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三情节作用题(1)综合思考四个作用a、指向情节(结构)的作用。
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形成线索,贯穿全文;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表现人物的作用。
所谓情节,就是人物性格的展开、成长过程。
要看情节是否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暗示人物的心理,或与其他人物的关系等。
c.表现主题的作用。
看它是否表现或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d.表现环境的作用。
看它是否描写或暗示了自然(社会)环境,是否突出了环境的特点等。
(2)结合位置说作用a.小说开头常见作用:环境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奠定感情基调。
情节作用:为情节展开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人物作用: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
主题作用:开篇点题。
读者作用:提出疑问,引发读者思考;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中间常见作用:情节作用:推动情节发展,形成高潮、转折;形成照应或埋下伏笔。
照应就是文学作品前后文之间的呼应。
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伏笔是指文学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在小说中使用伏笔,能使小说情节曲折,结构紧凑,构思精巧,前后呼应。
人物作用:表现人物的性格(心理),强化人物情感。
主题作用:深化主旨,突出(暗示)主题。
c.小说结尾常见作用:情节(结构)作用:总结上文;照应前文(标题);戛然而止;使情节更完整;欧·亨利式结尾。
人物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
主题作用:卒章显志,总结(深化、升华)主题,加深情感。
读者作用:引起读者深思,回味悠长。
三、对点精炼(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1—3题。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加拿大〕里柯克母亲为我们成年累月地操劳,她吃足苦头和付出牺牲,全都是为了我们的缘故。
因此,我们决定把母亲节这一天过得痛痛快快的,成为全家的一个节日,我们要做一切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母亲高兴。
我们的计划是,把这一天过得像过圣诞节或别的盛大的节日一样隆重,我们决定用鲜花点缀房间,在壁炉上摆些格言,以及诸如此类的事情。
我们请母亲安排格言和布置装饰品,因为在圣诞节她是经常干这些事情的。
两个姑娘考虑到,逢到这样一个大场面,我们应该穿戴得最最漂亮才合适,于是她们俩都买了新帽子。
父亲给他自己和我们兄弟俩买了几条带活结的丝领带,作为纪念母亲这个节日的纪念品。
我们也准备给母亲买顶新帽子,不过,她倒是似乎更喜欢她那顶灰色的旧无檐帽,不喜欢新的,而且两个女孩子都说,那顶旧帽子,她戴了非常合适。
早饭后,我们做了一个出乎母亲意料的安排,我们准备雇一辆汽车,把她载到乡下去美滋滋地兜游一番。
母亲一向是难得有这样一种享受的,因为我们只雇得起一个女佣人,在家里母亲几乎就得整天忙个不停。
但是,就在当天早晨,我们把计划稍微修改了一下,因为父亲想起了一个主意,与其让母亲坐在汽车里逛来逛去,倒不如带她去钓鱼更妙。
父亲还说,如果你只是驱车出游而没有一个目标,那么你就会有一种漫无目的之感;可是如果你要去钓鱼,前面就有个明确的目标,能提高你的兴致。
