。1926年离开北京,从此 再也没有回到北京,也再没有任过官职。
寿裳等筹办《新生》杂志,因经费等原 因而失败后,与周作人合译有《域外小 说集》(1、2),著有《人之历史》、 《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 《科学史教篇》等论文。
1909年(28岁)回国,在杭州当中学教 员。1911年创作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的文 言小说《怀旧》。
2020/10/19
5
1912年应蔡元培邀请,赴南京任教育部 部员,后随临时政府赴北京,任教育部 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袁世凯复辟后, 沉没于古籍。
《野草》:散文 诗 集 , 共 23 篇 。 另有一组散文诗 《自言自语》 (共7篇)发表于 1919 年 , 开 “ 独 语体”散文先河。
2020/10/19
《朝花夕拾》: 回忆散文集,共 10篇,1928年出 版。1926年最初 在《莽原》周刊 上发表时题为 《旧事重提》, 创“闲话风”散 文的传统。
1926年出版,共11篇。 第一篇《祝福》作于1924年。 末一篇《离婚》作于1925年,也是鲁迅
最后一篇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 作于1925年的《伤逝》是鲁迅惟一的一
篇以青年爱情生活为题材的小说。
2020/10/19
12
《故事新编》:
1936年出版,共8篇: 《补天》、《奔月》、《铸剑》、《非 攻》、《理水》、《采薇》、《出关》、 《起死》。 其中,《补天》原名《不周山》。《铸 剑》原名《眉间尺》,作品中的人物 “黑色人”名叫“宴之敖者”,而“宴 之敖”正是鲁迅的一个笔名。
鲁迅的《呐喊》、《彷徨》是中 国现代小说的开端,又是成熟的标志。
从“表现的深刻”与“格式的特 别”看鲁迅小说对传统的突破。
2020/10/19
18
《呐喊》、《彷徨》的主要内容 及其思想价值 :
一是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露和批判。 《狂人日记》和《长明灯》
二是关于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及 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 《药》、《风 波》、《阿Q 正传》 和《示众》
2020/10/19
20
题材的变革:从过分追求传奇 形 命
性和非凡人事的偏向中,转为 描写普通人事和社会真相。 《孔乙己》、《伤逝》
1927年前后,在厦门大学和中山大学任 教,9月到上海。
1936年10月病逝于上海。
2020/10/19
7
2020/10/19
鲁迅1933年 在上海
8
鲁迅作品
3部小说集: 2部现实题材作品集《呐喊》、《彷
徨》, 1部历史题材作品集《故事新编》。
2020/10/19
9
2部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
10
《呐喊》:
1923年出版,共14篇。第一篇 《狂人日记》作于1918年,也是现 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 白话小说。前三篇:《狂人日记》、 《孔乙己》、《药》,也是鲁迅在五 四运动前创作的三篇小说。末一篇 《社戏》(少年时与农民朋友的交往) 作于1922年。
2020/10/19
11
《彷徨》:
2020/10/19
阅读教材,理解 其观点和分析角 度,归纳总结。 及时做作业,注 意答题思路,熟 悉考试题型。 统一开卷考试
2
鲁迅生平
参读《呐喊自序》
1881年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与 其胞弟周作人以“周氏兄弟”而闻名于 “五四”时期。
1898年(17岁)到南京求学期间,读到 严复译述的赫胥黎的《天演论》,受到 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2020/10/19
16
鲁迅对现代文化转型的探索和思考
对于外来文化:“拿来主义” 在发展科学和物质文明的同时,不忘记 “根底”在人,在人的解放和民族精神 的重建。 对于“平等”和“民主”的警惕 鲁迅所衡量的“现代性”:“立人”
2020/10/19
17
如何理解《呐喊》、《彷徨》 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1902年(21岁)到日本学医,想用新的 医学来促进国人对“维新”的信仰。
2020/10/19
3
留学日本时摄(1903年)
2020/10/19
我寄风灵 以意雨台 我寒如无 血星磐计 荐荃暗逃 轩不故神 辕察园矢 。,。,
4
1906年,看到日本兵在日俄战争中杀害 中国人的幻灯片,思想发生转变 。与许
2020/10/19
13
16部杂文集:
《热风》、《华盖集》、《坟》、《华盖 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 《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 调集》、《准风月谈》、《集外集》、 《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 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 《集外集拾遗》。
2020/10/19
14
三是关于变革时期几代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 的探讨。 《孔乙己》、《在酒搂上》、 《肥皂》、《伤逝》
2020/10/19
19
《呐喊》、《彷徨》的创作基 调 :忧愤深广
鲁迅并非简单地 “听将令”,他更 关注和极力要表现 的是社会变动和文 化转型时期人的精 神困扰和出路等问 题。
他的“忧”、他的 “愤”,都和深受 封建礼教和制度所 毒害所束缚的国民 性病苦有关,和对 民族命运的思考与 焦虑有关。所谓 “哀其不幸,怒其 不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