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满分作文·最新汇总10篇一、作文写作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位置”在《现代汉语学习词典》中有这样的解释:①(人或物体)所在的地方。
②(人或事物)在社会关系中或人们心目中所占的地位。
③职位。
关于“位置”,你有过怎样的经历或思考?请以“位置”为题,或自拟包含“位置”一词的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结合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答案】合适的位置花儿在温润的土中生长才更鲜艳;仙人掌在旱热的沙漠中才更笔挺。
我们只有在合适的位置才能绽放光彩!生活中,人们的职业丰富多样。
医生挽救病人的生命;警察维护公共秩序;学生努力学习天天向上……大家都在自己的身份上,找到合适的位置,并释放光彩。
只有在合适的位置上,才能找到出口。
很多人迷茫无助,大多是因为方向不对,花了多少力气却还是做的无用功。
因为他们没有找到合适的出口。
只有在合适的位置上,我们才能发挥出内在的潜力。
医生造不出火箭,航天人员不能治愈病人,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各司其职,发挥着才能和潜力,才会做的更好。
只有在合适的位置上,才能不浪费自己的才华。
千里马如果真的用来推磨,也太屈才了。
人也一样,如果硬逼着去做自己并不擅长的事,到头来只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从古至今,多少优秀的人才在自己的职位上大放光彩。
他们发挥着各作文自的优势和才能,献出了一份力量才让这个世界如此美好。
喜剧演员贾玲想必大家都认识,她的喜感和给大家带来的欢乐逐渐家喻户晓。
其实大家并不了解她的过去。
年轻时,她眉目清秀,身材清瘦,梦想一直是考上北京电影学院走演员这条路。
可因为一些原因,她误打误撞地接触了喜剧,并热爱上了它。
她找到了合适的位置,她正绽放着光彩。
可我们也迷茫,怎么才能找到合适的位置并且一直走下去呢?充分认清自己,实事求是。
不要追求太多虚无的东西,静下心来,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纠正。
在这大千世界中,纷芜繁杂之事往往会影响我们的决定,屏蔽我们的双眼,让我们无法认清自己,无法发现自己的优势,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我们缺乏的是自信。
自信,沉着,实事求是,脚踏实地都将帮助我们找到出口。
不是能力问题,关键是方法和位置的定位问题。
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并大放光彩吧!【解析】【详解】构思这篇作文时,你首先要弄清“位置”的各种含义:①人或物体的空间位置;②人或事物在时间上的位置,即历史中位置;③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④一个人在别人心目中的位置等等。
然后再打开作文思路,由“位置”展开充分的联想。
自生命萌动之初,你在人世间就有了自己的位置;到生命终结之际,你在大地上仍有自己的位置。
在整个生命历程中,你一直同位置打交道。
一个人在家庭中、在工作中、在社会生活中、在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中……都有一个位置,生活中人人也都曾经为位置而努力过。
位置有高低、有主次,也有变化。
你对自己的位置有什么看法、什么设想、什么愿望;对于他人的位置你有什么评论、理解,都可诉诸笔端。
如可写一段关于位置的心情故事;可写关于位置的独到见解;可写位置曾引起你深入的思索;可写位置曾让你产生无限的感慨……【点睛】所谓词语类命题作文是指仅以一个词语为题目的作文命题形式。
作为命题的词语,可以是动词、名词、形容词,也可以是其他词性的词语。
这些词语的共同点是内涵丰富,词义往往既有本义、引申义,又有比喻义、象征义。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明确词语的内涵,即明确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是什么,然后确定该词义的重点、难点、范围、对象、程度。
这是我们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关键,也直接关系到作文写作的成败。
这是一道词语类命题作文。
审题立意时,首先要理解这个词语所包含的内涵和外延,切入题意的深层。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大事,指重大的或者重要的事情。
如人生大事、国家大事。
请以“一件大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答案】一件大事今天,我下午回家后突然发现一件大事,平日里总是在鸟笼里唧唧喳喳的“小白”(鸟),突然不叫了。
我走过去一看,结果发现小白整个身体都躺在鸟笼的底板上,我大吃一惊,急忙跑过去向前看,看到的情景却是这样的:它的眼睛闭上了,而且已经发紫了,身上的羽毛没有以前柔亮了,有光泽了,以前小巧可爱的一张小红嘴,也变得黯淡无色。
我感到十分不对劲,于是,我把鸟笼的小门打开了,把小白取了出来。
结果,摸到的却是一具冷冰冰的尸体。
那时,我整个人差不多已经崩溃了,满脑子都是与它相关的事情:听它一边唱歌一边写作业,有什么伤感的事都会对它倾诉,这些我都历历在目。
可是小白在我家生活了四年了,为什么会无缘无故的死亡呢?我急急忙忙跑去,询问外婆,外婆听了,也大吃一惊。
她思索了一番后,叹了一口气,对我说:“昨天天气太冷了,我把它放在阳台上,忘拿回屋了,可能是被冻死的吧!没事,我们下次再去花鸟市场买一只。
”我听了,心想:“小白在我家呆了那么多年,今天突然就死了,我难免也有些接受不了,更何况再买一只的话,也换不了我和它的感情。
”最后,我把小白埋在了一颗四季都绿的参天大树下,希望它能在天堂幸福地生活。
虽然我再也听不到它那优美的歌声了,可是我相信它要去另外一个世界唱歌了,那歌声永远回荡在我的耳畔里。
【解析】【详解】这是一篇记事的命题作文作文。
“大事”说明这件事不是一般的事,事件重大,可以是发生在家里的大事,可以是关乎自己的人生大事,还可以是国家大事。
