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成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哪怕只教过自己一天的老师,也要一辈子当做父亲看待。
比喻对待老师要像对待父亲一样敬重。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
民间因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谚语。
后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原意是周瑜定计火攻曹操,作好了一切准备,忽然想起不刮东风无法胜敌。
后以此比喻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比喻同类的东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反之就分开。
是门当户对、志同道合的统称。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原是佛教用语,苦海无边指生死轮回如同苦海,无边无际。
常和“回头是岸”连用。
回头是岸,指通过佛教的修行悟道,才能获得涅槃。
[1]后演变为汉语成语,这个成语现用来比喻做坏事的人只要彻底悔改,就有出路。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比喻事情进行波折很多,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另一个问题又发生了。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指将才难得。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此词形容学问广博,无所不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
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对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到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比喻作恶的人终究逃脱不了天法的惩处。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自《后汉书·班超传》,比喻不经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
也只需通过实践取得真知。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会增长一分智慧。
指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知识。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
月晕而风不一定出现,已经做了验证;础润而雨验证为真。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子:对别人的称呼;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挡住敌人刀箭的牌。
比喻拿对方的观点、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道家哲学。
释义只能用心去揣摩领悟体会,没法用话具体地表达出来。
指道理奥妙,难以说明。
有时也指情况微妙,不便说明。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意思是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意思是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意思是指对于别人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加以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好让自己以后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出自《论语·学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也萧何”是指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是指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谋。
不论是成功还是败亡都是由于同一个人。
成则为王,败则为寇: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
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字面意思是像听到他的声音,像见到他本人一样。
指对人物的刻画和描写非常生动逼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的不正确,也是无罪的。
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意为别人攻打你,能克服别人。
去攻打别人,一定会胜利。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意谓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听信单方面的话,就分不清是非。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明处来的枪容易躲开,暗中射来的箭难以提防。
比喻公开的攻击容易应对,暗地里的中伤难以辨别。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意思是外面像金像玉,里面却是破棉絮。
比喻外表漂亮,内里破败。
虚有华美的外表,实质却一团糟。
此成语用来表达贬义,现在常用来形容某些华而不实,外表光鲜美丽而无修养内涵的人。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比喻无辜被连累而遭受灾祸。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意思是树都这样(长这么大了),人就更不用说了。
用于感叹岁月无情,催人衰老,表达了自然规律让人无奈、感伤。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意思是种什么,收什么。
原为佛教语,比喻因果报应关系。
后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点微小的误差,结果就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比喻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
或者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成语,出自《战国策·赵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 意在提醒人们记住过去的教训,以作后来的借鉴。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形容略一思考,猛然想出了一个主意。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意思是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
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
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
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释义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意思是千里长的大堤,往往因蚂蚁洞穴而崩溃。
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指的是没有长远的打算,那么近期的事情就会多有忧虑,可理解为,人一直没有长远的考虑,那忧患一定近在眼前。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
张,指的是拉紧,弛,指的是松弛。
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意思是一个人得道成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
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意思是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不犯错?错了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形容无路可走的窘迫处境。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的本性的改变,比江山的变迁还要难。
形容人的本性难以改变。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为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意思是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
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思是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去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指不过问别人的事情。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意思是形容寻找的人或物就在面前。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
把草和树木都当做了敌人的兵将。
形容人在极度惊慌时疑神疑鬼。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其长处和短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其意是指,恶劣的环境可以激起人的忧患意识,使之为改变现状,生存发展而积极奋发,最终能得以发展,强大起来;安逸的环境容易消磨人的意志,易使人堕落,最终在安乐的环境中灭亡,温水煮蛙就是这个道理。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意思为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
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时机难得,必需抓紧,不可错过。
作宾语、分句用;指时机难得,必需抓紧。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幸福共同分享,苦难共同分担。
指患难与共,和衷共济。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成事:把事情办好。
不足:没有办法。
败事:把事情办坏。
指办不好事情,反而把事情弄糟。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局者:下棋的人;旁观者:看棋的人;清:清楚,明白。
比喻一件事情的当事人往往因为对利害得失考虑得太多,认识不全面,反而不及旁观者看得清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形容懒惰成性,坐享别人劳动成果的人。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意思是光阴就像射出去的箭一样快,日月就像纺织机上的梭的速度一样快。
比喻时间流逝得非常快。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竭:尽,完。
拿不完,用不完,形容非常丰富。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释义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
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即:就,立刻;挥:挥手。
叫他来就来,叫他走就走。
形容统治阶级对下属任意使唤。
也作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知道的就说,要说就毫无保留。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是指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
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教认为,人皆有佛性,作恶之人弃恶从善,即可成佛。
后来发展成为劝导作恶之人停止作恶。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点点小火星可以烧掉大片原野。
比喻开始时微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即顺从我的就可以存在和发展,违抗我的就叫你灭亡。
形容反动统治者的专制独裁或做事独断专横、飞扬跋扈。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刻用兵打仗。
指平时积蓄力量,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
兵,也作“军”;用兵、用军,也作“用在”;时,也作“朝”。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辈栽的树,要过几辈后才能长大成荫,后人才能乘凉,说明树木成长需要较长的时间。
也表示目前进行的工作,可能要在以后较长时间后才能体现出效益和价值。
可用来形容前人的恩惠或形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树和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便走成了一条小路。
比喻为人品德高尚,诚实、正直,用不着自我宣言,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比喻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如果一心一意想要加罪于人,就不愁找不到罪名。
指随心所欲地陷害人。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兴:兴致,兴趣。
趁着兴致来到,结果很扫兴的回去。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弯着身子;瘁:劳累。
尽瘁:竭尽心力。
指贡献出全部精力。
意思为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
多用来形容人的伟大。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指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比喻事物的体积或规模虽小,具备的内容却很齐全。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指愚钝人的许多思虑中总会有一些可取之处。
常以谦指己见。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在路上遇见欺负人的事情,就挺身而出帮助受害的一方。
旧时为人们所称道的一种侠义行为。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指军队未行动时像未出嫁的姑娘那样沉静、持重,一行动就像飞跑的兔子那样敏捷、迅速。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的这类人提出警告。
无面目见江东父老:以之为羞见故乡人之典实。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人经过学习或教育之后可以得到提高。
常用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言之谆谆,听之藐藐: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自家的破扫帚,却视如千金之宝。
比喻极为珍惜自己的事。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指将真实的意图隐藏在表面的行动背后,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敌人产生错觉,并忽略自己的真实意图,从而出奇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