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星际穿越》——“烧脑”、内涵和IMAX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老年应当在日暮时燃烧咆哮;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虽然智慧的人临终时懂得黑暗有理,因为他们的话没有迸发出闪电,他们也并不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迪兰·托马斯《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一、从“烧脑”说起媒体总在思维上偷懒,这体现在他们取标题的时候,几乎从来不会慎重考虑用词是否准确。
从《星际》预热开始,“诺兰烧脑大片”这样的用语开始占据头条,搞得大家人心惶惶,带着“我可能看不懂”这样的刻板印象进电影院。
这会导致两种结果,一类人开始就缴械投降,真没怎么“有意”去看懂,另一类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会带着强烈的逆反心理,看完还不等消化干净,就大谈特谈诺兰的煽情和特效,以及,《星际》在思想深度上是如何无法超越《2001太空漫游》,在摄影上是如何比不上《地心引力》,而丝毫不提及观影中虫洞穿越时的震撼和对接时动人心魄的紧张感,他们也不会盛赞汉斯季莫大气磅礴的管风琴交响乐,在IMAX影厅中响彻耳际时那让人痛哭流涕的神圣感。
他们只是在搜肠刮肚地证明“自己看懂了”,用一堆唬人的修辞来掩盖自己思维上的懒惰。
而这一切,都要怪“烧脑”。
那,《星际》真的“烧脑”吗?我只能说,它没有复杂到能让你看韩剧的脑子烧掉(有多少人能体会到想问题想到头疼的感觉呢?Come on,你又不是Brand教授,人家可殚精竭虑为人类演算了四十年公式。
),当然,也没有直白到让你看一遍就明白的程度。
有个评论是这么说的,“这部电影有一个很硬的壳,里面却是很软很软的亲情”。
这句话看似很好地概括了《星际》的主题,却还是无可避免地堕入了“承认《星际》有煽情之嫌”的窠臼。
我不同意这么看待编剧对剧情的处理。
如果真是这样,那就真会像有人说的,“陷入滥情之爱,让诺兰的太空史诗透着一股廉价。
”在看这篇文章的你,现在,凭直觉想一下,你觉得,人类的感情在那无比浩瀚的太空里,真的只能是一种“廉价的存在”吗?如果人类without feelings,那被抛入太空的“人”,跟太空垃圾有何分别呢?看似以父女情为切入点,《星际》的主题就真像很多人说的那样肤浅吗?即便伟大如《2001太空漫游》,它的故事,就真的没有给人的感情留下一丝余地吗?以下,就说一说我自己的看法。
二、内涵分析——我的看法不太一样这个故事还是在讲“生存”,而不像多数批评的影评里理解的,是穿越时空的英雄主义和滥情。
怎么说?先从细节讲起。
1.时代背景电影前面大段的铺垫不仅仅是为了父女二人,人物的对话和画面透露了这样的信息:地球当时的生态环境已十分严峻,沙尘肆虐危及生命,枯萎病让粮食逐渐灭绝。
美国这样曾经的超级大国已经发生了巨变,政府不惜强令NASA从平流层投掷炸弹以减少人口(……)。
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跟后来老Brand教授谈话里透露出的政府形象前后呼应:Murphy的女老师年纪不大,言谈堪称又红又专,她为那本有登月计划图片的书告Murphy的状,说了一段话,话里提到这么两点:1)曾经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是“旧联邦”在冷战时期,为了对抗苏联而精心炮制的政治谎言,旧版书也已经被corrected version取代;2)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要学生放弃逃亡外太空的不切实际幻想,把精力放在延续人类在地球的生存上。
