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包含-”狼”-字的成语

包含-”狼”-字的成语

1▲杯盘狼藉△bēipánlángjí△典故:狼藉:象狼窝里的草那样散乱。

杯子盘子乱七八糟地放着。

形容吃喝以后桌面杂乱的样子。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狠藉。

”△例子:这桌子微醺,那桌子半酣,~,言语喧哗。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十八回)2▲豺狼成性△cháilángchãngxìng △典故:象豺狼一样凶恶残暴成了习性。

形容为人残暴△出处:唐·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氏檄》:“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

”△例子:此人枭獍为心,~,诚然王法所不容。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四)3▲豺狼当道△cháilángdāngdào △典故:当道:横在道路中间。

比喻坏人当权。

△出处:《汉书·孙宝传》:“豺狼横道,不宜复问狐狸。

”△例子:男子汉非不以功名为念,那堪~,不如只在家中侍奉尊堂兄弟。

(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一折)4▲豺狼之吻△cháilángzhīwěn △典故:比喻残酷贪婪的官吏。

△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使百姓困于豺狼之吻,一夫有死,皆亮之罪。

”5▲官虎吏狼△guānhǔlìláng △典故:官如虎,吏如狼。

形容官吏贪暴。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梦狼》:“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

”6▲鬼哭狼嚎△guǐkūlángháo △典故: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出处: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二折:“可怎生神嚎鬼哭,雾惨云昏,白日为幽。

”△例子:况且宝玉才好了些,连我们也不敢说话,你反打的人~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八回)7▲虎狼之势△hǔlángzhīshì△典故:形容极凶猛的声势。

△出处:《淮南子·要略》:“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

”8▲狼狈不堪△lángbâibùkān △典故:困顿、窘迫得不能忍受。

形容非常窘迫的样子。

△出处:《三国志·蜀志·马超传》:“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

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

”△例子:掌声如翻腾的怒海汹涌的扑向台上去,弄得这些丑类面红耳赤,~。

(刘白羽《雷电颂——怀念郭沫若同志》)9▲狼狈为奸△lángbâiwãijiān △典故:比喻互相勾结干坏事。

△例子: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永远是互相勾结,~的。

(闻一多《谨防汉奸合法化》)10▲狼奔豕突△lángbēnshǐtū△典故:豕:猪;突:猛冲。

象狼那样奔跑,象猪那样冲撞。

形容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到处搔扰。

△出处:明·归庄《万古愁》:“有几个狼奔豕突的燕和赵,有几个狗屠驴贩的奴和盗。

”△例子:在中国战场它还~,随心所欲。

(矛盾《东条的“神符”》)11▲狼贪虎视△lángtānhǔshì△典故:象狼一样贪婪,象老虎一样睁大眼睛盯着。

比喻野心很大。

12▲狼贪鼠窃△lángtānshǔqiâ△典故:如狼那样贪狠;似鼠那样惯窃。

常形容敌人贪狠卑鄙。

△出处:明·于谦《出塞》诗:“瓦刺穷胡真犬豕,敢向边疆挠赤子。

狼贪鼠窃去复来,不解偷生求速死。

”13▲狼吞虎咽△lángtūnhǔyàn △典故: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刘东山夸技顺城门》:“十人自来吃酒……须臾之间,狼飧虎咽,算来吃够有六七十斤肉。

”△例子:走了这半日,肚中饥饿,~吃了一回。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五回)14▲狼心狗肺△lángxīngǒufâi △典故: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那知这贼子恁般狼心狗肺,负恩忘义。

”15▲狼心狗行△lángxīngǒuxíng △典故:心肠似狼,行为如狗。

比喻贪婪凶狠,卑鄙无耻。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回:“昔日以汝为忠义,推为盟主;今之所为,真狼心狗行之徒,有何面目立于世间!”16▲狼烟四起△lángyānsìqǐ△典故:狼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腾起的烟。

