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工程工程概况施工部署1.1工程主要情况东亭污水主管网改造工程(上马墩路-锡沪路-锡山污水处理厂)项目,由无锡市锡山区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办公室投资改造。
工程位于无锡市锡山区,本工程包括沿上马墩(东亭路-资景路)、资景南路(上马墩路-锡沪路)、锡沪路(资景南路-沪宁高速)、沪宁高速-二泉路、二泉路-锡山污水处理厂,铺设D800-1000钢筋混凝土顶管及D720*10钢管埋管,现状管道修复及道路修复。
1.2工程改造工作内容根据招标工程量清单,本项目顶管部分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施工打钢板桩,土方开挖,顶管工作井、牵引井、倒虹井、接收井施工,井内土方开挖,各工作井、接收井、倒虹井、顶管施工等。
钢管埋管施工内容包括:土方开挖、排气、排泥、阀门井、检修井施工,级配碎石回填,管道安装,阀门安装,砂砾石回填、土方回填等。
线路雨水管、污水管、给水管、道路修复。
建部分挡墙,护坡等。
1.3工程设计情况(1)管道部分1)、管道布置本次设计污水管道主要分为五段布置,分别如下:上马墩路污水工程设计起点为东亭路,设计终点为资景南路。
本段设计在上马墩路机动车道内新排一段d1000污水管。
与东亭路现状d800污水管道相接,具体详见污水管线平面设计图。
资景南路污水工程设计起点为上马墩路,设计终点为锡沪路。
本段设计在资景路机动车道内新排一段d1000污水管。
具体详见污水管线平面设计图。
锡沪路污水工程设计起点为资景南路。
设计终点为沪宁高速,本段新排d1000污水管与现状锡沪路及资景南路交叉口现状d800污水管相接,排至312国道与锡沪路的东北角新设置规模为2万m3/d的污水泵站,污水泵站施工图另见第三册设计图纸。
资景南路至污水泵站新排d1000污水管主要布置在锡沪路南侧绿化带内;经过污水泵站提升后,D720X10的有压排水管道主要布置在锡沪路北侧绿化带内。
具体详见污水管线平面设计图。
沪宁高速至二泉路段污水管设计起点为锡沪路,终点为二泉路,本段新排的D720X10的有压排水管道主要布置在健鼎围墙西侧与沪宁高速东侧之间绿化带范围内。
具体详见污水管线平面设计图。
二泉路至锡山污水处理厂段污水管设计起点为二泉路,终点为锡山污水处理厂,本段新排的D720X10的有压排水管道主要布置在现状进厂道路西侧车道上。
具体详见污水管线平面设计图。
2)、管材本工程顶管施工段d800、d1000、d1200污水管采用顶管专用的钢承口(F型接头)Ⅱ级钢筋混凝土管,管材需满足《顶进施工法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JC/T640-2010)质量要求。
本工程D720X10及D325X8钢管采用螺旋缝埋弧焊接钢管,符合《普通流体输送管道用埋弧焊钢管(SY/T5037-2012)》标准,钢管及钢制件、安装和拼接应按《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50235-2010)标准,钢制配件制作参见国家标准设计图集《钢制管件》02S403(原S311)。
管道的工作压力为0.5Mpa,阀门、伸缩节定购及法兰制作时请注意法兰采用公称压力为1.0MPa的统一标准。
钢管防腐:埋地管道、水下管道及构件采用IPN系列高分子涂料防腐,具体作法为:外壁及钢制构件防腐用IPN8710-1G底漆两道,涂层干膜厚度>100um,再用IPN8710-3H面漆两道,涂层干膜厚度≥80um;内壁防腐先采用IPN8710-1G底漆两道,然后用IPN8710-3H面漆两道,涂层干膜厚度≥200um。
现状修复的d500、d600、d800雨水管道及d400污水管道(开挖施工)采用Ⅱ级钢筋砼承插管,管材质量满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 11836-2009)标准。
现状修复的DN300污水管(开挖施工)采用HDPE管,管材满足《埋地用聚乙烯(PE)结构壁管道系统第1部分:聚乙烯双壁波纹管材》(GB/T 19472.1-2004),环刚度≥8(KN/m2)。
现状修复的DN300、DN500给水管道(开挖施工)采用球墨铸铁管,管材质量符合《水及燃气管道用球墨铸铁管、管件和附件(GB/T13295-2008)》标准。
3)、基础及接口基础:顶管施工段污水管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开挖施工段钢筋混凝土污水管采用120°混凝土基础,做法详见06MS201-1第17页;开挖段HDPE塑料管采用360°砂石基础,做法详见06MS201-2第54页;开挖段钢管和球墨铸铁管管底铺设150mm厚砂垫层(中、粗砂),具体做法参见《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 第4.5、4.6条。
接口:顶管用Ⅱ级钢筋混凝土管采用钢承口(F型接头)双橡胶圈接口,做法详见附图;开挖段钢筋混凝土污水管采用承插橡胶圈接口,做法详见06MS201-1第23页; HDPE管采用承插橡胶圈接口,做法详见《埋地塑料排水管道施工》(06MS201-2)P30~P32;球墨铸铁管采用T型滑入式接口;钢管采用埋弧焊接或法兰连接,焊缝质量检验应执行与符合如下标准及规范:《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2011)》,焊缝应按规范进行抽样射线检验,发现不合格的须根据GB50236-2011的规定处理。