我们大伙儿都感觉到,对母亲来说,有个明确的目标会更好些;再说,不管怎样,父亲昨天刚好又买了一根新钓竿,这就更自然而然地使他想起钓鱼来了。
这样,我们便为这次旅行做好了一切安排,母亲把所有的东西都给我们收拾齐全,放到一只篮子里,准备上车。
唉,车子到了门口的时候,不料汽车里面看来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宽敞,因为我们没有把父亲的鱼篓、钓竿以及便餐估计在内,显然,我们没法儿都坐进车里去。
父亲叫我们不必管他,他说他留在家里也很不错,他说那里有一大堆他可以干的粗活和脏活,比如挖个垃圾坑什么的。
不过,当然我们全都觉得,让父亲留在家里可绝对不行;特别是,我们都知道,他果真留下来的话,准会闯祸。
安娜和玛丽姐妹俩倒也都乐意留下来,帮着女佣做中饭,只是,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她们买了新帽子不戴一戴,未免太使人扫兴。
不过,她们都表示,只要母亲说句话,她们就都乐意留在家里干活。
维尔和我本来也愿意退出,但不幸的是,我们在准备饭菜上,却是一点忙也帮不上。
因此,到最后,决定还是母亲留下来,就在家里痛痛快快地休息一天,同时准备午饭。
反正母亲不喜欢钓鱼。
而且尽管天气明媚,阳光灿烂,但室外还是有点儿凉,父亲有些担心,要是母亲出门,她没准会着凉的。
他还说,他之所以想到出门去钓鱼,主要的是,这么一来就可以给母亲一点安静。
他说年轻人很少能体会到,安静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关于他自己,他总算还够硬朗,不过他很高兴能让母亲避免这一场折腾。
于是我们向母亲欢呼了三次之后就开车出发了。
母亲站在阳台上,从那里瞅着我们,直到瞅不见为止。
父亲每隔一会儿就转身向她挥手,后来他的手撞在车后座的边上,他才说,他认为母亲再看不见我们了。
嗯,我们把汽车开到美妙无比的山冈中行驶,度过了最愉快的一天。
父亲钓到了各式各样的大鱼。
维尔和我也都钓了,不过我们钓的鱼都不及父亲钓的那么多。
至于那两个姑娘呢,在我们乘车一路去的时候,她们碰到不少熟人,便在一块儿聊起来。
这一回,我们大伙儿都玩得痛快极了。
我们到家已经很晚,快到下午七点了,不过母亲猜到我们会回来得晚,于是她把开饭的时间推迟了,热腾腾的饭菜给我们准备着。
可是首先她不得不给父亲拿来手巾和肥皂,还有干净的衣服,因为他钓鱼时总是弄得一身肮里肮脏的,这就叫母亲忙了好一阵子,接着,她又去帮女孩子们开饭。
终于,一切都齐备了,我们便在最最豪华的筵席上坐下来,有烤火鸡和圣诞节吃的各种各样的好东西。
吃饭的时候,母亲不得不屡次三番地站起来,去帮着上菜、收盘,再坐下来吃;这顿饭吃了好长的时间,真是有趣极了。
吃完饭,我们大伙儿争着帮忙擦桌子,洗碗碟,可是母亲说她情愿亲自来做这些事,我们只好让她去做了,因为这一次我们也总得迁就她才行。
一切收拾完毕,已经很晚了。
睡觉之前我们全都去吻过母亲;她说,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最快活的一天。
我觉得她眼里含着泪水。
总之,我们大家都感觉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得到了最大的报偿。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标题“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主语是“我们”,隐含着“我们是怎么对待母亲的”的追问,该追问贯穿全文。
B.孩子们向留下的母亲“欢呼了三次”,不乏天真烂漫。
他们自私而不自知,还没学会真正为母亲着想。
C.“钓鱼”在小说中可谓作用多多,可以推进情节,可以塑造父亲的形象,可以间接揭示作品的主题。
D.文章有不少小的场景,像留下母亲后,大家外出游玩的场景;归家后,全家人就餐的热闹场景。
这些场景前后照应,意在表现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答案】D (“意在表现一家人的其乐融融”不对,表现的是家人的自私:他们在母亲节撇下母亲尽情玩乐,而回家后又尽情享受美食,让母亲忙前忙后。