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出处: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毛篇》:“狼粪烟直上,烽火用之。

”△例子:这火筒节节生枝,能吹得~;实在放他不得。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回)17▲狼眼鼠眉△lángyǎnshǔmãi △典故:形容人相貌凶恶。

18▲狼子野心△lángzǐyěxīn △典故:狼子:狼崽子。

狼崽子虽幼,却有凶恶的本性。

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出处:《左传·宣公四年》:“谚曰:狼子野心。

是乃狼也,其可畜乎?”△例子:哪晓得这班降兵,本来原是游勇出身,~,哪里肯安安顿顿的守著规矩过日子,便渐渐的放肆起来。

(清·张春帆《宦海》第八回)19▲前门拒虎,后门进狼△qiánmãnjùhǔ,hîumãnjìnláng △典故: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

△出处:明·李贽《史纲评要·周纪》:“‘秦败三晋之师于石门。

赐以黼黻之服。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未知是祸是福。

”20▲前怕狼,后怕虎△qiánpàláng,hîupàhǔ△典故: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出处:明·冯惟敏《朝天子·感述》:“磊落英雄,清修人物,前怕狼后怕虎。

设谋,使毒,只待把忠良妒。

”△例子:他明白,上了年级的人都是~,事事有顾虑。

(周立波《暴风骤雨》一)21▲如狼牧羊△rúlángmùyáng △典故:如同狼放养羊一般。

比喻官吏残酷地欺压人民。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宁成为济南都尉,其治如狼牧羊。

”22▲如狼似虎△rúlángsìhǔ△典故:象狼和虎一样凶狠。

比喻非常凶暴残忍。

△出处:《尉缭子·武议》:“一人之兵,如狼似虎,如风如雨,如雷如霆,震震冥冥,天下皆惊。

”△例子:只听得高声大语,开门看~。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23▲声名狼藉△shēngmínglángjí△典故:声名:名誉;狼藉:杂乱不堪。

名声败坏到了极点。

△出处:《史记·蒙恬列传》:“言其恶声狼藉,布于诸国。

”△例子:因汪太史平日~,最不见重于官场,日前新督帅参劾劣绅十七名,实以汪某居首。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十三回)24▲豕突狼奔△shǐtūlángbēn △典故:豕:猪;突:猛冲。

象猪那样冲撞,象狼那样奔跑。

形容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到处搔扰。

△出处:明·归庄《万古愁》:“有几个狼奔豕突的燕和赵,有几个狗屠驴贩的奴和盗。

”25▲使羊将狼△shǐyángjiàngláng △典故:将:统率,指挥。

派羊去指挥狼。

比喻不足以统率指挥。

也比喻使仁厚的人去驾驭强横而有野心的人,这要坏事。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太子所与俱诸将,皆尝与上定天下枭将也,今使太子将之,此无异使羊将狼也。

”26▲鼠窜狼奔△shǔcuànlángbēn △典故:形容狼狈逃跑的情景。

27▲羊狠狼贪△yánghěnlángtān △典故:狠:凶狠。

原指为人凶狠,争夺权势。

后比喻贪官污吏的残酷剥削。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28▲引狼入室△yǐnlángrùshì△典故:引:招引。

把狼招引到室内。

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

△出处:元·张国宾《罗李郎》第一折:“我不是引的狼来屋里窝,寻的蚰蜒钻耳朵。

”△例子:再娶者,皆~耳,况将于野合逃窜中求贤妇哉。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黎氏》)29▲鹰视狼步△yīngshìlángbù△典故:象鹰那样看东西,象狼那样走路。

形容为人阴险狠毒。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夫越王为人,长颈鸟喙,鹰视狼步,可以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可与履危,不可与安。

”30▲脏污狼藉△zāngwūlángjí△典故:贪污、受贿,名声败坏,不可收拾。

△出处:《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长吏多阿富贵戚,脏污狼藉。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