再想到政府其实一直在暗中资助召回的NASA进行“以牺牲大部分人类为前提来保存种群”的LASARUS计划(Plan A最初只是个幌子哦~),不难体会到这里面的讽刺意味。
(我猜,新联邦是那种类似威权的高度集权政体?修改历史可是赤裸裸的政治洗脑哦~瞒着几十亿人把他们牺牲掉,简直不能更evil了。
现在知道,Dr.Mannn的背叛是什么级别的了吧?)Murphy是太聪明太有个性,难以管教。
(给后面教授接手教她做铺垫)Tom因为成绩不好,无法上college,只能学他爸(这样的前宇航员和工程师)去做农民,为人类生产粮食。
(十五岁看到老,注意,这点很重要)Cooper非常血性又聪明地护短,明讥暗讽一番,又带出妻子死去是因为核磁共振器被废的事实。
2.人物性格时代背景决定了故事里一切人物的行动逻辑。
挑几个重点分析。
Cooper前NASA宇航员,工程师。
细心的柔情铁汉,失去妻子,与岳父共同抚养一双子女,尤喜爱女儿。
Cooper顾家,但不是个保守懦弱的人,他受过高等教育,那个时代,对子女的教育观依然相当开明、自由。
Grandpa Donald聊天时说,你可能晚生、或早生了40年。
Cooper自己说,“我们曾经仰望星空,思考自己渺小的存在……”,开头驾驶飞船的梦境也暗示,他表面对子女的达观之下,实际对自己的处境耿耿于怀,只是碍于处境虎落平阳。
他顾家,但他已厌倦在原地毫无希望地等死(具体的对白记不清了),这些为后面的剧情铺垫得很好,Cooper这个人物的行动逻辑得到了足够充分的说明。
老Dr.Brand为人类命运殚精竭虑的天体物理学家,NASA首席,Cooper的旧识,有一个同样是天体物理学家的女儿Brand。
老Dr.Brand是个智慧老者的形象,由Michael Caine演很合适。
他全部的行动逻辑可见于Dylan Thomas的那首诗《不要温和地走进那良夜》。
这首诗写的是老年人面对死亡来临的愤怒和对生的留恋:“不要温和地走进那良夜/老年应当在日暮时燃烧咆哮/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Dr.Brand在飞船发射后,已经知道Cooper一行将要代表人类永远离开破败的地球,去寻找可供生存的家园,其意思,大致和一位网友说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相似,只不过感情上更为强烈。
老Brand不断吟唱这首诗,有非常复杂的感情蕴含在里面:作为一个老者,跟宇宙中的时间相比,他的与世长辞不过是须臾一瞬;作为一个人类社会的顶尖科学家,他“种群生存优先”的价值观让他为此不惜付出巨大的代价。
人类生命的火种和自己的女儿离开地球,他唯有以此狂怒之诗来自己的罪与罚聊作注脚。
TomTom与父亲的感情渲染得不如和女儿的那么多,但好在诺兰用笔简省,细致处也极见精神。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最后的激烈行为并非空穴来风。
这是个继承父亲遗志的守成男人,命运早在十五岁就注定了。
作为家中长子,在父亲走后被逼着早熟,扛起了家里的担子。
Tom虽不如妹妹绝顶聪明,但也绝不笨,成绩差是少年贪玩而已。
后来毕业第二名却还是干起农夫,我猜是父亲走后没人庇佑,工农兵大学生(……)名额有限,更多也可能是自己主动选择,早日承担家务。
Tom默不作声担起整个家,跟农场早就融为一体,他的价值全部体现在他是那根顶梁柱。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在妹妹有意让他搬走,住进地下以保护家人的时候,情绪那么激动。
按我的理解,Tom的爆发其实暗示了他无力掌控自己人生的一种愤怒,而且这种愤怒不能仅仅看作他自己的愤怒,农人应该是当时世界上的主要职业,Tom的一生,就是地球上那些无门无路、耕作至死的普通人的代表。
他们的人生就是毫无希望地等死(想想新联邦是怎么给他们洗脑的?),像工蚁般,消耗自己的生命来守护终将陷落的家园。
这样的行为逻辑,是很多主流影评人都完全没有提及的。