(2).检查井窨井本次设计将顶管用工作井及接收井直接改造为污水检查井,各工作井和接收井的做法详见附图。
其中过东亭港采用双管倒虹过河,W17、W18号井采用过河双管倒虹井,其具体做法详见附图。
有压排水钢管段过二泉路W30工作井、W31接收井采用倒筑护壁井,具体做法详见附图;现状修复的d500、d600雨水管道新建雨水检查井采用φ1100混凝土模块式雨水检查井,具体做法详见图集《混凝土模块式排水检查井》(12S522)第21页;现状修复的d800雨水管道新建雨水检查井采用φ1500混凝土模块式雨水检查井,具体做法详见图集12S522第21页;雨水检查井均为落底井,落底40cm。
现状修复的DN300、d400污水管新建污水检查井采用φ1100混凝土模块式污水检查井,具体做法详见图集《混凝土模块式排水检查井》(12S522)第22页。
压力排水管段设置的压力检修井采用φ2400砖砌井,具体做法详见图集07MS101-2第25页,井内向上安装DN700X700钢制三通(带法兰盘)和盘堵,井外壁采用防水砂浆(1:2水泥砂浆内掺水泥重量的5%防水剂)抹面,抹面厚20mm;井内壁采用钢丝网水泥砂浆衬里,水泥砂浆用M10,抹面厚度20mm,钢丝网采用10号钢丝,网眼为20X20,用1.5寸的铁钉钉入砖缝,以固定钢丝网。
间距为六皮砖,钢丝网距离砖壁10mm。
压力排水管段设置的排气阀井采用φ1400砖砌井,具体做法详见图集07MS101-2第52页,井内向上安装DN100的快速排气阀。
压力排水管段设置的排泥阀井采用φ1400砖砌井,具体做法详见图集07MS101-2第14页,井内向上安装DN300闸阀。
压力排水管段设置的排泥湿井采用φ1200砖砌井,具体做法详见图集07MS101-2第58、59页。
压力排水管段设置的阀门井采用φ2400砖砌井,具体做法详见图集07MS101-2第25页,井内向上安装DN700蝶阀。
排水检查井内外抹面至井顶;爬梯采用包塑钢爬梯或高分子复合材料构件;位于道路上的检查井井盖与道路路面齐平,位于绿化带内的检查井井盖应高出地面20cm。
检查井井周加强:本次由顶管、牵引用工作井及接收井直接改造而成新建污水检查井,道路范围内(除了W1、W6井)井顶板覆土为10cm,并在井顶板四周各做1m的钢筋混凝土搭板;车道内井圈周围路面采用钢筋混凝土加固,井周加固做法详见附图。
污水检查井井盖应标有明确的标识“污”。
排水检查井内应安装防坠网,防坠网形状为菱形或方形;其网目边长不应大于10cm,防护网网体、边绳为高强度聚乙烯等耐潮防腐材料制成,网绳断裂强力≥1600N,防坠网冲击力≥500焦耳能量的冲击,网绳不断裂,承重不低于150千克以上。
防坠网合格测试:用150千克重物置于网中2~3分钟后取出。
检查井筒壁、膨胀螺栓和窨井防护网。
要求井筒壁无破损,膨胀螺栓不松不折,防护网无破裂。
井盖井圈材料井盖的荷载要求满足《检查井盖》(GB/T23858-2009)标准。
车道范围外,井座井盖采用钢纤维混凝土材质,其承载能力需达到B125级,井圈采用混凝土预制;车道范围内井座井盖采用重型球墨铸铁材质,其承载能力需达到D400的标准。
建设方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符合强度要求的井盖井座,但应满足上述相应承载力要求。
根据管道类别,井盖标识准确。
(3)、管道支墩压力排水管道和给水管道支墩的做法详见《给水排水标准图集》10S505。
(4)敷设方式本工程现状管道修复段的雨水、污水、给水管道采用开挖施工,新建污水泵站压力排水管至锡山污水处理厂段污水管,除了过二泉路W30~W31段污水管采用牵引施工,其余压力污水管道均采用开挖施工;W1~W29段污水管采用顶管施工。
顶管的施工工艺要求具体详见《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CECS246-2008)。
牵引(定向钻进)施工工艺要求具体详见《排水管道定向钻进敷设施工及验收规范(试行)》。
本次设计W27~W28段污水管过现状DN600高压燃气在顶进方向和现状管道之间,可以考虑沿着现状管道之间打一排钢板桩围护,钢板桩的深度为现状管道底向下1m,具体要求以各单项管道主管单位的要求为准。
(5)、回填1)管道沟槽回填:车道范围外沟槽采用素土回填,密实度要求不小于85%;车道内回填材料采用级配碎石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0%,级配碎石回填至道路结构层底,路面修复参照现有路面结构原样恢复。
2)检查井及其他井室周围的回填应符合下述规定:现场浇筑混凝土或砌体水泥砂浆强度应达到设计规定;路面范围内井室周围应采用级配碎石回填,其宽度不宜小于400mm;绿化带范围内,采用素土回填。
井室周围的回填,应与管道沟槽的回填同时进行,当不便同时进行时,应留台阶形接茬;井室周围回填压实时应沿井室中心对称进行,且不得漏夯;回填材料压实后应与井壁紧贴。
3)压力管段牵引工作井及接受井(设计均在绿化带范围内)回填采用素土回填,密实度要求不小于85%。
4)软基处理(进厂段160m左右压力污水管道位于(1-2)层淤泥质粉质黏土内):管道基下超挖60cm,回填片石至管基下15cm,上填15cm 碎石后做管道基础。
5)沟槽回填的具体要求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第4.5条执行。
(6)管道封堵对项目中新增预留支管处进行封堵1)封堵位置:位于支管与主管交汇井且靠近支管处的端头。
2)封堵材料:考虑封堵为临时性封堵,采用水泥砖封堵,管径d600及以下采用24墙,d600以上采用37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