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记叙性散文的写作》PPT优质课件 (40张)

《记叙性散文的写作》PPT优质课件 (40张)


• 4.议论深刻
有人追求日子的清淡,渴求南宋蒋捷笔下“只把平生,闲吟闲咏” 的清趣,有人追求生活的甘甜,只想把握甜甜腻腻的时光,但也 许,二者的结合更胜一筹,平淡中有些许甜蜜,甜腻中又不失内 心淡然,甜淡共生,方是最妙人生,各味相融,才是人生之本。
《记叙性散文的写作》PPT优质课件 (40张)
《记叙性散文的写作》PPT优质课件 (40张)
•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 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 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切题是生死关
•全面把握材料
• 凡扣住“调和”立意谋篇,视为切合题意。 • 仅围绕“物各有性”视为基本切题(在三四类判分,最高不超过
55分)。 • 罔顾材料内容,与特征(个性)、调和、百味无关,视为不切题。
三、物象类别
《记叙性散文的写作》PPT优质课件 (40张)
《记叙性散文的写作》PPT优质课件 (40张)
散文的特点 1 形散而神不散
一个中心,几个片段
2.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说明
记叙性散文的取材
1.生活中
忌缠绵悱恻的浪漫言情 阅读中
2002年《昭君的选择》 2005年《夸父追日》
《记叙性散文的写作》PPT优质课件 (40张)
开篇扣题——起初抵触
《记叙性散文的写作》PPT优质课件 (40张)
《记叙性散文的写作》PPT优质课件 (40张)
一勺黄白相间的粥突袭了我的味蕾,没反应过来,却只觉 口中的粥甜而不腻,清而不寡,慢慢逸散。……白米如同飘落 的白梅,撒落一地,衬得小米的淡黄,南瓜的金黄,越发显 眼……
入口,尽是大米的清香,是水稻里饱含的阳光的味道,细 细咀嚼,软糯的沙沙的南瓜的甜味迸开来,跳跃着冲破白米的 寡味,唇齿间只剩下甜味。
而咽下之后,甜味又一点一点褪去,只留下大米、小米的 清香,让人回甘。
“不错吧?”母亲朝我笑,眉眼弯弯,眸子清亮,仿佛早已 洞察了人生百味,物性相谐。
本以为米会失了清淡,南瓜会失了甜,却不曾想,甜味弥 补了淡,清味稀释了腻,本味不减,反倒更加张扬了。
《记叙性散文的写作》PPT优质课件 (40张)
偶尝改观
《记叙性散文的写作》PPT优质课件 (40张)
《记叙性散文的写作》PPT优质课件 (40张)
二、名家范作
《记叙性散文的写作》PPT优质课件 (40张)
《记叙性散文的写作》PPT优质课件 (40张)
名家引路
含羞的心
林清玄
在父亲的坟头,看到几丛含羞草正盛开着,有的还开着 粉红色的花,有的已结了种子。
——记叙性散文的写作
•一、概念理解 •二、名家范作 •三、物象类型 •四、具体写法
一、概念理解
个性化写作
• 1.专题写作
• ①人——女子《书中自有颜如玉》高三实验班作文1 • ②城市——《维也纳的智慧》 • ③文化——方言《步入方言之梦》
• 2.时评写作 • 3.议论性散文
•4.记叙性散文
• 优美、舒缓
《记叙性散文的写作》PPT优质课件 (40张)
《记叙性散文的写作》PPT优质课件 (40张)
名家引路
• 鲁迅《风筝》 • 史铁生《合欢树》 • 萧乾《枣核》 • 贾平凹《访兰》 • 肖复兴《荔枝》 • 席慕蓉《海棠》
《记叙性散文的写作》PPT优质课件 (40张)
• 2019江苏卷 《记叙性散文的写作》PPT优质课件 (40张)
这样一碗融百味之华,煮出纷呈人生的南瓜小米粥,不 知你可喜欢?
事理升华——再点调和
《记叙性散文的写作》PPT优质课件 (40张)
《记叙性散文的写作》PPT优质课件 (40张)
优作启示:
• 1.选象展开 南瓜小米粥
• 2.有点波澜
• 开篇扣题——起初抵触——偶尝改观——事理升华——再点调和
• 3.描写生动 入口,尽是大米的清香,是水稻里饱含的阳光的味 道,细细咀嚼,软糯的沙沙的南瓜的甜味迸开来,跳跃着冲破白 米的寡味,唇齿间只剩下甜味。
《记叙性散文的写作》PPT优质课件 (40张)
《记叙性散文的写作》PPT优质课件 (40张)

• 全身长满棘刺,被认为粗贱的含羞草,对外界的触动有 着敏锐细腻的感受,并开出柔软而美丽的花朵,其实是像 极了乡下农人的心。我的父亲虽然一生都做着粗重的农事, 但他的感情细腻柔软而美丽,正像是含羞草花。 • 我把含羞草的种子种在阳台,隔年就长得十分茂盛,也 开花了。 • 每次碰触到含羞草,看它合十祈祷的样子,我也会双手 合十,祈愿父亲去到更美丽的世界,也祈愿我们父子有重 逢之日。
《记叙性散文的写作》PPT优质课件 (40张)
• 《记叙性散文的写作》PPT优质课件 (40张)

南瓜小米粥68分(姜堰中学一考生)
白米味清,小米味淡,南瓜味甜,一碗南瓜小米 粥,融百味,煮纷呈。
为何不直接喝一碗清清寡寡的白粥,或是一盘冰 凉沙甜的南瓜呢?本是两种个性十足的食物,却要将 它们混于一锅之中,味道必是失去了各自的美而剩下 混杂的怪。
理论支撑
•凡物色之感于外,与喜怒哀乐之动于中者,两相薄而发为 歌咏。
—纪昀在《清艳堂诗序》
• 文学创作往往是由于内在情感与外在物象相契合而产生。
• 当列夫·托尔斯泰看见了一株断掉的牛蒡——尽管曾被车 压过,但仍然向上挺着,他酝酿的哈吉·穆拉特的形象一
下子鲜活起来。

——列夫·托尔斯泰中篇小说《哈吉·穆拉特》
《记叙性散文的写作》PPT优质课件 (40张)
细想来,有人追求日子的清淡,渴求南宋蒋捷笔下“只 把平生,闲吟闲咏”的清趣,有人追求生活的甘甜,只想 把握甜甜腻腻的时光,但也许,二者的结合更胜一筹,平 淡中有些许甜蜜,甜腻中又不失内心淡然,甜淡共生,方 是最妙人生,各味相融,才是人生之本。
清晨的阳光碎碎洒在碗内,白色的大米依旧清香,金色 的南瓜依旧甜蜜,却都浅浅地被阳光调和。
含羞草的花非常美,像极了粉红色的粉扑,使杂乱的 野草丛也显得温柔了。我想到小时候,最喜欢采含羞草的 花和银合欢的花,一整盘放在盘子上,两种花都是粉扑的 形状,白,真是美极了。
爸爸看见了,总会感慨地说:“这个囝仔,心这样细 腻,亲像查某囡仔同款!”
我想从父亲坟头采一些含羞草的种子回去种,一触动, 所有的含羞草都急速地合掌,好像虔诚的祈祷一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