)2.小说中出现了多次情节的逆转,请概述这些情节,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答案】(1)情节逆转:情节一,为了过节,姐妹俩买了新帽子,理应穿戴一新的母亲,却依然戴着那顶旧帽子。
情节二,本来计划带母亲美滋滋地兜游一番,却突然修改,变成去钓鱼,让父亲去试用他新买的钓竿。
情节三,母亲帮大家把所有的东西都给收拾齐全,准备上车时,大家却决定把母亲留下来。
(2)作用:本想让母亲轻松愉快的举措一个个地被“我们”否决,情节的逆转打破读者的预期,造成意料之外的效果。
表现了“我们”冠冕堂皇的自私。
3.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结尾段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答:【答案】①反讽。
孩子们认为母亲最幸福的一天是他们给的。
但他们保证了自己的郊游,却排斥了母亲。
(或:他们提出要让母亲休息、安静,却最终让母亲为他们忙碌操劳。
)如此还觉得是对母亲的奉献,表现了孩子们习惯“被爱”的自私。
(手法答“讽刺”也可)②对比。
父亲、儿女的自私和母亲的无私形成鲜明对比:母亲只要家人过得快活,就自然地、由衷地感到幸福;表现了母亲的“爱”的无私。
(注:如果学生提到“反衬”,丈夫、儿子、女儿的自私反衬出母亲的无私,只要分析合理,也可)(手法答“反衬”“衬托”也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4—6题。
老街汉子刘建超牛五每天清晨在薄雾中跺着青石板从老街南头的葫芦大院向街中的钟鼓楼走来。
钟鼓楼下“马一鲜”羊肉汤馆刚好肉烂汤肥,牛五是第一个顾客。
要一碗肥汤,两个火烧馍泡进去,碗面上漂着一层红红的辣椒油。
牛五一边摇头晃脑地吹着,一边顺着碗沿呼噜呼噜地喝着。
肥汤下肚,热气便往脸上蹿,额头便渗出细汗。
牛五惬意地抹抹嘴,伸伸双臂。
此时太阳正好担在钟古楼的檐角。
牛五回到院中。
嫂子说,五子,你退伍回来三个月了,该出去找点事做啊。
牛五晃着脑袋:那哪儿行啊,我是大军区给司令员做过警卫的,不能给首长掉脸。
我就不信没人来请我。
还真有人来请牛五。
宏发公司金老板是做电料生意发家的,专程到葫芦大院找牛五:好,跟我干,月薪两千。
周末,金老板急匆匆叫上牛五,说揽了笔大买卖。
这次一定要把宋处长打发好,他就爱喝酒,喝痛快了,单就签了。
300万啊,够咱吃一年了。
牛五拍拍胸脯,那还用说。
老街水席远近闻名,始于唐朝,因上菜是一道一道往桌上端,吃完一盘撤下去再上另一盘,如行云流水一般,而且几乎道道菜都带汤,干稀有致,汤随菜走,故此得名。
一张八仙桌,四人各居一端,一瓶杜康酒分倒进四个杯子。
宋处长兴致勃勃:怎么,带着保镖壮胆啊。
不就是四瓶杜康嘛,来!金老板对牛五说,五子,喝!牛五说,老板,那不行,我不能空着肚子喝酒。
金老板说,好,先上盘蒸馍,一盘韭黄炒肉丝,让我这小兄弟垫巴垫巴。
馍、菜端上。
牛五拿起一个蒸馍从中间掰开,夹进韭黄肉丝,大口大口地吞嚼。
很快,五个馍就没了踪迹。
客人看得眼都直了,好胃口,好胃口。
五子,饱了没?老板,饱了。
好,把酒干了。
那不行啊,我吃饱了是不喝酒的。
金老板嘴都气歪了,饿了你不喝,饱了你也不喝,你啥时候喝?牛五说,部队不准喝酒的,要关禁闭的。
金老板火了,你滚,你给我滚!老板,我不能走。
你干,醉了我背你回家。
金老板喝得醉成一堆烂泥,还真是牛五把他背上五楼的家。
丢了一宗买卖,金老板气得躺了两天。
找了个借口,他派牛五去公司门岗做警卫,做了警卫的牛五每天也很神气,雄赳赳气昂昂的。
金老板对牛五也没说什么,态度是大不如从前,后来就拖欠工资。
三个月后,金老板愁眉苦脸地对牛五说,公司经营不景气,外欠款也讨不回来。
明市K公司讹了咱30万元的货,两年了一分钱也没给。
一帮子无赖,没人敢去。
你若能讨回来,30%提成,讨不回来,你就另谋高就吧。
牛五说,那还用说,我明天就去。
K公司的办公楼气派豪华。
K公司的老板听说牛五是来讨账的,就呵呵地笑,你还来讨账啊,看你大老远来的,也挺辛苦,到财务支500块回去吧。
牛五说,我不要500块,我要30万。
老板收敛了笑脸说,你恐怕还不知道我K公司在本市的影响吧。