在作文时要交代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即六要素。
要选择最能表现作文中心思想的事件做为材料。
选材要新颖。
在别人的作文中常出现的事要少写或不写,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有吸引力,有新鲜感。
事件的主要部分要写具体。
每件事都有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一个过程,只有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给读者的印象才能完整而深刻。
在事件中要进行有效的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等细节描写,这一点很重要,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生动。
要突出中心,详略得当,与主题无关的事不写。
记事中要围绕中心,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
重点部分、细节描写部分(一般指事情发展高潮处)要详写,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写事离不开写人,在记事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点睛】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试题。
写作时注意以下三点:(1)认真审题,明确题意这是写好命题作文最关键的一步。
(2)明确中心,选好材料。
在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
(3)最好用具体的事例使文章生动具体,切记不要围绕这关键词语空发议论,那样会给人假大空之感。
适当插入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描写,融入一定的修辞,使文章语言更生动,人物形象更饱满。
3.生活中,你是更关注事情的开始,还是结果?你可曾思考过两者的关系?阅读下面这组言论,按要求完成写作。
出发,才能到达。
——朱兆瑞只有知道了书的结尾,才会明白书的开头。
——叔本华大自然中一切的结束都喻示着新的开始。
——QQ经典说说我是环绕着一个圆圈而行的,越接近终点也就越接近起点。
——狄更斯这些言论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阐述观点,可抒发情感,也可……要求:(1)任选一个角度立意,题目自拟。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3)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答案】参考例文起点即终点也许,最初飘然而下的,只是一两只断了翅膀的残蝶,在融融秋意的滋润下,却变成了一阵枯黄的雨,黄得萧瑟,黄得沉寂。
转眼,清晨早已是秋风瑟瑟,凉侵蚀骨,方觉已是入秋。
夜里,落叶纷飞。
清晨来到学校,那颗香樟树下早已是一地黄。
静谧的黄昏,夕阳晕染了地平线,一阵刺骨的秋风呼啸着从耳边离去,我不禁抬头仰望,那片片枯黄干焦的残叶,在风中紧紧地拽着和它身体几乎分离的枝干。
它们不停地发出沙沙的响声,那声音听起来有些急促,却又那么的坚定有力。
我在不知不觉中停下了脚步,聆听那枯叶凋零的声音。
片刻间,我的视线由那颗苍劲的香樟树转移到了那枯黄的叶子上。
它们如同病入膏肓的老人,叶子上的筋脉分明可见,好像轻轻一折便会支离破碎。
一阵微风拂来,它们便经受不住泥土的诱惑,纷纷落入大地的深渊,不带任何一丝声响。
依稀记得,两年前,刚进入这个学校,嫩绿的香樟树芽儿在和煦的春风中随风飘荡的动人情景。
春天,它给整个校园带来了无限生机,让人们感到春意盎然。
乍暖还寒之初,鹅黄隐约,新绿悄绽,展示着生命的蓬勃。
骄阳似火的盛夏,在枝头撑起一片树荫,用自己的身躯默默抵挡烈日的侵袭,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清凉。
眨眼,这棵香樟树已陪伴了我两年多,而如今,这么快,它们又走完了一个轮回,也让我不禁感叹生命的壮观与宏伟。
可是,这树叶的凋零,并不意味着结束啊。
这也是一种开始,另一种新生命的开始,生命是生生不息的。
香樟树的叶子凋零落入泥土中,化作营养,让大树吸收,在来年的春天,再长出满枝的嫩绿,再次给我们带来希望与信心。
凋零并不意味着终点,它还代表着另一种希望的开始!人生亦如此,以终点为起点,方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理想的山峰上越攀越高。
不知怎的我早已停下了脚步,整理好衣服,昂首,毅然向前走,一路穿过随风飘下的落叶,还有肩头几只翩然起舞的金蝴蝶。
【解析】【详解】这是一道材料作文,作文题是“一组言论”构成的新颖材料题,具有”感性中蕴含理性的思辨风格”。
要求考生根据一组言论来思考“开始”和“结果”的关系.作文题看上去不难,但要阐明自己的观点,挺考验平时积累的素材量.这种作文重在考查学生思辨和调用各种素材的能力.思维驰骋,选材自由,个性张扬,是这道题的最大特点。
作文题目所要表达的核心意思与英国著名诗人艾略特说:“我们不应该停止探索,而所有探索的尽头,都将是我们出发的起点”相吻合.意在引导考生对自己的外部生活进行内向观照、内向思考、内向反省,从而达到自我成长的精神启迪,悟出生活的真谛。
在写作中可打开思路,联系实际来谈开始与结束的话题即可.可以写自然更替,成长得失,阅读心得,情感领悟…在巧妙叙事、细腻描写、理性思辨、真挚抒情中感悟生活,提升自我。
点睛:要想写好材料作文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抓关键词,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
二、比喻、寓言类材料,先概括材料大意,再通过寻找与生活的对应点,深入理解题旨。
三、选择恰当角度,要选取那些最能表现题旨的角度。
四、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
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