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保健学实训指导书

体育保健学实训指导书

实训指导书
课程名称:体育保健学
适用专业:体育市场开发方向学时数:18
执笔人:
审定人:
一、实训总目标
体育保健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

体育保健学实验课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体育保健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验证课堂教学中所学习的基本理论、知识,加强学生体育保健,实际工作的能力。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今后从事大众体育教学、指导休闲运动训练以及开展科学研究奠定初步基础。

二、实训内容和时间进程安排表
三、实训项目
(一)包扎;止血
1、实训目的
本实验为综合性实验。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绷带、三角巾包扎的基本要领和包扎技术。

2、学时
4学时
3、实训条件
硬件:绷带
地点:校内实训
4、实训内容
绷带、三角巾包扎的基本要领和包扎技术。

5、实训步骤
绷带包扎的基本要领和包扎技术。

三角巾包扎的基本要领和包扎技术。

6、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标准
2人一组,互相操作。

教师给予点评。

完成实验报告,谈体会并作自我评价打分。

(二)心肺复苏术
1、实训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正确掌握心肺复苏术,并能熟练进行单人、双人操作。

2、学时
8学时
3、实训条件
硬件:心肺复苏模拟人、无菌纱布、酒清棉球、镊子等。

地点:校内实训
4、实训内容
在某些意外情况下,人体发生心跳、呼吸突然中止后会造成血液循环的停止。

脑细胞对缺氧十分敏感,一般在血液循环停止后4-6min大脑即发生严重损害,甚至不能恢复,所以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心肺复苏术。

通过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使呼吸血液循环得以恢复挽救生命。

现场心肺复苏术主要为徒手操作,在许多场合下这是唯一实用的有效方法。

5、实训步骤
(一)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听心肺复苏模拟人的使用讲解,熟悉并明确使用方法。

(二)人工呼吸术:
在畅通呼吸道后要立即判断病人有无呼吸,抢救者将脸贴近病人的口鼻,感受有无气息进出,同时眼睛侧视病人胸部,观察其有无起伏。

若都无反应则说明病人没有呼吸,要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将病人放置成复苏体位,即病人仰卧,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用仰头举颌法开放病人气道:抢救者一手置于病人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示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颌角处,抬起下颌,在保持病人呼吸道畅通和口部张开的位置下进行。

操作时用按于病人前额一手的拇指与食指捏住病人的鼻孔;抢救者深吸一口气后,张开口紧贴病人的口(要将病人的口全部包住,若条件许可可先用一块无菌纱布盖住病人的口),快而深地向病人口内吹气,直至病人胸部上抬。

一次吹气完毕后立即与病人口部脱离,放松捏鼻的手指,以便病人从鼻孔出气,轻轻抬起头部,眼观病人胸部,同时吸入新鲜空气,准备下一次人工呼吸。

每次收入的气量约为800—l 200 mL,注意心肺复苏模拟训练器的提示与评价。

(三)心脏复苏术
在判断病人没有脉搏后,就应立即淮备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病人应仰卧于硬板床或平地上,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位置下,先进行两次人工呼吸,然后抢救者应快速找到按压的部位:首先以食指、中指并拢沿病人肋弓处向中间滑移,在两侧助弓交点处寻找胸骨下切迹(剑突处),以此作为定位标志,然后将食指和中指的两指横放在胸骨下切迹上方,食指上方的胸骨正中部位即为按压区。

将手掌根重叠放在另一手背上,使手指不要接触胸壁,抢救者双臂应伸直,双肩在病人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用力按压。

按压的频率为60一80次/min,对于成年病人按压深度为3—4cm。

(四)单人与双人心肺复苏术
单人进行心肺复苏术:遵循上述步骤先进行两次人工呼吸,然后进行15次胸外心脏按压,即吹气和按压的比例是2:15,如此反复进行,直到专业医务人员赶到。

双人进行心肺复苏术:遵循上述步骤,—人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另一人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此法要求两人必须协调配合,按压与吹气的比例为5:l或4:1。

6、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标准
每人须完成单人或双人心肺复苏术。

完成实验报告。

(三)按摩基本手法
1、实训目的
能正确掌握按摩的基本手法、体会手法的功力,即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


悉人体主要穴位
2、学时
6学时
3、实训条件
硬件:人体经络穴位模型、按摩床等。

地点:校内实训
4、实训内容
按摩主要是凭借术者的双手(及身体的其他部位或器械),采用专门的手法,在中西医理论的指导下,作用于人体体表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通过机械、神经、体液的刺激和调节,提高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以达到调理人体功能,防治伤病为目的的一种物理疗法。

5、实训步骤
推法:用手或掌等部分着力于被按摩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为推法。

擦法:用手的不同部位着力,紧贴在皮肤上,作来回直线的摩动为擦法。

揉法:用手的不同部位,着力于一定的部位上,作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以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或掌的揉动而滑动的手法为揉法。

揉捏法:拇指外展,其余四指并拢,手成锥形,将全掌及各指紧贴于皮肤上,作环形旋转的揉捏动作,边揉边捏边作螺旋形地向心方向推进的手法为揉捏法。

搓法:用双手挟住被按摩的部位,相对用力,方向相反,作来回快速地搓动的手法为搓法。

按法:用指、拿、肘或肢体的其他部分着力,由轻到重地逐渐用力按压在被按摩的部位或穴位上,停留一段时间(约30s),再由重到轻地缓缓放松的手法为按法。

摩法:用示指、中、环指指面或手掌面着力,附着于被按摩的部位上。

以腕部连同前臂,作缓和而有节奏的环形抚摩活动的手法为摩法。

拍击法:用手掌或手的尺侧面等拍击体表的手法为拍击法。

常用的有拍打法、叩击法和切击法。

抖法:肢体抖动法时,用双手或单手握住肢体远端,微用力作连续小幅度的上下快速抖动。

运拉法:用一手握住被按摩者关节远端肢体,另一手握住关节近端肢体,在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内作被动性的运动的手法为运拉法。

拿法:用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他四指指面着力,作相对用力,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进行有节律的提拿揉捏为拿法。

滚法:用手背近小指侧部分或小指、环指、中指的掌指关节突起部分着力,附着于一定部位上。

通过腕关节伸屈和前臂旋转的复合运动,持续不断地作用于被按摩的部位上,此为滚法。

刮法:拇指屈曲,用指甲(也可用硬币、匙等代替)在病变部位作单方向的匀速刮动的手法为刮法。

掐法:用手指指端或指甲缘着力,切取一定的部位或穴位,用持续或间断的力垂直向下按压的手法为掐法。

弹筋法:用拇指与示、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他四指指腹将肌肉或肌腱速提速放的手法为弹筋法。

拨法:用双手的拇指指端陷压于一定部位上,适当用力作与韧带或肌纤维垂直方向来回拨动的手法为拨法。

理筋法:用拇指指腹压迫伤部,顺着肌纤维、韧带或神经行走的方向缓慢移动,以顺理其筋
的手法为理筋法。

6、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标准
每人须完成按摩手法练习。

完成实验报告。

四、考核成绩评定办法(一)随堂操作考核70%
(二)试验报告成绩3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