他们只是在奇怪为什么Murphy烧了他的玉米田,却还不再狂怒了,而只是呆呆地抱住迎上来的激动的妹妹。
(因为他心里也明白,之前的暴怒只是失态的发泄,Murphy釜底抽薪,其实是为了他和家人的安危着想。
兄妹多年疏离的关系却在这一刻得到了修复。
)p.s.Cooper回来完全不问儿子,我也奇怪,但诺兰的剧本毕竟不会犯这种明显失误,估计是有意为之吧。
Dr.Mann这个要好好说。
作为故事里的反派,Dr.Mann的行为逻辑和他的身份非常值得咀嚼。
Dr.Mann,领导LASARUS航天计划的领头科学家,Anne演的Brand博士盛赞他‘remarkble’,而且在后来的对白里,Brand和Cooper讨论人性,Brand说,我们这一行绝对没有‘evil’,如此多的铺垫让后来Dr.Mann的有计划叛变非常出人意料,对比意味十足。
人类最优秀的年轻科学家(应该没有之一),一个卓越非凡、值得永载史册的精英,人品、智力、情商、手段各方面应该都是绝对的上上之选,却因为畏惧死亡而被求生本能俘获,选择放弃了一切的人性,不惜以冒着让全人类灭亡的风险,杀死自己的同僚,只为获得那一丝无比渺茫的生存希望。
这还不足够让人震惊?在偷袭Cooper之前,Mann说的一席话,可能很多人看着轻易就过了,并没有往深了想。
这段话其实是整部《星际穿越》的题眼。
理解或者误解,就看对这句话的解读了。
他是这么说的,“人类在死前,会在眼前出现他们的子女,因为子女是他们生命的延续。
”记得前面剧情里,诺兰借Brand之口提到,为避免对家庭的牵挂影响到任务,11个先遣队员都是特意挑选的无依无靠的孤家寡人。
而根据Mann说,他们出发时就知道这一行就是“有去无回”的,即便自己找到宜居的星球,这条性命也将完全奉献给人类的开拓。
Mann的星球毫无希望,他只能在发出假信号之后,无望地进入彻底的休眠。
结合他上面那段话和他无依无靠的处境,你能想到什么?没错,正因为他无依无靠、无牵无挂,所以现在这条捡回来的性命才要死死把住,就算活下来的希望无限趋近于零。
Mann不是真正的“邪恶”,他只是懦弱地屈从了人性,或者你直接说,“人性本就evil”,那也可以。
反正霍布斯早就在三百多年前做出过悲观的论断:在极端无约束的自然环境下,人性就是以“自我保存”为前提的,这样的自救只会导致暴力、孤独和死亡。
Mann的“邪恶”(或者说,人性)太过真实,以至于我完全不觉得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有资格去批判他的“邪恶”。
Mann的行为逻辑就是“自我保存”(生存),并且,这种自我保存,是以他背弃良心、抛弃全人类(好几十亿人,想想吧!)的死活为前提的。
这种人性慌乱中刻骨的冷酷,让人事后想来实在不寒而栗,不禁深深怀疑人性里伪善的成份究竟占到多少。
不论背叛者是死是活,电影让Cooper的幸运和英勇最终力挽狂澜。
飞船动态连接推进器的那一场戏在Hans Zimmer的配乐中达到了全片的最高潮,而Mann这个懦弱的反派,却只是为求那一丝丝的希望,就亲手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第一次看到Mann被爆炸弹出的那一瞬间,我吓得几乎要从椅子上跳起来,第三遍看时熟稔了剧情(也有普通影厅音响不好的原因),看到Mann那么悲惨地炸死在太空,我冷静地陷在座位上,只觉心脏一阵阵揪紧。
Mann和Cooper现在理解Mann了吗?这还不够,我们把那条法则转过来,再放到Cooper的身上。
“人类在死前,会在眼前出现他们的子女,因为子女是他们生命的延续。
”感觉怎么样,有没有恍然大悟?纵使电影花了很大篇幅来渲染Cooper的离家的痛苦和悔恨(‘When your children are born,you will be the memories of them. ’),我们依然不能忘记一个事实,那就是,Cooper中年丧妻,却有子女一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